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
时间:2022-10-30 02:49:00
导语: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的北部,地处红螺寺景区。该村现有人口180户,554口人,其中空挂户7人,有固定住所的外迁户3户9人,该村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全村90%以上的劳力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市级民俗接待户91家,红鳟鱼垂钓园17家;村建景区市场110个摊位,户均拥有营业执照1.3个,经营旅游纪念品、农副产品和冷饮等。由于处在红螺山板块开发的中心地带,土地随时可能被开发利用,故此一直没有进行土地发包,现有土地归集体经营,统一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100万元。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卢庄村村民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全村男60岁、女55岁的村民每年年底发放600元养老金,免除村民各项农业费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分别领取金额不等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享受对象均为本村农业户口的人员。虽是农业户口,但领取单位退休金的不得享受养老金。2000年,村民所有耕地被开发商租用后,村委会开始向村民发放生活费,由村民代表表决后,每个村民发放1500元的生活费,其他福利照常发放。
随着福利待遇的提高,投靠转非户、升学转非户、其他农转非人员、外来户、非转农户以及吃周转粮的村民纷纷提出了享受各项福利的要求。所以,从2000年开始,村民生活费的发放采取一年一表决的办法,每年表决后,[本文转载自政策的随意性很大,领取生活费的人员都不相同,到底谁该享受?谁不该享受?大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享受的、不享受的和享受多寡的都有意见的局面,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必须改革现有的集体产权治理模式,规范现有的大锅饭式的利益分配格局。
二、改革的基本做法
我们的改革思路是:以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部集体资产为载体,面向全村所有合作组织成员进行产权量化,资产变股权、农民做股东,将过去那种模糊的共同共有产权形式改为清晰的按份差别共有,通过体制创新再造出新型的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从而实现产权明晰、分配合理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化解现有的利益分配弊端,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操作程序
我们的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八个阶段:
1、层层发动、深入宣传
为了提高农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村里为每位村民分发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问答》,介绍了干部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及工作中的具体程序;利用会议、广播等形式,对群众进行了宣传。使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关知识。赢得了干部群众对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就试点工作进行了充分动员。先后制定了本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并提交村民(社员)代表大会酝酿讨论,在村民(社员)代表大会上,各位代表充分发表了意见,绝大多数群众代表都积极赞成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很多人对如何开展改革工作提出了有见地的建议。代表会上,顺利通过了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户籍清查和资产清查小组的工作人员,明确了清查基准日。
2、摸清底数,打好基础
摸清全村的集体资产、人口底数,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针对试点村人员构成复杂、遗留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清查难度较大等具体情况,本着民主、公开、全面、真实"的工作方针,成立了由区、镇、村经管、财务人员和试点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年岁较大熟悉村情的老人顾问参加的清产核资、人口清查工作小组。为了作好户籍清查工作,我们与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协商,了解了我区试点村户籍档案的情况,并与xx镇派出所确定了户籍清查中的操作模式;根据本区特点设计了户籍清查表册和农村集体资产清查表册;组织产权改革试点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班,为正式开始两项清查工作做好了组织准备。
(1)资产清查
按照区、镇两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我们对全村的集体帐内外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在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对盘盈、盘亏资产进行了账务处理,做到帐实相符。由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清查的资产逐项进行了资产评估。与此同时,组织了对集体土地的实地丈量和清查。经三榜公布和区、镇两级农经部门审定,我村现有集体资产核实值:资产总额4700086.26元,负债总额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700086.26元。产权界定结果:集体产权总额:4698586.26元,其中村集体资本金2681786.49元,集体经营积累2016799.77元。土地存量情况:全村现有耕地、山场6164.8亩,其中:耕地620亩,林地944.8亩,果园600亩,山场4000亩。
(2)户籍劳龄清查
为防止出现宣传死角和遗漏,我们一方面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告知全村,另一方面,登报公示社会,力求所有的权属人都能知晓此次户籍清查。户籍清查工作小组前往派出所查阅了1956年成立以来至清查基准日时点的全村所有人口增减变动情况。鉴于派出所资料不全,我们又聘请老人顾问组对缺失年份人口变动情况进行了回忆、核实。对于达不成共识的情况,一是采取投票表决,二是由关系人出具相关证明加以核实确认。数据整理后张榜公布,征询全村村民。对有疑问情况进行复核,再次张榜,接受质询、复审,三榜定案。我村清查核实的户籍及劳龄情况是:
xx村户籍清查情况
项目转出原因性别数量备注
农业在册人口554户籍总数:
独生子女户117半折户籍总数:
在册劳动力男460215劳龄总数:9235
女245
转出情况死亡男13571劳龄总数:2310
女64
出嫁男743劳龄总数:820
女71
转工转非男9670劳龄总数:725
女26
升学转非男1811劳龄总数:90
女7
投靠转非男100劳龄总数:250
女10
合计————————劳龄总合计:
3、产权量化,确股到人
量化确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关系改革成败的关键工作。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出台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为我们合理、有序开展产权量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性依据。为此,一方面,我们组织社员代表、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一方面组织财会人员对不同股权量化方案的收益模拟测算(抽样户、平均水平两种),确定了量化的原则。即村民分红水平不低于往年的福利水平;村级公益福利支出不受影响;绝大多数村民接受和赞同。
我们的量化方案是:
将集体净资产4700086元全部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并转为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在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后设立的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其中净资产30%(1410025.8元)量化转为集体股,70%(3290060.2元)量化转为个人股:
(1)将净资产的30%(1410025.8元)量化转为村集体作为本村劳动群众集体共同所有资产,并转为村集体在改革后设立的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股份。
集体资产收益由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理,管委会原则上由以下人员组成:村党组织成员1名,村委会成员2名,村民代表2名,管委会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由村委会主任兼任。集体资产收益实行预算管理,主要用于村级事务管理费用支出和本村公益性事业开支等。
(2)将净资产的70%(3290060.2元)量化转为按本村规定享有配股资格的个人在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股份。
根据卢庄村集体资产构成及人口核实结果,个人量化配股的份额分为户籍和劳龄两部分。户籍与劳龄比为2:8,也就是净资产总额减去集体股保留30%之后剩余70%的2:8。
①户籍股
全村户籍股的总额为658012.04元,占量化到个人的总资产的20%。
享受户籍股为改制基准日时的以下人员:
a.本村农业户口人员;
b.空挂户不享受户籍股;
c.现役军人在义务兵期间享受户籍股,转为3级士官或提干而转非的人员不享受户籍股;
d.因犯罪正在服刑的人员。
e.在卢庄村有宅基地的外迁人员,享有户籍股,并设为优先股。
全村共有户籍股658012.04元,共有546人享受户籍股。每股1205元(户籍股的详细情况见附表)。
②劳龄股
劳龄股总额为2632048.16元,占量化到个人总资产的80%。本村自1956年1月1日到2004年9月10日期间的劳动力(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按劳龄量化配股。
劳龄的计算办法为:
a.农转非人员转非前在本村劳动力年限计算劳龄。
b.户口迁出村人员迁出前在村的劳动力年限计算劳龄。
c.改制基准日前死亡人员死亡前劳动年限计算劳龄。
d.服役军人转为3级士官前或提干前的服役年限计算劳龄。
e.本村农业户口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年限计算劳龄。
f.因子女接班而非转农的人员,非转农后的劳动力年限计算劳龄。
g.因婚姻关系户口迁出后又迁回本村的,迁出期间不计算劳龄。
h.空挂户不计算劳龄。
r.插队返城知青在村劳动年限不计算劳龄。
j.劳龄以年为单位计算,不满半年的不计算,满半年的按一年计算。计算劳龄时,同一段时间不能重复计算。
k.因洪水,政府安排的灾民,自迁入卢庄村开始计算劳龄。
l.在卢庄村有宅基地的外迁人员,共9人,指牛德文、于发等人,从迁入卢庄之日起计算劳龄,并设为优先股。
个人劳龄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劳龄股份=全村按劳龄量化资产数额÷全村劳龄之和×个人劳龄。
全村共有劳龄股13418股,每股196.16元(劳龄股的详细情况见附表)。
其中,户籍不在册的人员劳龄共计4148股,共计股金813663.42元,设为优先股。
③优先股
采取自愿原则可以一次性退股,也可以在五年内分期退股,不愿退股的每年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给予股息。优先股享有优先收益权和优先财产处置请求权,改制后不参与增资扩股,不享有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
④土地股
村集体现有的存量土地6164亩,其中村集体留足30%,共计1849.2亩,其余4314.8亩按在册户口平均分配,共537股,每股8.02亩。土地变现后的70%,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齐各种社会福利以后剩余部分的现金及其增值,以分红的方式逐年分给股东或经股东大会决定,进行投资。
享受土地股为改制基准日时的以下人员:
a.本村农业户口人员;
b.空挂户不享受土地股;
d.在卢庄村有宅基地的外迁人员,共9人,指牛德文、于发等人,不享受土地股。
e.现役军人在义务兵期间享受户籍股,转为3级士官或提干而转非的人员不享受土地股;
f.因犯罪正在服刑的人员。
4、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履行民主程序
股权分配方案确定后,我们及时召开了村民(社员)代表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⑴向全体社员代表汇报改制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改制工作运行情况;劳动力核查核实情况;资产清查与评估情况;今后的发展与设想;
⑵介绍资产评估结果
⑶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下决议,并由社员代表签字。
①同意原经济合作社改造为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决议。
②同意集体资产评估结果的决议
③公布劳动力劳龄登记结果的决议。
④同意产权界定、股民资格确定、股权设置、资产量化、配股等办法的决议。
⑤同意成立集体股管理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的决议。
5、认购股权
⑴、书面通知每个具有股东资格的个人,写明其劳动年限、户籍股数量、劳龄股数量、土地股数量,并征求反馈确认意见。
⑵发放股权证
6、申报审核
由村改制领导小组向镇党委、政府、镇改制领导小组提交拟定实行社区性股份合作制申请、实施方案及董(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经镇党委、政府、镇改制领导小组审核予以批复与资产确认
7、民主酝酿治理结构,依法完成法人登记
镇党委政府改制领导小组审核和批复后,我们立即召开社员代表会,向全体代表汇报了改制运作情况,讨论通过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草案,无记名投票选举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在此基础上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决定聘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人员;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监事会,选举监事长。
在区农委的协调下,我们在区经管站办理了相关法人登记,在税务部门办理了税务登记,在技术监督局办理了法人机构代码。
8、创立揭牌、完善运营
2005年11月16日,我们作为全区首家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式揭牌运行,区委书记王海平、副书记武占刚、副区长赵文广等区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各镇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也出席祝贺。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历程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也为推动全区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动力。
揭牌仪式举行后,我们又对应该享受优先股的881名股东权益人进行了一次性清偿,兑付现金83.5829万元。为了使清偿工作有序平稳进行,我们一方面宣讲相关政策,赢得权益关系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还加大宣传力度,在村的各个角落张贴兑付清偿的通知,使股份权益人明白领取、分享的的程序,优先股清偿工作仅用3天便全部顺利完成。
针对新型合作组织的特点,我们还及时完善了股份合作社议事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健康平稳运行夯实了制度基础。
(二)回顾整个改革过程,我们着重抓了四个重要环节: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把群体思想统一到改革工作上来。
为了提高农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们先后召开了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试点村全体村民四个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就改制工作进行了充分动员。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座谈会近40次,广泛听取意见和反映。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广播、宣传手册等,向干部群众深入宣传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关知识。经过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干部群众由疑惑、不理解,最终达到思想的集中统一,为改革工作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听取群众意见,制定改革政策。为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政策,村民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在一周内连续召开了十个涉及不同利益群体、覆盖到户的村民座谈会,全面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探讨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群众意见,研究起草了《xx镇xx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对老股金处理、集体净资产量化配股、“空挂户”界定、独生子女奖励等15个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初稿形成后再次召开了5个覆盖到户的大型村民座谈会,对《方案》进行了反复的研讨、修改和完善。
三是体现民主参与,把改革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下。农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都要首先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然后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初步形成后,我们还要再次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修改意见,并集中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还要召开农户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于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改革的决策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了群众,把改革的各项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决策中充分体现了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因而使我们的改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四是要用创新观念去对待和解决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他们希望在改革中彻底解决村里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这一良好愿望,我们在试点工作中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于“空挂户”侵占世居农民利益等反映绝大多数农民意愿的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议村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在改革中予以妥善处理;对于新旧两种体制下成员代表的产生办法,我们采取了平稳过渡,待换届选举时再重新选举,避免了运作成本和社会的动荡;对于一时无法解决和村民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暂时搁置,推进改革,待改革建立起新的体制后,用新的更加民主的决策机制逐步解决”的思想。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群众普遍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使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在改革中得到了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解除了农民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各种思想顾虑,顺应了民心,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另外,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中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这些难题,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以市场化为取向,大胆创新。在改革中,我们对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承包使用权量化配股;对独生子女实行了奖励配股;设立了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实行民主化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有效地破解了一道道改革难题,为推进改革开辟了道路。
三、改革的基本成效
我们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但新组建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和新型的村级管理体制,对于干部和群众来讲还是新生事物,他们还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的适应过程。改革后新的管理体制运行已近两个多月,可以说效果和反响良好。从长远看,这次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了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试点村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近期效果看,我村改革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形势亦显现出新的蓬勃活力。
1、村民利益得到了体现。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所有的集体资产变成了股权,农民变成了股东,建立起了股份合作制企业。过去集体资产共同共有,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产权改革后,资产进行量化,人人享有股权,个个是股东,实现了“还钱于民,还权于民”。农民变成股东后,他们比以往更加关心村里的经济发展,纷纷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并形成了村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产权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力必将有力地推动试点村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2、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制改造合作制,建立起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原来少数村干部手中的集体资产支配权转移到了按股拥有企业股权的股东手中。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少数人违背多数所有者意愿随意处置资产的条件,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群众的积极参与,共追回各种拖欠流失款项万元,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不合理经济合同和行为也在积极纠正之中。同时,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应有的资产收益权真正落到了实处,使缺乏现代劳动技能的农民和那些老弱病残、鲸寡孤独等农村低保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后新班子的各项工作都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村民们表示:现在是董事会带着我们大家一起"下海"闯市场,假如他们遇到困难,或是"呛了水",我们全村人都会拉他们一把,和他们一起共闯难关。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消除农村因腐败和贫困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和改善了村党支部的领导,促进了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建立起了党支部统一领导,政企分开,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村委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民主决策的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新体制下,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成员交叉任职,各机构按照自己的组织章程开展工作:党支部——抓党建、统全局、谋长远、保稳定;村委会——抓村务、创环境、促文明;董事会——抓经济、谋发展、搞经营;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以及企业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集体资产管理委员——对集体资产收益进行民主管理。这一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试点村党支部直接支配人、财、物的领导方式,使党支部摆脱了具体事务和矛盾的困扰,站到了一个更加公正位置和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揽其他几套班子的工作,通过服务、参与、监督,在服务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真正实现了对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领导。同时,村党支部领导方式的改变也使其他几套班子有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空间和环境。目前,新体制在加强和改善党支部领导、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优势已经在我村开始显现。
4、产权改革后,群众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存在决定意识。改革的经历及改革后建立起来的新体制、新机制极大地强化了试点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平等、竞争、参与、民主、法制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唤起了他们对全村未来发展的理想和信心,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了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老人有了股份和股权收益;独生子女得到了奖励股,客观上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摒弃了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此外,党支部、村委会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经济事务,有了更多的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对村民的思想教育、优化社区环境、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要认真研究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会的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扩大股东参与决策的范围,加大监督力度。使全体股东都来真正关心和支持股份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是内生的自我发展动力得到完全释放。
(二)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我们通过章程将全村股东的利益分配加以规范和固化。然而随着集体土地的开发征用,征地补偿的办法很有可能会与我们的分配关系相抵触。我们要未雨绸缪,深入探讨征地拆迁补偿办法与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有机衔接,避免由此引发的不稳定。
(三)产权量化后,整建制村改居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在这种转换中,我们要深入研究集体资产的保护,防止流失,确保广大村民在享受到村改居好处的同时,原有的收益分配也不会因此而受影响。
(四)利用我村紧邻旅游区的优势,盘活存量资源性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宾馆、旅游商品交易市场,为全村股民提供不断扩大的、可持续的收益平台和收益成果。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