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政的主要障碍

时间:2022-05-25 08:50:00

导语:女性参政的主要障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女性参政的主要障碍

女性参政

美国专栏作家安沙·昆德伦在一篇名为《总统女士》的随笔中写道:"21世纪,美国将会出现女性总统,那时,站在总统身边被民众瞻仰的是第一丈夫而不再是第一夫人。"这似乎是个玩笑,但调侃过后,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这一预言离我们已经并不遥远。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从政之路,在这一舞台上与男性平分秋色。

一、女性从政的历史溯源

在展开有关女性从政的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20世纪是怎样开始的。

风云际会的20世纪,可以说是在妇女向社会争取人权、选举权和参政权的一片呼声中展开其历史画卷的。1901年,英国的爱弥李妮想竞选曼彻斯特市教育部长,号召妇女争取投票权,并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而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就为获得选举权而斗争。经历了70多年的斗争之后,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此次胜利使美国妇女走在她们英国姐妹的前头。但早在1906年,芬兰妇女取得投票权,1913年,挪威妇女取得选举权。她们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女性宝贵的政治权利。紧随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脚步,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妇女也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废除缠足、接受教育、争取婚姻自由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妇女跟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了政治、经济、才能的三次解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并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出自己的才华。100多年来,全世界已有近十位妇女先后掌握了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在我国,目前更是有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的近500名女市长。

当今世界,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我们知道,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女性从政比率就一直非常之高,以瑞典而言,有高达47%的女性参与政治,挪威更是过半。可见,福利制度愈完善、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女性参与政治的机率就会愈高。换而言之,女性积极参与政治,也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踏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在管理国家、参政和社会权利等方面发挥出她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更加和谐发展。

二、当前女性从政的现状及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强而显著提高。尤其近年来,各级党委对女性参政问题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妇女发展规划》和《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规划》等得到较好落实,一大批优秀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女性从政的总体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当我们用社会性别意识来审视男女两性从政的现状,就会发现自然人口基本相等的男女在政治资源的占有上仍存在巨大落差。

一是女性从政的广度、深度不够。女性从政人数和比例虽然略呈上升趋势,但从政女性的人数总体仍然偏低,使女性从政缺乏厚实的基础。例如虽然我国有近500名女市长,但也仅占我国市长总数的10%左右。而研究表明,在群体中另一性别的人数不足30%时,他(她)们的意见和声音往往会被淹没。数量的偏低导致女性从政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体现不出女性从政的群体优势,相当一部分女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感到缺乏来自于群体的支持、保护和帮助,有一种孤军作战之感。

二是从政女性普遍居于辅助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女性领导普遍存在四多四少,即: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多、中高层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低职多,高职少。大多数居于副手地位,很多时候只能敲敲边鼓、唱唱配角。

三是家庭与事业的矛盾困扰从政女性。传统的相夫教子的价值认同体系,使得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对家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超负荷的事业和家庭两副担子,压抑着女性从政的热情,淡化了女性从政意识。曾经有抽样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从政女性在家庭要承担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教育孩子等日常家务劳动。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她们继续学习充电的时间和精力,使大部分女干部对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发展。

四是女性从政必须承担更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在女性身上产生放大效应。而女性本身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一是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心,竞争起点低,使自己在怯懦自弃中将成功的机会拱手相让;二是进取心脆弱,经不起责难、委屈,遇事总谨小慎微,处事不果决利落,拼搏精神欠缺;三是过于强调完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低风险承受力的混合,使女性干工作尽心尽职,总希望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完美无缺,生怕给工作带来损失,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从而错失许多好的机遇。从政女性既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诸如社会、传统、机制、性别等,都会在女性从政之路上投射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细究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因素。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陈腐观念和世俗偏见可谓根深蒂固。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直到今天,男性始终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也一直维护男尊女卑这一性别意识,将女性最大限度地挤压向家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成为数千年来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社会便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规范两性角色,至今,这种观念仍深植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心中,包括一些自以为实现了男女平等的女性。对于女性从政,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百般挑剔,以证实女性参政就是不行。在不少男性的骨子里还存在女性不能从政这样一种顽固意识,对女性从政存在着种种偏见,认为在职数有限,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提拔女干部是"添累赘"、"找麻烦"。甚至认为女性要恪守妇道,出现了让妇女回家的论调。在任用女干部上更是顾虑重重,求全偏严,不敢大胆放手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任用。

(二)性别角色因素。传统性别意识决定的性别差异和思维定势的辐射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影响。传统的角色偏见,使女性在接受教育、锻炼能力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女性文化水平偏低,实践经验不足,适应性差等素质方面的相对劣势;过分的角色培养,使女性不仅从小就学会顺从,形成比男性更多的依赖,更使她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受到很大的压抑,给以后智力、能力的发展设下终生的障碍;多重的角色要求,使女性的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她们的生活轨迹多为"两点一线",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影响了她们视野的扩大和性格的陶冶;浓重的角色意识,使女性在家庭里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默默地支持丈夫去成就事业,在社会上缺乏竞争意识,很少自我表现,从而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和成功的机遇。这些构成了女性成长的一般轨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女性。今天当她们挣脱历史羁绊、进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时,身上仍或多或少地带有传统角色的思维定势留下的痕迹,文化水平偏低、知识面局限,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等素质上的差距,心胸不广,胆小怯弱,从属依赖,封闭禁锢等心理上的弱点,都对女性从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三)内外环境因素。首先,社会在招生、招工、再就业、从政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时要男不要女;企业单位在优化组合时留男减女;有些单位部门在安排在职干部培训深造时,选男不选女;部门在推荐后备干部和推荐班子候选人时,推男不推女。这些因素,造成女性从政锻炼的机会更少,培训、深造、使用机遇更小,使女性人才成长提高缓慢。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对女性从政意义认识不透。在培养、选拔、任用女干部工作上,某些党政主要决策者只是凑比例、完成指标,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转到培养任用女干部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占人口半数的女性政治权利的需要这个角度上来。第三,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定型的误导。一些传媒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妇女的传统角色,加深了社会对妇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洗衣机、洗碗机之类产品模特都是女性,女性同男性的关系被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强化了女性是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模式,而男性则多出现在机械、电子、科技类广告中,暗示着男性以技术和专业操纵世界、创造财富。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如此定型的误导,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

三、冲破女性从政瓶颈的基本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的来源之一"。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五大报告中也一再强调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的工作。加大领导干部中的女性比例,改变权力结构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女性群体惟有共同努力,促进两性和谐发展,让女性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显巾帼风采。

(一)各级党委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高女性参政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女性的参政意识、整体综合素质也有了巨大的飞跃,为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各级党委应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她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为女性从政培植肥沃厚实的土壤,奠定牢固的根基。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要牢固树立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观,切实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保护女性从政,只有确保领导决策层有一定数量的女性比例,才能使决策更全面,更科学,更能代表包括广大妇女儿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策也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次,应摒弃旧传统观念,排除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大胆使用优秀女干部。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启发和保护妇女群众参政的积极性。第三,扩大视野,按照"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社会参与、民主选择"的十六字要求,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身份、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拘一格选人才",营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参与竞争的氛围,鼓励各行各业有志于从政的优秀女性参与竞争,为更多优秀女性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机遇。一大批具有女性群体意识的女干部的全方位、卓有成效的从政实践,必将带动整个女性群体的参政程度和参政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女性从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浓厚的舆论氛围具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作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及培养选用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女性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宣传社会各界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让社会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意义,认识女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也激发广大妇女参政的热情和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女性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女性参政水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宽松的社会氛围。

(三)充分发挥女性的独具优势,在扬长避短中激发女性从政的潜力

从政女性要学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做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互换。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女性除了生理上的特殊性外,智力与男性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女性的细心、耐心、专心、韧劲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女性在语言的组织表达上,女性在综合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时讲求和谐的特点都是优于男性的。从政女性要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这些优势,与男性形成互补;克服女性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求稳、求实、求安等方面的劣势,充分挖掘女性在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做群众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优势潜能,把自己塑造成"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人才,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嬴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四)从政女性必须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从政女性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同时也对从政女性的内在素质、品味和修养等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政女性应以独立的人格心理立足政坛。要树立独立的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首先,要充分发挥内在因素,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立足点。自立是一种精神力量,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要能够在充分利用外在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内在因素,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培养和形成自我调整、自我独立、不靠侥幸、不等机缘的良好心理。其次,应具有敢于同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抗争的心理,克服在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表现出的依附思想,从自己的能力出发,保持自己一定的风格,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赏。从政女性应以自逸奋进的心态涉足政界。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力量去战胜和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自逸就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而不把无意中的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自逸能使自己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信心,充满乐观,而奋进则能给人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能使自己以奋斗为趣,真正获得内心世界的解放。从政女性应培养反向心理调节适应政界。反向心理调节的成功关键在于思维方向的"趋利性"。也就是说遇事要冷静,不怕失败,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极力从不利中挖掘、寻找令自己信服的积极因素,用以说服自己。人们常说的"想开点",就是一种最好的反向心理调节法,"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也不失为反向心理调节的一种好方法。

政治因女性而生动。里根夫人南希曾说,"女人像茶,不放到开水里,不知道她到底有多浓烈"。让我们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从政之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里绽放出女性特有的美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