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21 03:10:00
导语:科学发展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我们*,“生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绿色家园”,已经成为*的形象代言。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所制定的一条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品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完整、系统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这里我们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概括为:不否定经济增长,坚持发展不动摇,尤其是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表明我们正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把建设生态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和目标来决策和实施的。
一、建设生态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市的行动指南
生态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和“两河两湖水乡、绿色生态*”的城市和市域环境定位,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家园”的特色品牌,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步伐,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不断推动全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生态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等体系,不断壮大市域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态市建设必须确保经济发展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建立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和整体优化。
三是生态兴市原则: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市的一个比较优势,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一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的“一个氧吧”优势凸显。必须牢牢抓住做足文章,做优做强“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积极实施差别竞争战略,引导发展生态产业,抢战国际、国内市场生态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促进*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变生态优势为经济强势。
四是保护优先原则:环境资源属稀有资源,具有多种比较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在开发中必须科学分析,按近期与长期统一、局部和全局兼顾为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应优先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恢复”的发展模式。
(二)生态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1、建设生态市的主要优势因素有:
(1)生态环境特征突出,部分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日照时数2235.3小时,年均降水量892.3mm,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二是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较高。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26.8%,居全省首位。三是境内河清湖秀,环境质量优良。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全省最低,境内从未发生过酸雨,主要河流、湖泊基本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标准,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2)以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工程为重点,“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优势凸现,生态经济优势显现。一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和项目进园区管理,工业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各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行项目进园区和产业布局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污染集中控制;20*年全市进园区竣工项目366个,总投资26亿元。全市有10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二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在沿湖地区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建成了有机大米基地1700亩、有机水产养殖基地10000亩。三是瞄准市场,大力膨胀花卉苗木产业规模。沭阳县把花木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全县共有花木面积20.5万亩,全县花木年产值8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花木。四是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杨财”。建成了江苏省杨树良种繁育中心,林农菌复合经营是全省的样板工程,木材加工业已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并成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重要行业。林菌套作优势凸显,全市林菌套作面积达2.2亿平方尺,既消化了农作物秸秆,又致富一方百姓,“发杨财”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渠道。
(3)大力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年6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市各县、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泗洪县在2001年底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8个、绿色学校30个、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5个。中心城市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展顺利;市政府批准设立了洪泽湖洪水调蓄、骆马湖湿地、淮沭新河饮水源、古黄河四大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⑷区域潜在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成本低。我市地处苏北腹地、淮海经济区中心,接受陇海、沿海和沿江三大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降低发展的探索成本;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⑸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较大。由于长期的投资不足,传统产业不发达,无法和其它地区竞争发展传统工业,客观上具有结构调整的空间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 上一篇:农业局作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 下一篇:医院商业贿赂打击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10科学课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