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工业产业发展平台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14 11:56:00
导语:构筑工业产业发展平台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驱动器。近年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目标,扎实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构筑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撑的“一核四极”生产力布局,园区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年,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29.7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税收5.7亿元,增长2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42.4%。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建设管理,提升园区承载力
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从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入手,大力实施平台创优工程,着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型工业化园区,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和配套能力。
(一)突出特色,大手笔规划园区。抢抓湖北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宜昌市沿江突破的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类工业特色园区,全力打造“一核四极”工业构架。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核心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重点发展食品酿造、医用纺织、电子材料、民用燃具等产业,努力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安福寺工业园重点发展果蔬食品加工业,着力打造湖北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姚家港化工园以建设“千亿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农用化工和医用化工,争取“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二十年成规模”,努力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白洋装备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加工、重型机械制造等产业,努力建成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民营创业园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的配套项目,努力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和城区轻工业承接地。
(二)市场运作,高投入建设园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高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并按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作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同时大力争取银行贷款投入,灵活运用BOT、BT、地方债等方式融资,近年来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区先后投资1.5亿元完成了团结路扩宽刷黑、江汉大道黑化改造;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2600万元新建排水网4400米、供水网1.6万米,新增供水能力5000吨/日。安福寺工业园投入1682万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姚家港化工园平整土地1350亩,投资3015万元的晋煤大道正抓紧建设。白洋装备工业园整体规划通过评审,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民营创业园已完成规划,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全面启动。
(三)创新机制,全方位管理园区。按照“充分授权、自主开发、封闭运行、整体承接”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管理主体,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分园区成立建设管理指挥部,由一名市委常委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指挥,统筹调度,形成合力,实现决策、执行、督察“一条龙”,项目引进、落地、开工、投产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园区建设管理提速、提效。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公共平台和边远镇的发展“飞地”,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坚持“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实现税收、产值、奖励、配套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政策,推动优势产业、优质项目、先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近年来,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52个,完成投资114亿元,形成了食品酿造、纺织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安福寺工业园引进果蔬食品加工及关联企业11家,完成投资10.8亿元;姚家港化工园正加速扩张发展,三宁化工扩建、宝力星磷酸二胺、宝磷化工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白洋装备工业园建设招商两不误,签约落户项目5个,投资2000万元的先锋防腐保温设备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园区竞争力
坚持“壮产业、强骨干、抓创新”不动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优化中提高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一)抓集群,强支柱,壮大产业规模。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湖北工业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支柱产业工作法”,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年,四大支柱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增长26.7%,占全市规模总产值的85.4%。大力发展高端白酒、啤酒、饮料和食用植物油,积极发展水产、果蔬、肉类加工,食品酿造业聚集规模企业44家,实现产值69.5亿元,增长30.4%;做优做强煤化工、磷化工,突破性发展精细化工和医用化工,化工产业成为园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8家,实现产值41.8亿元,增长34%;以医用卫材为重点,推动纺织产业改造升级,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纺织业聚集规模企业29家,实现产值22亿元,增长18.6%;大力发展船舶制造、数控机床、民用燃气具等产业,引进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机械电子业聚集规模企业25家,实现产值16.9亿元,增长9.1%。继酒业产业集群之后,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抓主体,壮龙头,强化骨干支撑。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酒业等7家优强企业和今贝饮品等25家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酒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成功完成与维维公司的股权重组,实现产值41亿元、税收1.9亿元,分别增长32.4%、5.7%。三宁化工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14亿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68万吨磷复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税收4926.75万元,分别增长42.2%、43.44%。
(三)抓创新,育品牌,营造竞争优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能力。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73.5万元,增长16.7%。酒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奥美医用卫材先后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行业专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中,34家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科研所等技术研发机构,43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认真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争创名牌,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年,“三宁”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谦泰吉”、“今贝”、“江峡”、“奥滴”及图等4件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目前,园区拥有专利118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10件,湖北省名牌产品13个。
三、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激活园区推动力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园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拓宽招商思路,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培植园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切实转变招商思路。积极抓住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长三角相关产业向中下游地区转移的机遇,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区域战略布局和集群式发展、企业资源与自然资源相衔接等基本规律,不断拓展招商思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紧盯各行业知名企业、世界及国内500强和民营100强企业,努力招大求名,重点引进建成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大项目。积极推广酒业、三宁化工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大胆走强强联合之路,引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标志性企业,对本地企业注资入股。建立健全项目评估、论证、准入机制,对污染项目、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切实挑好商、选强商、招大商。
(二)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市镇招商力量、信息和资源,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资中主动作为,把领导力量配置在一线,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一线,构建立体招商格局。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围绕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引进关键项目、补链项目和循环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壮大现有产业的规模和实力。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业热情,鼓励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不断做大做强。积极推进网络招商、中介招商、招商,大力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形式招商,鼓励引导全员招商、全民招商,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年,园区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37亿元,成功引进投资15亿元的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投资3.6亿元的熙玛石英石板材、投资3.6亿元的金润达磷化工和投资3亿元的松懿电子科技园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市级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好、留得住、发展快。星鑫玻璃包装项目仅用6个月时间就实现竣工投产,台湾松懿电子项目自签约后,短短11天时间里,完成了在的企业注册、厂房租赁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创下了重大项目自签约到生产用时最短的纪录。年,三宁化工68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酒业2万吨优质大曲、金润达磷化工、熙玛石英石等15个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迅达科技、今贝饮品、开元化工扩规等3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四、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园区吸引力
牢固树立发展是硬任务、环境是硬品牌理念,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抓,用改革的办法提升服务,以创新的举措破解制约,着力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切实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
(一)强化效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制定出台《关于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按照“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先后将全市42个行政部门的425项行政审批事项核减到235项,促进了行政提速、提效。全面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代办服务,尤其对入园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稳商亲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在谈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制度,定期深入工业园区调查研究,帮助入园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二)破解“三大难题”,优化要素环境。一是积极解决融资难题。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全市62家企业获得A级信用认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对100多家符合条件企业发放贷款8.7亿元,全市工业贷款余额达到19.6亿元。二是保证土地供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清理土地市场,积极向上争取用地计划等措施,征收储备土地近万亩,保障了工业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三是积极做好电力、用工协调。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和税收贡献大户的生产用电,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8亿度,增长50.7%。针对企业招工难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就地务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洽谈会19场,53家企业与2145名求职人员达成用工协议。
(三)加大监管力度,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逐步实行服务与收费分离,由市财政打包收费、分类结算。坚持实行收费公示制,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坚持对经营性土地、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等事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开挂牌交易等制度,强化监督,杜绝“暗箱操作”。扎实开展“百警联百企”活动,重拳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 上一篇:德育与学风建设工作要点
- 下一篇:基层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