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08 11:44:00
导语:农村经济发展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纠正观念。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农民自身都应走出以往认识上的误区,理清这样一条思路:所谓“用减少农民降低基数来富裕农民”最终是需要通过农村城市化、而非农民城市化来实现的。是的,城市的基础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数目可观的就业岗位,但我们更应看到还在城市待业的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农民的庞大队伍,有限的城市空间不可能容纳消化这样的庞然大物。只有将农村变为城市,创造更多的非农地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转非。
二、政府引导。利用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品种种养,一来能够留住一大批外出务工劳动力,缓解城市压力的同时,还会增加农村消费,降低公共服务设施成本;二来可以将农村闲置土地等资源充分调动利用起来,变废为宝,遍地生金;三者有可能吸引外来投资,激活农村生产资金来源。当然,政府搭建的平台不能只是一味立足于教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而应落脚在能够帮他们卖什么、销什么,农村和农民更需要畅通稳定的销路,你只用给他们订单,而不需要原料。
三、完善保障。农村处于经济社会的最底层,有着最低的收入,却被迫“享受”超额的消费,境况可想而知。只有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杠杆在政策、财力上加大对农村建设的倾斜,在农村建立完善同整体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卫生、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体系,解决当务之急,解除后顾之忧,农民才有余力、有资金去投资生产,专心致富。
四、提高素质。任何时候,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都是不变的真理,提高对农民技能培训、素质升级的重视很有必要。在出台优惠政策宣传、鼓励农民加强学习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降低参训的准入门槛,营造宽松的培训环境,拓宽技术的覆盖领域,发挥群众的带动效应,互参各地的致富经,打造全民的科技化。只有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才能发展新农村的新型农业。
五、加强组织。长久以来,农村传统的门户观念导致农民零散经营,各自为政,进退由己,亏盈自负,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步,形不成利益共同体的联盟,面对旺市,难以争取利益最大化,每逢殃年,不能抵挡价格冲击波;无论情况怎么变动,总是利润流向中间商,缺口留在种养户。支援农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有效联络当地农户,组成特色农产品规模阵营,及时共享市场信息,形成对外交涉统一窗口,左右时局。
综合看来,新农村建设倒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可惜稍嫌小家子气,来势不够磅礴汹涌,称不上大刀阔斧,做不到全面彻底。什么时候新农村建设到了义务教育般普及,有了百家争鸣样气象,中国农民谱就的农业新篇、改换的农村新天应不会来得太晚!
- 上一篇:物价局学习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 下一篇:全县一创双优集中检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