如何提高老年学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时间:2022-02-24 10:26:00

导语:如何提高老年学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提高老年学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摘要: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者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在现代社会,更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艺术。

关键词:表演、声乐、歌曲的艺术处理

时下,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学习声乐。老年大学声乐教育不是培养专家和音乐家,而是着重于开发、培养学员在音乐方面的潜能,使学员体会到唱歌是一种快乐和满足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是老年大学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这里就老年大学声乐表演班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谈几点浅见。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习声乐的学员,往往只注重了声音和技巧的运用。忽略了在声音训练中“情”的运用,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一些学员或单纯练声或单纯唱歌,缺乏激情。声与情,技与艺,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者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现代社会,更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艺术。好的歌唱者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动作大方,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于一体的完美艺术。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唱声”与“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看法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融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主张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声乐艺术。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唱论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犹重。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不但不能动人,反会使听者索然无味。”这段话实际上是说,只有当唱歌的人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现,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声”与“情”、“技”与“艺”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也是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那么,如何能达到声情统一呢?下面就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统一与表演艺术的结合,谈几点感受。

(一)声乐教学及声乐训练中,如何实现“声”与“情”结合。

许多学员学习声乐,希望在不长时间内就能学会几首大歌,一展自己的风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急于求成,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将欲速则不达,学员大多不能理解怎样才能唱好一个练声曲或一首歌曲,缺少启发式的教学。俗话说,没有激情的演员不是好演员,同样,没有激情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怎样去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积极性,全方位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水平,挖掘学员的潜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感情,这在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

声乐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感觉非常重要。如何使学员找到正确的感觉,比如当学员唱练声曲,以母音练习时,除了让他们唱“咪”“妈”“依”“呜”之外,还要讲讲声音的流畅、声音的位置、气息如何贯通,口腔如何打开等等。对初学声乐的人来说,有时候会说得他们不知所措,等到上完一节课,下次再上课时,学员还是木然。对此,教师也很着急,学员更着急,总觉得自己没学好,又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长此下去,即使学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有一些提高,但收效甚微。这并不是说学习声乐,通过一些启发式教育,激发他们的感情,就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歌唱家,那是不现实的。因为重要的是基本功的训练。作为声乐教师,我采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发声时的状态和感觉,使学员听得明白,记得牢固,学得轻松,并能很快找到感觉。对初学声乐的初级水平学员,选一些简单的歌曲片段,如民歌类的《北风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美声类的《摇篮曲》、《燕子》等,边练声边练咬字,再加上一些对歌曲理解表现手法,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地唱,就会轻松,就比较容易地找到感觉。学习兴趣提高了,悟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二)歌曲内容的理解与声乐技巧的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只是让学员练声、唱歌,收效不大,学员们也感到很枯燥、单调。当我看了一些歌剧的表演及一些声乐艺术家们的表现之后,茅塞顿开,突发了一个想法,即用歌曲及简单的唱词作为练声曲的练习,多唱歌,用歌来解决方法上的一些问题。我想起了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声乐的方法是局部紧张,局部放松。”即减轻学员的方法压力,让他们进入歌曲中的情景中去。既练了声、练了方法,又练了表演,提高了表现力。因为每首歌曲,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词曲表现的,而这些情感必须由声乐演唱者把它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每唱一首歌之前就要对歌曲有充分的理解,包括歌词与曲之间的内在感情联系。你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你忘记了发声吐字方法给你的压力,平常你唱上不去的高音也能唱上去了,你潜在的情感会因为动情而爆发。这是“情”带了“声”,“声”中有了“情”,“情”本身就是表现力,就是表演。表演不单单是肢体动作。歌曲感情的处理,同样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个方面。

那么表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声乐的表现表演能力呢?

(三)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

谈起这个问题,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这些也是声乐表演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情"的表现与处理。记得,我的声乐教师曾经说过:“唱歌等于朗诵,你能把诗词读得好,读得有意义,那么,演唱也就有意义了。”一首歌的完整与否,音符唱对了,吐字清楚了,只能说完成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表演—即再现力。所以现在在教学中要求学员,每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首先要先朗诵歌词,要想唱好一首歌,就必须学会朗诵歌词,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曲子处理好。

事实上也是这样,当教师为学员选了一首歌或一首练声曲,歌曲中表现的是第一人称,就是角色中的“自我”,而当演唱者表现出来的是与己无关与故事无关的感觉,实际上这首歌已经失败了。当你唱悲伤的曲子时,自己丝毫不感动,唱欢快兴奋的歌曲,毫无表情的演唱,更会使观众觉得索然无味。本应铿锵有力的歌,唱得软绵绵的;抒情的歌,唱得硬梆梆的,就不是发声方法与发声技巧问题,而是声乐表演中所说的“情”的问题。因此,训练学员发声,提高技巧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的表现与“情”的运用和提高。

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学员的知识范围,如听音乐会、观摩歌剧、戏曲、曲艺等。知识丰富了,声乐的表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或提高。因为直观教学,在学习中对学员非常有影响。每次上课的时候,学员都反映,本来在家跟碟唱得好好的,高音也能很轻松地上去,可一到了课堂上就上不去了,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当听到碟唱这首歌很轻松,他想的是“自己也能唱上去”,当关掉唱碟后,就唱不上去,其实是失去了直观的感染力,也失去了自信,就唱不上去。针对这类情况,要消除他们的顾虑,就要用歌曲中的“情”来调动演唱者的激情。“情”可以带出“声”,“声”可以传“情”。以“情”来减少歌唱者对声音技巧的压力,使他们局部放松,以免造成不必要紧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灵活掌握学员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发声方法的训练,注重“情”的体会与培养,在教学工作中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