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

时间:2022-05-01 10:24:00

导语:县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

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经验推广

2006年,对全国十亿农民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对泾川县农村信用社来说,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神州大地欢呼雀跃,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建设新农村的繁荣景象。面对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泾川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合理确定市场定位,适时调整信贷结构,以“百千万”活动为信贷载体,采取“小额普及,户户扶持;大中选优,量力而行”的方法,积极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地方特色产业、农村生态产品和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信贷支农、助农增收的新路子,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以方便农民群众为目标,持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

信用社发展的根基在农村,服务的重点是农民。缺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泾川县农村信用社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把方便群众作为开展信贷服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走‘三农’路,向管理要发展,向服务要效益,向改革要活力,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增强发展后劲。

一个企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蠃’,离不开管理。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内部管理为突破口,整章建制,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岗位责任考核办法》、《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职工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泾川县农村信用社“三违”贷款责任清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实行联社领导包片、股室干部包社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开支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程序,使权限制约、体制制约、程序制约三者有机结合,做到了行动有细则,办事有依据,使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今年上半年在荔堡等11个有条件的信用社开办了信贷大厅,对贷款的条件、利率和信贷人员职责公开统一上墙明示,信贷人员逢集日统一作装在信贷大厅公开、透明办贷,接受群众监督。为了防止信贷管理脱节,杜绝“新官上任不理旧账”的现象,联社实行贷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人的辖区管理责任,落实管理和清收责任,分清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对不良贷款负有终身清收责任,做到了责任明确,确保了每笔贷款始终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收。

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全面提高会计、出纳、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业务人才,力促会计人员由“记账型”向“管理型”转变,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协调的职能作用,近两年,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加强对基层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信贷服务意识和信贷服务质量,今年成功地举办了专场安全保卫培训、信贷培训、会计出纳培训、计算机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业务技术比赛班6期,员工岗位培训率达到100%,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联社针对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将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和相互交流融于日常工作之中,利用每月报送报表之机,召开会计人员例会,解决核算、账务处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有效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专场培训,以会代训的形式,使社风社貌,职工精神状态发生了较大改变。

创新激发活力,改革催生兴旺。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合理配置各种人才资源。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按照“职能不减,效益不降,质量不差,一专多能,能兼则兼”的原则,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员交流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任免机制,“拉大差距”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严肃查处”的管理机制,先后对4个联社机关股室的股长和8个信用社的主任岗位进行了调整,为20个营业网点配备了坐班主任,落实和完善了“一岗双责”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使青黄不接的中层干部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础。改革工资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制定了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按月分配,按绩取酬,拉开了收入档次,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呈现出九牛拉车、个个出力的喜人局面。

进一步完善信用社金融服务体系,合理设置和摆布机构网点,在分散、偏远、而农民需要金融服务的村子,组成飞云老庄、高平铁佛、太平口家3个流动服务点,信贷人员定时定点进村办理业务,消除信贷服务盲区,确保信用社信贷服务覆盖到乡村,确保农民群众享受到金融服务。

以“百千万”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农村信贷服务质量

优质服务拓宽发展空间。泾川县信用联社秉承“优良的服务是最具说服力的形象宣传,今天的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的要求,坚持采取“宣传鼓动、服务打动、利益驱动”三重并举的策略,用足用活信用社资金的信贷政策,坚持用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在激烈的竞争赢得先机,实现更大的效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强化工作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农民贷(存)款,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本着“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了以“走进村、搞宣传、送政策、送项目,进千户、摸家底、定承诺、放贷款��暖万人、搞双培、促双带、同致富”为内容的“走百村、进千户、暖万人”活动,从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寻找信贷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活动期间,广大信合职工充分发扬“不怕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温暖千家万户”的“五千、五万”精神,进村入户,认真开展“一查三认一建档”,通过认人、认门、认风险和建立农户资信档案,摸清了工作底子,突出了活动主题,把“走、进、暖”的重点放在“三农”上,把贷款投放在最急需的农户和产业上,积极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信贷服务需求上,送科技、送信息、送知识、送资金,上门营销贷款,密切社农关系,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在支农贷款的发放上,严格坚持“三证一章”制度,在办理小额信贷程序上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户可在授信额度内办理6000元-10000元不等的信用贷款;与此同时,该县农村信用社对超过信用额度的贷款和信用度较差的农户,按照“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要求,在办理联保贷款程序上坚持“农户自愿组合,信守联保协议”的原则,实行农户联保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贷款需求,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极大欢迎。王村镇中塬村村民王长贵在“百、千、万”活动总结座谈会上感慨地说:“县信用联社、王村信用社在我们中塬村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暖万人’活动合民意、随民心,为我们村的经济发展壮大助了一臂之力,切实解决了我们贷款难问题,今后我们要支持信用社,有闲余资金就存到信用社去。”

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在原评定的信用等级的基础上重新审核调整,对全县215个行政村69625户农户重新建立了资信档案,评定信用户46351户,为9709户调升了信用等级,对信用度下降的4040户调减了信用等级,力求资信档案准确、规范。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承诺贷款14888户8554万元;预约存款17266户6954万元;预约股金5437户1040万元;活动现场发放贷款6542户6793万元;收回不良贷款1114笔本金687万元,各类贷款利息966万元。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创评农村“信用文明户”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环境,通过“百千万”活动,向农户提供信贷政策咨询服务,推介产业致富门路,帮助农民合理理财;为客户提供心贴心的服务,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信用社与农民的沟通,将产业政策,金融法规等知识贯穿于靠支农出效益,靠支农促发展的整个工作始终。在评定信用户的基础上对照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标准和条件,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典型培育信用村镇,成熟一个,评定一个,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以加大信贷支持为重点,倾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定位。泾川县信用联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筹措资金,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营战略。在支农工作中,按照“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地方区域发展战略,并结合地方乡镇经济特点,以“百千万”活动为载体,以农户小额信贷为主要方式,进一步转换机制,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把支农服务放在切实提高“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资金有效投入,全力以赴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创出了一条富农强社的发展路子。

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泾川县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阵地不动摇、坚持支农主题不改变,重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进一步扩大贷款面,截止7月底,全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416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29.6%。扎实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全面建成城关延风、高平铁佛等27个信用村,占全县行政村数的12.6%。坚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2003年,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8000元、5000元、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0元、8000元、6000元,适时满足了农户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融资需求。积极推进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截止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865万元,占各项贷款的3.9%,尽可能地满足了农民发展规模化种养业、产业化农业、加工运输业的信贷资金需求。

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化。泾川县农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果、畜、菜、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在果品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全县农村信用社果品基地建设贷款余额达到9856万元,今年又投放贷款6720万元支持新增果树经济林3.06万亩,建成了飞云坡头、玉都康家、王村章村等26处红富士和澳洲青苹果品基地,罗汉洞丈八寺、泾明算李子等柿子杂果基地,整村区域开发建设的势头非常明显。在草畜产业发展方面,全县农村信用社草畜产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86220万元,支持畜牧养殖户7608户,今年又新增贷款876万元,培植养殖专业户130多户。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主要以城关杨柳优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王村章村节水灌溉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泾明雷家沟特色农业模式化栽培示范基地、�i丰三十梁千亩优质种植基地、罗汉洞土堑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工程为重点,累计发放贷款2689万元,支持建成中弓棚2591座,配套节水灌溉面积2300亩,栽培各类蔬菜1200亩,使1503户菜农受益,为产业深度开发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泾川县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快全县小城镇开发和小康屋建设的政策,不断挖掘和推进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在农户自筹的基础上,给予建房投资20%�d40%的贷款支持。截止目前,小康屋建设贷款余额达到3630万元,重点支持了党原高寨、玉都康家等10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县建成高标准小康屋1200户,改扩建1500户。2006年为858户发放贷款1342万元,支持新建农村小康屋3500户,改扩建1.4万多户,建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等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发展模式,上宅下窖、前庭后养等不同建筑风格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31个。

大力支持私营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泾川县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农村个体工商户、民营等地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鼓励城镇居民、个体私营户、中小企业到农村收购、贩运农副产品。7月底,全县信用社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达到3059万元,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民营经济贷款1265万元,支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历经一次次变革、信奉一步步创业后的泾川信合人,正在用自已勤劳的双手,托起农村腾飞的翅膀,滑向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相信,在精诚团结的泾川信合员工的努力下,依托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泾川县农村信用社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中国信合”新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