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时间:2022-11-16 11:02:00

导语: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提质工程来抓近两年来,资兴市按照“抓培训、兴产业“的思路,把推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建管”并举,注重“学用”结合,远程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郴州市乃至全省处于先进行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与全国各地网站互联互通的《湖南红星网资兴分站》和36个高标准扩展型、70个基本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共举办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达800余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4万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突出抓组织领导,形成共建合力市委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共建合力。一是建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市委成立了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在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及时成立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筹备办公室,在充分整合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人员的基础上,公开选调了2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作人员,聘请了有关领导、专家担任工作指导顾问和技术顾问。市编委批准设立了市远教办,为市委组织部管理的副科级行政单位,核定行政编制3人,其中主任1人。全市28个乡镇和有关市直部门均成立了以党组织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所有乡镇和相关部门建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276个村、16个社区设立了远程教育点,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场地和经费,为扎实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广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先后2次召开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具体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广泛开展宣传,层层进行发动。市广播电视台、《资兴党建网》、《资兴信息网》、《资兴通讯》分别开辟了远程教育专栏,及时报道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了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是勤督查,形成共建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部门检查调研,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先后6次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市委书记黄湘鄂、副书记陈湘安、组织部长周亦彬等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布署,亲自检查指导。市远教办建立了工作月小结、季通报制度,加强与各站点的信息沟通,定期督促检查,实地了解情况,督查情况下发情况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并与年终党建工作考核挂钩。各乡镇、部门积极行动,“抓点示范”,以点促面。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配合、左右联动、各方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二、突出抓资源整合,科学规划推进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分类试点、建好网络、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夯实工作基础。一是细摸底,整合各方资源。共发放调查表1000多份,测算数据10000多个,切实摸清了全市乡村党建阵地建设、中小学布局、宽带网及卫星电视到乡入村等情况,并层层建立台帐。市远教办立足实际,注重结合,将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纳入党政信息网建设的范畴,将涉农、计生、政法、教育等有关政策、文件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及时上传到远程教育网站上,不断丰富网站内容,突出本地特色,充分整合了基础设施、网络、教学等多方面的资源。二是分类别,科学制定方案。根据摸底掌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资兴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方案》和《终端站点建设详规》,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实施步骤、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在站点建设的规划中,我们实行“三先三后”的办法,即“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近后远”。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发展可快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设备配置可降低一些;还不具备条件建站点的偏远地区,可缓一步;只具备建基本型站点的地方,不盲目追求升级为扩展型,具备建扩展型的地方,按要求配置设备;但首批终端接收站点全部按“郴州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建设。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皆方式,建设工作分准备、基础建设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科学合理的方案,为远程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提供了保证。三是建网络,构筑教学平台。投入20多万元,建成《湖南红星网资兴分站》,开通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平台,分设符合基层党元干部群众需要的远教动态、致富之桥、乡土专家等25个栏目。市远程教育网以视频为特色,具有信息、电子邮件、课件节目制作等功能,与资兴党建、全国各地远程教育网站及全国各地网站互联互通。并通过不断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补充和更新网站内容,使网站进一步突出资兴特色。利用远程教育专用电视频道,将中央的卫星远程教育节目,通过硬盘播出系统传输到全市的所有有线电视用户,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三、突出抓“建管”并举,提高建管水平按照“逐年逐步推广,三年两步完成”的要求,实行建管并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和管理。一是高标准,狠抓站点建设。一方面,明确制定站点建设标准,提出质量建设要求,要求首批终端接收站点全部按“郴州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建设,达到“八有”要求,即有彩电、有VCD或DVD、有音响、有投影仪、有电脑、有卫星接收系统、有打印机、有空调。另一方面,建立责任体系,强化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的质量监督责任,要求中心机房、主会场、分会场及乡村站点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承建单位政治责任与服务义务共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建设质量与工程进度同保、合同与法律责任同履行”的运行机制,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去年4月份,全市首批36个高标准扩展型终端接收站点全部建成,达到“八有”要求,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试点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第二批70个站点的建设正在按计划、按步骤推进。二是严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先后制定《远程教育管理中心行为规范》、《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干部“六要”》、《开展远程党建活动制度》、《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制度》、《远教电脑室纪律》、《管理员操作规则》、《电脑操作注意事项》等规章制度,规范了远教工作者和站点管理员的工作行为。同时,印发专门的《设备管理办法》和《设备管理台帐》,对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登记管理、领用、使用、维修、报废、考核与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定各乡镇远程办主任为所辖行政区域内站点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站点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站点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负主要责任,并参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三是硬要求,锻造“三支队伍”。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由教学、管理和操作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作支撑。我们特别注重队伍建设,按照“思想过硬、业务娴熟、服务优质、责任感强”的硬要求,严把“入口关”,加大培训力度,着力锻造了“三支队伍”。一是依托党校、农广校和农村中小学的相关力量,锻造一支由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兼职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二是依托乡镇机关、农村中小学校,锻造一支由较高学历干部和教师组成的操作员队伍。三是依托各乡镇党委、市级部门和各单位党组织,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106名,信息员276名。通过锻造“三支队伍”,为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突出抓“学用”结合,增强学用能力按照“边建、边管、边学、边用”的要求,建好一个,用好一个,采取多形式抓学习、抓应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用能力。一是重实用,自制“乡土教材”。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学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资兴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工作规划》,对全市教学课件制作进行了部署。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迫切需要的内容,列入了制作重点。联合科技、农业、广电等部门,将东江鱼、东江果、黑山羊、生猪养殖、杂交稻制种等主导农业产业和基层先进党员、先进党支部的事迹拍成专题片放进网站,制成光盘发行到基层站点。试点以来,共拍摄制作了36部符合省卫星专用频道播出标准、适合农村实际和党员干部群众需要的“乡土教材”,保证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能够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二是讲灵活,创新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差异,指导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时间安排上,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对专业技能知识,按产业分类,组织从事相同行业生产的党员群众分组学习;对一些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或还未找到合适生产项目的群众,只要本人有要求,可随时点播,不限人数,不限时间,随到随看。三是重长效,构建考核机制。初步探索建立了教学管理激励考核机制。考核评估的内容,主要是看各接收点的设备是否得到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通过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否有了新的提高;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实惠是否有了新的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有了新的增强。开展“五个好”终端接收站点评选活动,对作用发挥好的基层站点给予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够好的站点给予通报批评,激励基层站点搞好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