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实现再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17 07:24:00

导语:职工实现再就业工作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工实现再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我们*区*镇是以个典型的工矿集镇,前身是乌海市*街道办事处,1999年11月23日正式挂牌设镇。现辖6个居委会,总人口15600人。镇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机关干部16名,党员98名。近两年来,随着煤炭行业效益整体下滑,*地区四个煤炭系统中型企业相继步入困境,下岗待业人员多达2600多人,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服务,特别是为下岗职工服务,大力发展街道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通过思想扶持、典型引路、营造环境、发展经济等措施,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维护了辖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动员,典型引路,促进下岗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

*镇80%以上的居民是海勃湾矿物局职工及其家属。由于近几年煤炭系统不景气,下岗失业职工大幅度增加,待业人员就业困难,加上矿工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观念滞后,自谋职业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给再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根据这个实际,*镇党委、政府从帮助下岗、待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入手,采取召开示范户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等办法,邀请本地和外地一些自谋职业、自我解困取得一定成绩的下岗职工党员、下岗职工讲课,介绍脱贫致富经验,以身边的例子引导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困难居民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发挥自身特长,自谋职业。

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培育“两户”企业示范户。采取在岗职工党员与下岗职工党员,在职职工与下岗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等办法,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党员、职工、待业青年创办“两户”企业。积极推广适合本地区户办、联办的短、平、快项目,定期为示范户发送致富信息简报,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对一些新上项目,镇党委专人联系,并负责办理相关手续,搞好跟踪服务。为扶持下岗职工创办“两户”经济,由镇党委出面与农行、信用社协调贷款,4年累计协调小额扶持贷款234万元,扶持发展了近300户“两户经济户”。为保证贷款按期偿还,每次贷款都由承包居民区的干部和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共同担保,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总担保。担保人既要负责贷款的按时偿还,又要监督款项的合理使用,调动了金融机构、贷款户和镇干部三方面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还由专人负责,定期到市、区科研等部门调研项目信息,将项目汇编后,每两个月出版一期信息简报,每期印发150多份,发到居民手中,为下岗职工和居民群众开展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思想教育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思想宽了,热情高了,信心足了,一些下岗职工通过多种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党员王斌根据提供的信息。创办了幼儿园、养猪场。致富后他经常邀请周围的下岗职工、困难居民现场观摩,主动向他们介绍脱贫致富经验,为其他养猪户提供有关资料和种猪及销售渠道等信息。在他的带动下,下岗职工田利峰办起了养猪场,现存栏200多头,资产达10多万元。樊登荣也建起了温室大棚和养猪场,现养猪40多头,解决了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就业问题。下岗职工党员杨怀义,人下岗思想不下岗,在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创办了粮油加工厂,很快富起来。他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主动吸收了4名下岗职工到自己厂里工作,解决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退休工人张金华以扶持贷款先后建起了三座温室大棚搞花卉种植,解决了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3家6个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目前该地区已有近300名下岗职工发挥自身特点,创办了“两户”企业,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二、立足实际,搞好服务,为下岗职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镇党委、政府专门抽调精干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再就业服务办公室,对本辖区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将技术专长、学历、求职意向记录备案,供用人单位参考。再就业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与市、区两级职业中心交换就业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好的用工信息,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后进行组织推荐。先后发放求职简讯3000多份,举办再就业培训班18期,培训1600人次;组织用工洽谈会25次。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安置就业近千人,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难这个实际问题,镇党委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奖惩考评制度,实行季度考评,年终总评,奖优罚劣,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优晋级的依据。实行公务员联系示范户考核、工作记录制度,明确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承包一个居民区,在辖区内扶持新上一个年纳税额在1000元以上的项目(在原基础上扩大规模的,年纳税额须新增2000元),每人为镇政府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招商引资信息,每人扶持区内两户示范户、两户困难户,把为示范户、困难户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的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详细记录,按季度考核,并作为年底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为把好事办实,镇党委每年拿出3000元慰问贫困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镇党委几次出钱租车带领下岗待业人员到邻近乡、镇参观学习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在下岗职工李海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协调贷款2万元,在海勃湾海北小区创办了养殖场,现已成为这一规模养殖的典型示范户。下岗职工徐风海的温室大棚受灾后,镇党委、政府主动出面,协调区民政局争取救济金4000元,协调贷款6000元,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帮助其摆脱困境。下岗职工朱海平家遭火灾,把房屋和生活用品等烧的精光,镇党委协调投资2000余元,组织捐款捐物3000余元,并帮助他重新建起了房屋。1998年,为在养殖户中推广糖化饲料技术,镇领导积极帮助养殖户赊购设备、垫付周转金。得知副产品“散酒”销售困难时,镇党委主动出面,积极与有关厂家协商,帮助解决了销售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镇机关支部就先后帮助4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扶持创办了38户“两户”企业;捐资1000多元资助一下岗职工开办了小食堂,解决了一家三口得生活、就业问题;为42户特困家庭、畸形家庭解决了农转非户口82人;为9户温室大棚种植户争取补贴金10000余元。

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我们对下岗职工党员中身体状况好、有就业技能的,发挥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向社区党组织提供就业信息,协调安排下岗职工党员实现再就业。对缺乏就业技能的,镇党委以街道党校、社区党员活动室作为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服务阵地,切实为她们提供服务。考虑到下岗职工党员回企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方便的实际,我们将一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其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并购买了一些介绍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书籍,随时供下岗职工党员查阅,为下岗职工党员学习和掌握再就业信息提供了方便。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共举办了各种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各种培训班30多场,参加人员1600多人,引导推荐就业400余人,其中还解决了15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三、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虽然镇党委、政府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办法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但由于*地区大企业普遍不景气,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逐年增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发展前景好、安置人员多的项目。基于这样的思路,镇党委确立了以诚引资、以利养商、以情留人思想。我们把借助外力谋求发展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了引进项目,镇党委一班人每人垫出半年工资,不少党员用房屋抵押贷款,弥补镇项目区“四通一平”资金缺口。有的领导主动让出自己的住房,作为新建企业的办公室。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飞来的凤凰不能再飞走”。1999年至今共引资近两亿元,引进企业17户。其中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投资规模最大的为5000万元。建起镇工业园区一处。这些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现已投产的6户企业,安排了本镇370人就业,为*地区下岗再就业工资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通过不懈的努力,1999年以来,镇党委获得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荣誉近20项,其中市级和自治区级5项。镇领导班子连续3次被评为*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镇党委2001年又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