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10-30 03:34:00

导语: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改革推进xxx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

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加入wto后对质检工作发展的要求,2000年,四川省局党组将技术机构改革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技术机构改革要"认请形势,早作准备",并成立了技术机构改革课题研究组,着手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调研和规划工作。2002年初,国家质检总局确定四川省作为全国技术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紧接着总局在合肥市召开了试点单位技术机构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政事分开,明确定位,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增加投入,吸引人才”的总体要求。国家质检总局长江局长、传卿书记、长城副局长和有关司局领导也亲临四川作指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四川省局以坚定的决心、科学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大力推行技术机构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我省技术机构基本情况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辖21个市州局、171个县局。改革前有各级各类直属技术机构342个,其中质量检验机构131个、计量测试机构147个、纤维检验机构15个、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机构22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8个、标准情报机构3个,认证咨询机构4个,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备1个。省级授权质检站74个,省级计量授权检测单位41个,单项授权39个单位。全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除成都市)技术机构共有人员2668人。

二、技术机构改革总体思路和改革目标

改革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省、市、县三级业务工作重心,打破原有技术机构体系,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努力在改革中争取更大的发展,在发展中争取更大的主动。通过2-3年的调整规划和重点建设,使技术机构的总量减少40%,人员精简20%。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机构政事不分、机制不活、机构重叠、人员素质低、重复检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技术保障体系。

三、技术机构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技术机构改革是一场革故鼎新的大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宽,既有机构的撤并,又有资产的划转和人员的分流、利益的调整,再加之大部分技术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小而差,技术装备落后,思想长期禁锢在吃铁饭碗上,而国家又暂无相关配套政策,所以技术机构改革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较大的系统工程。因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点是技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装备的技术机构正在加紧渗透,技术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生存和发展,省局党组充分认识到:技术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一切妨碍技术机构改革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技术机构改革的做法与规定都要坚决摈弃、一切影响技术机构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在技术机构改革上,不等待观望、瞻前顾后,不患得患失,不在局部利益纠缠不清;省局主要领导多次在全省的各种会议上强调技术机构改革的重要性,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强管理,在市场中深化改革的自觉行动上来。通过统一认识,全系统上下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理清了改革的思路,落实了改革的责任,充分认识到只有彻底从技术机构体制上、人员优化组合上动真格,下真功夫,才能增强技术机构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的大发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技术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省局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全省技术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技术机构改革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指导,确保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以解决,以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是明确责任。省局党组明确了省局技术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全省技术机构改革方案并分类指导,要求各市州质监局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把技术机构改革的工作列入了全省系统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形成了省局党组亲自抓,省局技术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抓,各市、州局一把手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准备充分。早在2000年省局党组就把技术机构提到了议事日程,并提出了技术机构改革要"认清形势,早作准备,早改早主动,不改更被动"思想。省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儒理同志多次到各市州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与基层技术机构的同志彻夜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形势,明确思路,寻找出路,现场指导技术机构改革的工作。省局技术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不同层面、不同专业的技术机构改革座谈会十余次,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地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改革意见》,提出了全省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布局调整规划、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及要求,为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全面实施技术机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为有效地推进和顺利启动技术机构改革工作,省局党组提出了“先试点,再推开”的工作思路。

首先,统一规划,选好试点。我们选择了地方经济及技术机构能力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的乐山市为技术机构改革的试点,其具体作法是:一是对市级质检、计量授权机构的项目进行了清理、调整;市级原则上不再对外授权;二是在机构上合并了锅检所、特种设备检验所,成立了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三是质检机构实行重组,撤消县级质检所,将县级质检所人财物划入市级质检所统一管理。市级质检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的特点派驻市质检工作站,派驻的工作站原则上只搞抽样,不搞检验。四是保留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但在计量项目上实行以三表一衡器为主的工作体制。由于试点地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工作仔细,精心组织,在改革期间经历了发动、准备、实施、总结等阶段,做到了职工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乐山改革后技术机构由原来的19个减少为10个。确立了全市检验一盘棋的思想,摒弃本位主义,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省局党组提出的"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其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乐山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稳妥地推进了全省技术机构改革,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除凉山、阿坝、甘孜、成都市外,17个市质监局都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并通过省局审批,目前己按照新的模式正常运行。

第三,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检验业务实现计算机远程管理。针对新体制下质检业务的开展,及时开发了质检网络管理系统,解决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检验报告实现实验室计算机远程传输处理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特长,不断开拓业务领域,提高了技术机构的影响力。

最后,严格政策规定,合理调整布局。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机构状况,确定了技术机构人员的分流比例在15-20%以上。同时,不搞"齐步走",也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地区审批一个地区。我们在改革的政策界定上参照了国家科技部关于科研机构转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如我省遂宁质量扶术监督局在技术机构改革初期,人员抵触情绪大,为此,遂宁局党组成员帮助他们认识形势,找准自己的位子,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职工对改革的哩解和文持,全市分流人员超过了省局规定的分流比例,达到了30%以上,为技术机构轻装上阵,提供了发展平台。

(四)开拓创新,务求实效。

技术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冲破旧的体制束缚,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的资源调整和人才重组,建立一支能担当重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队伍。因此,省局党组一再强调,既要扶优扶强,又要整体推进,系统上下共谋发展。在实施技术机构改革中,我们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技术机构的体制上有所突破,撤消了县级质检所和纤检所。市级质检机构、纤检机构实行了市级以下的垂直管理。市级锅检所、特种设备检验所进行了合并。市所辖的市中区技术机构全部撤消。通过以上的机构撤并建立起了规范的技术监督技术保障运行体系。二是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有所突破,技术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制,在所长任用上,以坚持用能人,用好人,采取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竞聘演讲,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党组决定的程序。使广大职工群众心悦诚服。三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为主的用人制度,为技术机构进入市场作好准备。通过推行聘用制纳入竞争机制,使全体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加强了紧迫感、压力感,增强了技术机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改革,迄今为止全省系统内部共减少了120个技术机构,精简比例达35%(其中质检机构减少了80个,计量检测机构减少了16个,纤检机构减少了7个,锅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减少了17个)。省级授权质检站减少了22个,省级计量授权站和单位减少了18个,全系统(除成都市)仅市、县技术机构人员,由原来2668人减少到1868人,分流人员将达800人;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的总价值也有近10个百分点的增长。

(一)政事分开,职责明确。

长期以来,基层质监部门政事不分,行政与事业争饭吃,行政机关干事业单位的工作,技术机构又习惯于依托行政开展检验、检定业务,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技术机构改革,不仅避免了技术机构执法与管理的混淆,而且重复抽检、重复收费和"争饭吃、抢饭吃"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还权、放权"于技术机构,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技术机构接受行政部门指导和监督,自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从而提高了主动性,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活力,改变了基层局围绕技术机构开展工作的状况,同时技术机构积极主动拓展检测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扩大业务市场,真正实现了服务出效益,管理出效益,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技术机构本着规模和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机制和功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运作的规范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原则,加快实现了区域性的项目调整和人员结构调整,一是加强省质检所以及中心城市技术机构的建设。省质检所以四川省技术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了内部的改革,调整了科、检验室,实行了人员的优化组合,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培养、引进、善用、激励、稳定"五个方面推进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在项目的布局上,向"高、精、尖"的项目和水平瞄准,重点放在食品及酒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建材、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的检测项目,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水平、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效益、一流的设备,积极推进国家中心的建设。二是对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支柱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在乐山、自贡、资阳、绵阳分别设立了四川省陶瓷、盐化工、柠檬、农产品质检中心,在广安、德阳、宜宾分别设立了川东煤炭、川北石油、川南无公害农产品片中质检中心。在攀枝花、自贡分别设立了攀西、川南计量片区中心。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结构,增强了现有设备的检测能力和技术含量,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增强了实力,并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国家酒类质检中心检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省级技术机构检验能力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市级技术机构检验能力达到80年代末国际水平。

(三)配置优化,实力增强。

通过技术机构和项目的布局调整,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开展新项目。同时面向市场开拓发展,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乐山质检所新增了急需的陶瓷、建材室内装饰材料有害限量等检测项目5个,该所累计通过的认证项目和参数位居全省市级质检所的前列,同时发展新建合作项目13项。德阳质检所技术机构改革后,提高了人员、设备的利用率,集中了有限的财力添置了检测设备、微机、汽车等装备,改善了工作条件;工作任务饱满,出现了比较好的势头。同时全省各类技术机构在国家质检总局大力文持下,技术装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各类各级技术机构都实现了拥有办公和检测用房、必备的检测设备、工作用汽车、微机等。

(四)建立了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人员积极性。

通过推行全员聘用制、企业化管理等措施,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出现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如省质检所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技术机构的先进性、独特性,全面激活全所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围绕"增值"抓产权管理,通过理顺关系,建立起规范的技术机构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围绕"增智"抓决策管理,通过优化法人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技术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规范的以法人为主体的决策体系运行机构;三是围绕"增效"抓劳动人事管理,通过砸“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兴"三能"(人员能进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四是围绕“增强”抓动力机制,通过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技术创新、物质奖励等方式,解决了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且,实行以成本额度26%为基准的检验室营运点,激活了备检验室再创历史新高的积极性。今年省质检所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30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从根本上改变重复检验,受到政府、企业的好评。

从技术机构改革试点和己推行改革的地区反映上来的情况来看,企业对我们技术机构改革十分欢迎,既体现了从源头上狠抓质量杜绝假冒劣质产品的生产,又大大减轻企业负担,使过去的省、市、县(区)及行业的重复抽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同时,又大大增强了技术机构的实力。以乐山市为例,2002年检验费收入比2001年增加了30%今年检验费收入又将递增30%,以此为契机,乐山市政府十分支持乐山市质检所为代表的技术机构的建设发展,特别优惠划拨土地,支持乐山市质检计量中心的建设。由此可见,搞好技术机构的改革,既取信于民、又得到政府支持欢迎,促使我们工作再上台阶。

省委、省政府在行风评议中对我省质监系统主动改革、发挥技术优势、精简机构、减少重复检验、减轻企业负担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反响。各地改革后的技术机构实力增强,更加有效地围绕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展质监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我省的技术机构改革在国家质检总局正确领导下,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以及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上是成功的。优化了配置,增强了实力,建立了激励机制,增强了人员的积极性,推进了技术机构的发展,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为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