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政障碍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25 08:52:00

导语:女性参政障碍分析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女性参政障碍分析及对策

女性参政

第六讲女性参与权力与决策

(教案)

目的要求:重点了解人权的概念,女性参与权力的含义与意义,"增权"与女性参与的关系;掌握女性参政的现状;妇女增权以及女性参政的途径.

主要内容

一,妇女的人权

二,妇女赋权与权力参与

三,女性参政的现状与推进

教学重点

1,妇女人权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2,赋权概念以及策略

3,女性参政障碍分析对策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

妇女的人权

妇女和女童的人权是普遍人权中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妇女生命周期中的人权(包括生殖权利和发展权利)是普遍人权中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人权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近代西方资阶级启蒙思想家第—次明确提出的."所谓人权,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一个人按其本质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

人权包含人的价值原则,人权界定的歧义,实际上是由对"人"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因而人权就被定为自由,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那么有理性的人才算得上是人,才能享受人权的资格.或者说人权就是有理性的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人的本质不同理解,历来是各个社会确定人权主体规范和人权内容的依据,奴隶和妇女都曾因为被说成缺乏理性或不具备人的本质而被剥夺了人的权利.

作为一个社会历史的概念.人权的内容随着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人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一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为基础,表达了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和原则,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把平等,自由,安全,财产规定为自然的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人权在当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屠杀和尊严的践踏达到了如此残酷和大规模的地步,使得人类重新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尊严要靠什么来保证.人类反思的结果是求助于人权,期望用人权来达到相互尊重的目的.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颁布的《联合国宪章》,明确把保护和促进人权作为其主要宗旨之一,人权开始走进国际领域.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宣言)系统地规定了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权的两大类权利:一类是公民和政治权利:自由权;平等权;生命和人身安全权;公平审判的权利;无罪推定权;隐私权;人格权;法律平等保护权;禁止歧视;禁止奴隶制;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禁止任意逮捕;自由迁涉和居住权;寻求庇护权;国籍权;婚姻自由平等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信仰自由权;集会和结社权;自由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宗教自由权等.

另一类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同工同酬权;适当的生活水平权;参加工会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对母亲,儿童,老人,残疾人的特殊保护权;受教育权;参加社会文化生活权等.

(二)妇女人权的内容界定

所谓妇女人权,就是指妇女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根源于妇女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维护妇女的尊严和价值的本质要求.妇女人权的本质特征是鲜明地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权,它是"普遍人权中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人权的一般内容外,同时又有自己特殊的内容.概括起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由权等;二是妇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财产权,劳动保护权,同工同酬权,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等;三是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生殖健康权,生育权等.简言之,妇女人权的内容就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一切人权的总和.

二,妇女赋权与权力参与

妇女赋权(womenempower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妇女发展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旨在促进,增强妇女权力的概念.是指女性群体通过自上而下的参与发展与决策,把自己的需求,利益表达出来,并且通过参与过程,增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改变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

(一)"赋权"在妇女发展中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外界的干预.赋权是指人——女性和男性——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议程,获得技能,建立信心,解决问题.它不仅是集体的,社会的,政治的过程,而且还是个人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赋权"是指通过挑战现存的权力关系,赋予传统结构中处于边缘的个人或群体能够拥有物质财产,智力资源,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资源和权力,进而获取决策权力的过程.相对男性群体而言,许多女性群体处于资源匮乏和失权状态.因而改变现存的权力关系状态,赋予女性资源权力和决定权力是当代国际妇女运动特别是第三世界女权主义追求性别平等的手段.

妇女赋权是指基本权力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群体或个体,向现有的权力关系发起挑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有这样几个环节:改变意识——确定变革领域——规划策略——促进变革——分析行为与后果.最需要改变的意识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一些观念.意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单靠自身认识的提高是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教育,宣传等手段来提升女性整体乃至全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关于需要变革的领域,一般根据具体人群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规划策略这一环节之后,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妇女赋权"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不单是某一个个体,而是女性群体;第二,在整个过程当中,女性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应运用多种参与手段和方式,调动起女性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运用自身的能力完成这一女性赋权的过程.第三,注意联合包括男性在内的其他社会团体.

"妇女赋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有研究者认为,"妇女赋权"的方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整合性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帮助妇女满足其生存和生活需要来改善她们的发展状况.如为了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为她们提供一些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第二,经济支持的方法.主要是围绕着通过动员组织和提供获取性服务的机会来提高妇女作为工作者和创收者的地位.

第三,提高意识与组织的方法.主要着眼于将妇女组织起来,进行获得更多资源的斗争,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服务.(郑新蓉杜芳琴2000)

第四,"关系赋权"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权力并不是给予或取得,权力是通过在和其他人的互动时出现的.关系赋权的基本原理有四个要点:一是一个人永远不能只是一个赋权者,或者是一个需要赋权的人;二是每个人的能力的增长和释放都是在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中实现的.从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赋权,每个参与其中的成员,不管其权力和特权是什么,都会意识到他或她都是这个赋权过程中的一个行动者和主体;三是这种赋权的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个共识,即人人都能够为知识的建构和社会变迁做贡献;四是在一个赋权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改变,赋权总是相对的,互惠的.正因为赋权是一个互动,互惠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是这一互动关系中的主体.

(二)"赋权"与女性的权力参与

女性的权力参与,亦即女性参政,即指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和政治机构,包括知政,议政,执政三个层面.女性参政概念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参政概念指女性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诸如:关心国际事务,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关心妇女权益及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参与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等,即女性知政,议政.狭义的女性参政指女性执政,即女性掌握政权,包括担任各级政府,政党,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和管理者.

赋权对于女性的权力参与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它的主要目标是要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女性可以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力,而赋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当女性群体普遍,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之后,才有可能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力.赋权妇女的过程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参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参政是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群体步入社会领域后较早提出的一个权力要求.

三,女性参政的现状与推进

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化的进程,尤其是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颁布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妇女参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中国妇女参政现状简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从政人数有所增加,议政能力与作用逐步提高,在国家政务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女性参政呈现出洪波涌起,波浪式向前发展,稳步,缓慢演进的局面.

1,人大,政协中的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国家事务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女性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是参与决策的主要渠道.自1954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女代表人数不断增加,稳中有升,偶尔有降.

政协女委员建国初期升降波动较大,至1983年以后稳步上升.见下面图表

图(一)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图示

图(二)历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图示

资料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学习辅导,202.130.245.40/chinese/2002/sep/197419.htm-2k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女性

专门委员会

委员

女委员

百分比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民族委员会

23

26

2

4

8.7

15.4

法律委员会

19

24

3

12.5

内务司法委员会

20

26

3

4

15

15.4

教科文卫委员会

34

35

6

5

17.7

14.3

外事委员会

15

18

3

2

20

11.1

华侨委员会

26

20

4

4

15.4

20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21

28

6

5

28.6

17.9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6

24

1

3

3.9

12.5

总计

184

201

25

30

13.6

14.9

九届,十届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中的女性

专门委员会

委员

女委员

百分比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提案委员会

34

45

3

4

14.7

8.9

经济委员会

61

62

6

7

9.8

11.3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42

64

3

10

7.1

15.6

教科文卫委员会

63

92

6

14

9.5

15.2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46

64

11

7

23.9

10.9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53

70

5

14

9.4

20

文史资料委员会

34

32

5

5

14.7

15.6

港澳台侨委员会

51

50

8

12

15.7

24

外事委员会

39

41

8

8

20.5

19.5

总计

423

520

57

81

13.5

15.6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儿童状况:事实与数据》,2003年8月

2,政党中的女性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党派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参加政党活动,在政党中担任职务是女性参政的重要渠道.见下图:

各派中的女性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成员

百分比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何鲁丽

程志清,钮小明

21482

31.6

中国民主同盟

张梅颖

56274

35.7

中国民主建国会

张榕明

25218

28.3

中国农工

左焕琛

39106

46.7

九三学社

谢丽娟

29385

33.4

中国致公党

9759

44.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林文漪

880

64.3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儿童状况:事实与数据》2003年8月

3,女性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占16%,全国城市居委会成员483,705人,其中女性286,105人,占成员总数的60%.(资料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学习辅导.)

(1)高层领导中的女性

近年来,我国高层领导中的女性人数有所增加.到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中,有3位副委员长是女性;全国政协中有2位副主席是女性;国务院中有1位副总理是女性;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级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56人;全国396个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7人,2831个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353人.

总之,自''''95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诸如:权力结构中性别比不均衡,全国人大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没有达到联合国30%的要求;女干部职位与职务结构欠合理;领导者(包括女性领导)的性别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促进女性参政的行动

1,女性参政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政治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女性的政治权利.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第八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九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十条),"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第十一条)等等.

自1990年至今,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召开了四次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座谈会和一次特别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1995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都将妇女参政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995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2001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1995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增加或细化了一些目标和措施,诸如"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国家机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正职或重要岗位女性数量要有较大的增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等.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法律和部门政策","社会宣传和培训"三个方面规定了17项具体策略措施.

2,健全女性参政的运作机制

在健全女性参政的运作机制方面,我国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女性参政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完善保障女性参政的立法和配套政策,加大执法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

第三,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基础教育,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期限内学龄童的入学,就学率,降低女童的辍学率,为提高女性参政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努力改变陈腐的社会性别文化,为女性参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诸如,避免对"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复制和进一步传播,提倡,鼓励女性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第五,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提高女性的参政能力.

3,多渠道促进女性参政的策略

在中国,选拔干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委任制,竞聘制和直选制.委任制,具体方法是自上而下地由上级组织部门提名,考查,任命.竞聘制,是公开招聘干部的方法,主要通过自荐,考试,组织部门考查等程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聘任干部.民主选举,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领导者.这三种方式往往并不单独使用,而是相互交叉,相互综合.中国妇女参政的推进工作,着重于根据不同的选拔干部方式发展不同的策略.诸如,针对任命制,侧重于推动决策部门加大选拔女干部的力度,规定比例;针对竞聘制,鼓励女性参与,培训竞聘能力,研究竞选策略;在民主选举中,抓住机遇,宣传发动,精心谋划等等.

(三)国外妇女参政现状简况

1,国会议员中的女性

1999年,世界各国女性国会议员的比例平均为12.8%,议员中女性比例达到或超过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要》中重申的30%目标的国家有(见下表)

国家

女性所占比例

实现时间

卢旺达

48.8%

2003年9月

瑞典

45.3%

2002年9月

丹麦

38.0%

2001年11月

芬兰

37.5%

2003年3月

荷兰

36.7%

2003年1月

挪威

36.4%

2001年9月

古巴

36.0%

2003年1月

比利时

35.3%

2003年5月

哥斯达黎加

35.1%

2002年2月

奥地利

33.9%

2002年11月

德国

32.2%

2002年9月

阿根廷

30.7%

2001年10月

冰岛

30.2%

2003年5月

莫桑比克

30.0%

1999年2月

(以上均为下院/单院比例)

自1995年以来,有6个国家第一次选举一名女性为议会发言人,它们是埃塞俄比亚(1995年),秘鲁(1995年),牙买加(1996年),马耳他(1996年)和波兰(1997年).(资料来源: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参考资料(十))

2,国家或政府首脑中的女性

目前,在国家和政府担任首脑的女性一共6位(女王除外),其中4位是1995年以后出任的,她们分别是孟加拉国总理(1996年6月执政),圭亚那总统(1997年当选),爱尔兰总统(1997年当选),斯里兰卡总统,总理(一对母女,母亲为总统,女儿为总理).(资料来源: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参考资料(十))

3,联合国机构中的女性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联合国机构内部决策部门的女性有所增加.联合国五大机构都有了女性执行长官.在联合国各组织中,人口基金的女性任职人数最高,达到了50/50的性别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经济转型期促进妇女参政研究课题组《促进妇女参政研究报告》2001年3月.)

总的看来,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制定的《行动纲要》重申的在立法机构和决策要职中妇女占30%的比例,在世界许多地方远未实现.虽然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已经确认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但实际上,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关键性决定,尚缺乏妇女的实际影响,因而妇女所关注的问题尚未充分地表达,需要进一步促进权力和决策方面的性别均衡.

(四)国际社会对女性参政的推进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联合国,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政党,妇女组织,为推进女性参政做出了进一步的努力.

1,"会议"推动与基本共识

1997年,国际议会联盟(IPU)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题为"男女在政治上走向伙伴关系"的会议,并发表了《新德里宣言》.该宣言重申了妇女权利即人权的原则,提出了各国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应达到30%的意见,号召各国政党,国家与地方代议机构要为女性保留席位.宣言指出了劳动力市场和媒体中的性别歧视,希望媒体要展示女政治家的风采,认为有必要建立性别问题的专职国家机构和顾问团.(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美国纽约召开了题为"追求可持续增长与公正的管理制度"的国际会议.会议强调要消除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障碍;在各级决策机构平衡两性人数,使女性占到总数的一半;增加国际资源的投入,为实现性别均衡目标创造条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1997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召开了第41届会议,重申制定和实施有关措施,切实解决妇女参与人数不足的问题,强调废除歧视性做法,采取积极行动.同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召开了第16届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的第23号一般性建议,强调缔约国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妇女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平等参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2000年5月,联合国召开特别大会,对5年来执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要》的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进一步行动的建议.关于妇女参政,会议建议各国政府应加紧努力并致力于落实在行动上,保证不久的将来在所有领域和各个决策层面都有一定数目的妇女领导人;强调在男性中开展两性平等认识运动和性别培训,男女共同创造促进两性平等参与的机构文化;增加男女协调家庭和职业责任的措施,建立支持妇女职业发展和晋升的网络.

根据联合国有关文献的分析,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国际社会对女性参政有以下共识:

第一,参政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女性参政是社会公正,公平的前题.

第二,参政是女性意见得以表达,女性要求得到考虑的必要条件.

第三,女性参政是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重要环节.

第四,女性参政是政党,政府的责任.

2,障碍因素分析

为了推进女性参政,许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侧面分析妇女参政水平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

政治社会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化过程中的刻板模式,诸如对男主外女主内角色的期待,男刚女柔性别气质的塑造等,使女性从孩提时代就缺乏对政治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政治特质和能力,不适合甚至排斥政治.

资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女性的社会资源较为贫乏,弱化了女性在政治领域的竞争条件.诸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内容,职业地位与类别等,不利于女性参与到较高的权力领域.

角色冲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女性的家庭与工作角色常常出现冲突,一方面引起女性的内心冲突,另一方面来自家庭,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造成在履行工作角色时的压力,导致女性参政的一定程度上的边缘性和"业余"性.

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中的一些因素对女性参政的阻碍.诸如,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女性候选人在提名和竞选中的支持不力;权力结构中男性领导者的避嫌;选民和媒体对女性候选人缺乏信任等等.

发现这些障碍因素,对于排除障碍,促进女性参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参政障碍会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3,女性参政能力建设

教育和培训是改善女性参与决策状况,帮助妇女进入较高权力层面的有效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成效的妇女参政能力培训,一些国家还专门开展了针对领导人的性别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墨西哥发起了针对地方和全国各级女公务员的培训;新加坡和意大利开展了针对行政官员的性别观点培训;乌拉圭和智利制定了妇女社区领导人培训方案;圭亚那成立了妇女领导研究所;伊朗举办了鼓励妇女参加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培训;喀麦隆,科特迪瓦和几内亚在竞选期间进行了女候选人培训;芬兰开设了土著妇女教育项目,以增进其参与决策.(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一些国家在大学中开设提高女性领导能力的课程,比如,英国北爱尔兰的尤斯塔人民学院开设了一系列提高女性领导能力的课程,内容包括领导风格,女性领导的参政障碍,角色模拟,公共演讲,在媒体中的形象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此外,许多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提高女性参政能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例如,美国和立陶宛的非政府合作,建立了"妇女企业领导人营地",培养青年妇女的领导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越南提高妇女地位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了题为"执行提高妇女地位全国行动计划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内容包括竞选活动,表达技能以及拟定行动建议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根据对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的研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联盟,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民间社团,私营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女性参与决策的各个层面共同合作.

参与式讨论:案例分析

位于渤海之滨的某村,经济发展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全村人口325人,姓氏13个,其中赵,刘,于,滕为四大姓.解放后,该村先后换过五届村领导班子,核心领导先后由赵,于,刘三大姓氏的人轮流出任.1999年,村干部在大多数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某报社记者站签订了明显含有侵犯村民利益的土地承包合同,引起村民不满,于是,在几十名村民的联名下,该村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向上级乡镇上访,告状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女性参与的人数基本上与男性持平.活动的结果是乡里迫于村民的压力,于1999年12月罢免原来的村干部,用"海选"的方式在村民中民主选举4名村干部.

在准备选举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是选举者和被选举者的资格认定.对于该村来讲,有一个问题就是已婚妇女有无必要像男人一样参加选举活动,尽管许多村民知道在法律上妇女享有同男人一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习惯的思维中,这种权力是可以由丈夫的,也就是说,选举的单位由个人变成了家庭,这样一来,妇女的权力就被剥夺了.后经有关部门和选举组织者做工作(并非出于妇女们自身的要求),全村82名已婚妇女最终获得了选举的权利和机会.与上面上访,告状不同的是,在这一阶段拉选票时,妇女很少参与,有的妇女认为:"选就选嘛,干嘛还搞这些猫腻".

在选举阶段,全村共有选民237人,其中女性111人,选举时落实到选民168人,其中女性60人,而男性除个别有事,有病不能到场外,其余全部到场.在这一过程中,有18人参与竞选并发表"施政纲领",当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张金花在发表施政演说时,下面不时有讨论声:"刘连庆家里想当村长,她行吗","咱这块方圆十里八村的都没有一个女的(村长),我看她不行","只要能看好孩子做好饭就是好媳妇,凑什么老爷们的热闹","又要养鸡,又要当官她顾得过来吗"中午开始投票时,有14位妇女为给孩子准备午饭或别的原因中途退场,没有参加.

选举后统计阶段,在选举出的7名村干部候选人中,张金花获得10张选票,是获得选票最少的候选人.在分析其原因时,张金花说:"最主要还是因为我是个妇女,在农村,妇女还是不行,不过我没想到最后得这么少选票."作为丈夫的刘连庆显得比妻子还沮丧,他说:"我真没想到她得到这么少票,不是我说,她这个人(办事)有股劲头,让她干准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张金花竞选的过程中,她丈夫给了她很多的鼓励和支持.

一点说明:该村历史上五届领导班子中有过2位女性,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1993年以后,河北省先后出台了农村村民自治条例和民主选举的执行条例.理论上说这不仅为村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证,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为妇女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村务管理及决策提供了机会.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该村女性村干部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村干部绝对数量的减少等原因,从村的领导班子中消失了.

讨论题:

在这个案例中,有哪些社会性别因素影响了女性的参与

就这个案例而言,如何为女性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