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生活提升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13 09:29:00

导语:基层文化生活提升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文化生活提升交流材料

镇位于市东北部,版图面积162平方公里,辖23个村,100个居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46138人,其中农业人口43126,耕地面积107164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6%。粮食产量连续17年过亿斤,是宜昌市粮食生产、油料生产、水产生产大镇。近年来,镇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体制创新的指示精神,在加快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镇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基础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乡镇”,省“楚天杯”小城镇建设管理获奖镇,全省“百镇千村”工程试点示范镇,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

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镇积极总结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成果,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发挥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公有民营、股份合作为补充,目标责任为约束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吸引社会力量介入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管理,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出一条新路。

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有镇文化中心大楼、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村文化站、村图书室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场馆,并配备了相关文体活动设施器材。与企业、单位共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丰富青少年成长空间。集镇广场建设目前已初具雏形,建成后将成为全镇集文艺、体育、娱乐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是全市实施最早的镇级露天文化活动广场。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投资近40万元建设“村村通”广播工程,在全镇范围内安装覆盖所有村组的无线调频广播,并成立新农村广播站,坚持每天上午7:30-8:00、下午5:30-6:00开始新农村广播。无线数字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文明创建等活动,我镇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及五一、十一重大节日期间,我镇组织开展了系列文体活动,并组织文艺团队进行汇演、巡演。年9月,我镇组织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全镇群众性文艺大展演活动,全镇所有行政村组及12个镇直单位组织群众参加了汇演,并分别表演了民歌、民舞、舞狮、腰鼓、高跷等民俗节目,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反响。在农闲时节,我们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的“三下乡”活动为主题,到基层送知识、送服务,并对基层群众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普及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组织群众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中。

四、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为构建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我镇长期以来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原则,对文化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净化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市场。一是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活动,狠抓音像制品、书刊市场管理,查处各类非法出版物及走私、盗版音像制品。二是突出网吧整治这一重点。从相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整治督查工作组,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组织网吧从业人员学习,与业主签订了《网吧专项整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守法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行业自律,定期开展突击检查,实施严管重罚,收到良好效果。三是规范各类娱乐场所经营。配合消防部门做好全镇娱乐场所的安全检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借助全市“禁毒”、“禁赌”专项整治活动契机,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督查力度,保证各类娱乐场所健康规范经营。

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我镇关庙山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古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楠管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全镇现存的各类文化遗产资源,倡导群众建立“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文化意识,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引导传承发扬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