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行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障碍及其化解办法
时间:2022-01-05 12:21:00
导语:影响农行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障碍及其化解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消费信贷是近年来农业银行推出的一个新产品,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农行利息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97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积极介入消费信贷的经营领域以来,农行积极涉足其中,特别是1999年以后,总行积极提倡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拿出专项信贷规模,用于个人住房贷款,并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各行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本行头寸情况发放。经过一年多的引导,公民的消费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已经在按揭贷款上打开了突破口。东港市支行1999年开办按揭贷款业务,当年就发放了50多户,贷款余额600多万元,还有很多买房者反复询问,跃跃欲试。住房信贷的成功开办,说明个人消费贷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农行也必将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因此,及时发现消费信贷前进路途中的问题和障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更好地促进消费信贷的开展,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消费者的观念障碍
受传统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一贯主张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攒多少钱办多少事,除非婚、丧、病和衣食不保,不得已而借债,绝大多数人是不肯借债消费的。越是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也越保守,消费信贷也越不好开展。东港市是辽宁省的海滨城市,经济比较发达,1999年推行按揭贷款业务时,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阻力。很多人既想买房,手中钱又不够,又不敢申请贷款,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总是感到贷款买房心中不踏实。1999年丹东李世集团在东港市建筑一栋高标准防震住宅楼,许多人购买欲望强烈,到农行询问按揭贷款的不下200人,但最后贷款买房的仅50户左右。许多人就是因为观念没转过来而放弃了买房打算。
(二)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足
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反之就越小。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根有关部门对全国10个大城市的统计,占城市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30%左右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能够承受5-10万元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20%的中等收入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还有30%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对于汽车、住房等价值10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级的高值商品,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总体消费信贷承受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小城市承受的消费贷款要远远小于这个数。由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城市的40%,因而农村居民家庭能够承受消费信贷的比例更低。由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下岗人数的增多以及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各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如北方地区取暖费改自费等,加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消费信贷操作手续复杂,条件过死,消费者望而生畏
当前消费信贷运行中存在着申请手续繁杂、收费环节多且收费水平不尽合理的现象,使许多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望而生畏。其主要原因是有关消费信贷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收费项目太多,如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等。繁杂的手续和众多的收费项目,办一笔住房贷款只少要两天能跑完。而自已掏钱买房,则只须办一个房照就可以了。另外,贷款条件规定的也过死,其中有一条,要求贷款对象出具固定工资收入证明,就把很多从事个体经营和全体农民拒之门外。
(四)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消费信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来看,避免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居民家庭稳定而清晰的收入来源;二是居民家庭可靠的信用等级;三是担保品保障,特别是住房的抵押保障;四是政府的保险和保证保障。而目前我国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是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由于居民收入中还包含着许多非货币化的收入和灰色收入,贷款机构无法确切计算和查证居民收入的实际水平。按照国外消费信贷通行的规则,为了确保偿还能力,居民消费信贷总负债与收入的比率一般控制在34%至38%之间,其中住房支出与收入的比率控制在28%至33%之间。由于无法获知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经办行无法确认消费者的贷款资格,也不可能对消费信贷进行风险控制。
二是缺乏个人信用制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没有配套建立有关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评估和调查制度,个人信用难以把握。
三是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首先,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其次,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贷款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四是缺乏政府保障和保证保障制度。国外运用消费信贷扩大消费的实践中,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也有政府机构提供保障和保证的制度,特别是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障的做法,对许多中低收入的居民家庭运用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还通过发行以抵押贷款为担保的长期证券等方法,为抵押贷款提供保证和支持,从而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了又一层安全保障。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五)消费信贷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实际需要
我们已经开发的消费贷款品种还很少,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中小城市,真正得以成功推广的仅有按揭贷款,象汽车消费贷款、大型家用电器贷款等产品还没有得到大力推广。一方面,有的品种不适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无法推广。如汽车消费贷款,就不适合农村需要,很难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上级行对消费贷款项目管理的又过死,除了规定的几个项目外,其他消费需要不得投放,如农民需要购置的小型农机具等项目,因上级行在消费贷款项目中没有列出来而不能发放。
二、全面启动消费信贷的几点设想
(一)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人们的消费观念不转变,消费信贷的市场是无法扩大的。总行对消费信贷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已经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打出了宣传广告。但是,只靠一两句广告语是不能将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过来的,还要做更细致、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宣传。不仅要在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更要做面对面的说服工作。不仅要宣传农行的消费信贷产品,更应与商家联手进行大规模的配套宣传。通过持久的、具有说服力的宣传,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使“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成为一种时尚。
(二)放开消费信贷项目的规定,只要是人们合法的消费需要,都应积极支持
在消费群体选择上,针对当前高收入阶层消费活跃和低收入阶层消费潜力不大的现实,应引导中等收入阶层和具有较好预期的青年群体,制定一些配套的激励措施,着力启动这部分居民的消费活动。在消费领域方面,应依据上述重点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要消费倾向,提供除住房、汽车之外多样化的选择,如适当引导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电脑等家庭办公设备、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信用消费,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选择地扩大消费支出。
(三)建立规范的信贷制度,简化手续,方便消费者
首先,应尽快建立规范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标准,简化手续。除了简化信贷手续外,还应与有关部门协商,简化相关的登记手续,或采取联合办公的办法,使消费者少跑腿。其次,应放宽一些贷款条件。如要求消费者必需出具固定工资证明一项,就不尽合理和科学。暂时有固定工资收入,不一定永远有固定工资收入,而无法出具固定工资收入的个体工商者和农民,往往收入更固定、更长远、更具备分期付款条件。为此,应取消这项硬性条件,制定个人信用的统一授信标准与授信办法,通过个人信用等级评定,来判定是否具备分期付款能力和贷款条件。
(四)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培植消费能力
没有相当高的收入水平做保障,消费信贷工作是无从谈起的。虽然农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后,不再担负政策性扶贫任务,但扶贫工作仍是各行应该关注的重要任务。道理很简单,没有一个发达的地区经济,没有一个高收入的群体,农行的各项业务就无法开展。因此,各行应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向上,向当地的优势产业倾斜,加快当地的脱贫致富的速度,为开辟农行的中间业务培植客户群。
(五)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推行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
风险防范是信贷工作的首要前提,消费贷款更不能例外。由于这是一项新的业务领域,很多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如上所述的现有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做相关规定、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等,使这项业务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应在方便、快捷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首先,应大力推行个人授信办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经常分析和评定信用记录,对于信用记录较好者不断提高其授信额度,并形成信用额度逐步放大的消费信贷制度,培育和开发具有较好信用基础的消费者。其次,应对大额消费信贷实行必要的担保制度。
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也是农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其潜力是巨大的。农行的消费信贷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主客观问题,但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农行的消费信贷必将成为一个优良的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 上一篇: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 下一篇:关于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