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学交流思考
时间:2022-09-15 09:02:00
导语:课改教学交流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验过程中,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激励学生本人、同学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的变化。
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深入钻研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实验中,一年级的老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老师们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再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北京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堂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目标,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年的实验过程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尝试。
1.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于注重期末检测评价的弊端,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评价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终结性评价。
2.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
包括“跟踪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科活动测试”书面阶段测试”等。平时的形成性评价。
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开放评价过程。
- 上一篇:廉洁自律学习心得感慨
- 下一篇:班主任实践个人教学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