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08 05:27:00
导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知晓了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些困难,感受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期望。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把握工作重点,加大创新力度,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一)强化基础实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
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筹集建设资金。要迅速完成全县还未完成的5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任务,力争年全面实现水泥路“村村通”目标。同时,抓好县级、乡镇级、村级公路断头路的建设工作,确保全县公路建设整体推进。二是强化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建议可撤销农村交通管理站,组建农村公路管理所,隶属县交通局,负责对全县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进行指导。每3公里,设一名专(兼)职公路养护人员,实行责任考核,公路养护人员工作经费由交通局、所在乡镇、村共同承担。三是多方筹集管护资金。村级公路的管护资金可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一点、有识之士和受益车辆捐一点、乡镇挤一点、县上补一点、向上争一点”等“五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形成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要捆绑使用好省交通厅对每公里农村公路每年1000元的补助资金。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强化对资金专户的监督检查。
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对农村堰塘、水库以及配套沟渠的修建和维护工作,切实抓好农业灌溉,增强农业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对荒山、荒坡、滩涂、林地的综合治理,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扶贫资金、水利资金、社会资金等投入,加快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抓好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做好3G业务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农村地区宽带互联网进村入户工作,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农村的小康,最根本的途径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
提高农民素质。一是抓好宣传发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营造自觉地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二是招抓好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技部门的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进行茶叶、柑桔、食用菌、生猪等主导产业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应用技能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成为新设备、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三是抓好市场营销。要引导农民准确把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竞争,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发展支柱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必须以强大的支柱产业为支撑,否则就是“水中月,镜中花”。要进一步继续抓好适合本地区地质特点的茶叶、柑桔、生猪、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要引导农民转变“小而全”的自给自足式农业生产习惯,改变上述产业是“副业”的思想,放开手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高效茶园、高效桔园、高效生猪养殖小区、高效食用菌生产基地。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实行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美誉、知名度。抓好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标识认证工作,力争培育2个以上的湖北省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要加大政策、财政、金融等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培育龙头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基地建设、配套服务的力度,培植一批有实力、能带动一方农民致富、能拉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要立足本地区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立配套基地,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专业村(场)建设,不断扩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的良性循环格局。
发展专合组织。围绕茶叶、柑桔、生猪、食用菌、桑蚕等主导产业,力争各乡镇、村、特色产品,都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为基础,以“民办、民营、民受益”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受益”为原则,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积极推广“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增强发展活力。农村社会事业是维护农村社会协调与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展好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施农民素质工程。进一步建好村级书报阅览室,发展“农民学习中心户”,利用闲置中小学等资源,探索建立农民培训中心,定期兴办农民培训班,开办“农民夜校”,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培养爱学习、有技能、守法纪、讲文明、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乡村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改善医疗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治力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党的政策、科学发展观、致富信息、科普知识进农家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转变不科学的婚、丧等习俗,革除不文明的赌博等陋习;大力倡导团结互动、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培养农民的“公众”意识;组织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形成平等友爱、睦邻友好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
(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构筑发展保障。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发生了新的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选准选好村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一把手”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继续实施“双带”工程,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及时调整抓发展不力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在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毕业返乡的大中专学生和致富能手中选,在乡镇机关单位中派,实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兼任等渠道,选准、选好新农村党组织书记。
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状况如何,关健在于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如何。要不断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要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要有适当的物质奖励,要将招录优秀年轻村干部为乡镇干部逐步形成制度,让村干部经济上有享头、政治上有奔头;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等工作,解决村级领导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保持村级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探索建立农村治理新机制。要建立政府与农民互动的新机制,引导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农村能人中有威信、有能力、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组成农村公益事业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通过理事会调解新农村建设中所产生的矛盾纠纷,促进新农村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 上一篇: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
- 下一篇:加强城市垃圾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