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问题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17 05:16:00
导语:群众工作问题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但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新矛盾新情况层出不穷,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我们党的地位、执政环境、历史任务、党员队伍数量和结构、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先进性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是其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党的*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五种能力,这是构筑执政能力大厦的五大支柱。执政的核心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处理政党、政权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种执政行为中,都有一个如何面对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和争取群众支持的问题。群众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并集中体现着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
但是,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党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分析,去研究和剖解。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能在国民党几百万军队的反复“围剿”中得以生存,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取得了亘古未有的成就。除我们党的战略、策略和领导的正确外,关键在于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深入细致,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形成了鱼水关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党的群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党的纲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接受和坚决支持,党的凝聚力、公信力在群众中的认同度很高,因此我们的事业就不断向前发展、壮大;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
一、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本世纪初头二十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实践,更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亿万群众投身这一伟大实践,才能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向前迈进,才能保证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功,否则就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特点:
一是农村农业劳动力失业和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庞大,是当前群众工作中必须面临的新课题。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农民丧失土地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需要大量征用土地,从而引发大批农民丧失土地的问题日趋严重,导致大批农民失业,失去生活保障。而土地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它是农民赖以谋生的根本。同时,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又未能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生计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对立、对抗。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以及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的职工大批下岗失业,它与农村失地农民一道引发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
二是贫富分化差距加大,导致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一大二公”和绝对公平的做法,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调控方式和调节机制滞后,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加大,贫富悬殊突出,越来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导致人们的心态失衡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三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加剧。随着改革的深化,导致利益进行深层次的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面对这种情况,由于疏导和化解矛盾的方法、措施滞后,导致一些群众情绪躁动进而引发矛盾冲突。
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意识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能力水平较差,有的党组织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谋求发展上缺乏思路缺乏能力,有的党组织甚至形成了“裙带党”、“家族党”、“帮派党”、“利益党”等不良倾向。党员则表现为组织法律性差、党员意识淡薄,思想陈旧僵化,群众观念淡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工作的开展。
五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化体制,拉大了城乡差距,导致当前农村农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年到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超过5%,最高增长年份增长4.8%,最低仅增长2.1%,平均增长4%,只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增长幅度的一半,另一方面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20*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扩大为1:3.24。同时,我国农村还有3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还比较落后,农民的劳动保障以及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或者引导不力,处理不当,极容易引起矛盾的激化和升级,演变成重大社会问题。
面对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工作方法不适应。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是“线长、面广、点多”,工作中难免存在“盲点”,导致一些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上面会忙、下面会荒”。党的群众上下工作脱接,党的政策、主张很难被群众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鉴于法制的日益健全,群众的民主所求不断增多,有的基层领导同志抱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缺乏开拓群众工作新渠道的勇气和理论水平,对群众的所求感到束手无策,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做工作时,没有耐心,缺乏诚心,不深入群众,情感交流不够,方法呆板,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
二是思维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加剧。现在的很多问题,表现的是经济利益矛盾,但往往又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群众工作中不少基层干部仍然抱定原来的框框,摆不正“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弄不清“授权”和“用权”关系,动辄把一些上访群众指责为“刁民”。有的干部不敢正视矛盾,不会化解矛盾,不愿接触矛盾,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执政方式不适应。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邓小平同志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还并没有解决好这一执政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常常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习惯于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不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工作中错位和越位现象严重,以权谋私,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漠视群众利益,使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为问题。影响了党群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
首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说服教育、科学决策、依法执政、化解矛盾的能力。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党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现阶段我们党和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不良风气,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为此,必须改变工作作风,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要提高工作的教育引导能力。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做群众工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就在群众之中,我们要尊重和理解群众,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有耐心、细心、恒心,要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态度讲清,对人民群众的一些过分要求,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要教育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顾全大局,共同维护稳定大局,因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沟通和交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要换位思考,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一种相互融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二要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要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拓宽民主渠道,扩大群众参与,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前,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摸透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防止大包大揽,充分体现民意,体现从群众中来。同时在决策的执行过程要让人民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和评判权。三要在工作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改革开放20年以来矛盾的出现从来未停止过,但是前进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放慢,我们的事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目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都会集中体现出来,但是大多数的矛盾都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深入分析矛盾,要及时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人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求。要改变工作方法,未雨绸缪,化消极为主动,要进企业,入农家,下基层,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抓住重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防止矛盾扩大化、复杂化,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早发现带苗头性的涉及全局的矛盾。如果我们对有些问题能及时发现处理得早,就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遇事懂法,办事依法,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规范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行为,克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甚至以权压法的不良行力,对滥用行政权力,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其次,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利益的表达机制。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和实践中形成并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验,在建党、建国、建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发挥了它的作用。这些传统、经验、作风,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今天党所处的客观环境,面临的任务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不得不探索的问题,关键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民群众利益的表达机制。
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政治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不是任何人恩赐的,是经过革命流血牺牲得来的,人民群众要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监督,这是宪法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政党体系的稳定。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人民利益表达的渠道上,我们本来是不应该存在问题的。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如工会等,也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但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给如何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带来了新的因素,再加上某些机关和群众组织中的官僚主义,对群众利益漠视,就使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为问题。因此要听取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争取最具代表性的建议。集思广益,就要给人民群众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畅通的和受到党规党法直至法律的保护。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涉及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在社会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上。只有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情,才能不断化解各种群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开展理想教育,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忠实实践宗旨。
理想与信念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党的最高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现实纲领。开展理想教育,使全体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科技知识,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奉献在前,享受在后,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只有通过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威信、威望才能在人民群众中确立、巩固,群众性矛盾才能越来越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第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按价值规律办事,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现阶段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这并不是要求共产党员不讲个人价值,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适当的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最主要的是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要把社会价值的追求作为自己的更高追求,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利益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自己的言和行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理应有更高的境界,绝对不能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不能把自己的言行等同于普通群众,与人民群众争利。更不能损人利己,违法乱纪。要尽心竭力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他人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在做群众工作时,与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话题,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以解决,人民群众才能从具体的事情中感觉到党的关怀、关心和温暖。党的威信、公信力、凝聚力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 上一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交流材料
- 下一篇: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