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制度改革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17 07:19:00

导语:干部制度改革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制度改革交流材料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是新时期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来。*召开后以能上能下为重点的干部制度改革会不会有明显进展?这是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一、通过实践对干部能上能下含义的理解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通常所讲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也就是主要指调整不称职的干部和一部分相形见拙的干部。从广义上说,所谓能上能下,既扬“上”,也包括“下”。从“上”的角度看,它是指要形成一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来理解,干部的“上”就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选任制,是指国家权利机关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政府领导人担任职务的制度;二是委任制,是指依法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确定符合职务资格的人选,委派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制度;三是考任制,是指由用人单位在符合规定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原则的考试和严格考核,招收担任政府部门职务人员的制度;四是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采取竞聘方式,通过与应聘人员签定合同、协议等契约,来选聘人员在一定任期内担任领导职务的制度。

干部的“下”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一是干部离休、退休;二是根据不同级别要求,规定一个最高年龄和任期,超过这个年龄线的就不再提名,或者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就要调整下来;三是经过考核被认为不称职的干部要降职或免职。四是相形见拙的干部要能够下得来;五是落选落聘的干部;六是干部的轮岗分流,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干部进行轮岗分流,有升有降,有上有下,总的来看,因为机构精简了,职位少了,下的还比较多;七是干部任期届满时也要下来。所以,讲能上能下问题,特别是在解决“下”的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一些。如果把能“下”仅仅局限于不称职或相形见拙的干部,就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很难突破,很难解决。因为现在影响干部“下”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在观念上,一旦某个干部不到规定的年龄界限就下来,往往被认为是不称职,思想压力大,所以谁都害怕“下”。如果把上述几个方面的制度都建立和健全起来,解决能上能下的问题,相对来讲就比较容易。

干部“上”和“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干部工作中的一对矛盾,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干部工作始终的一对矛盾。干部管理工作、干部制度改革的很多问题都是围绕解决这对矛盾展开的。在这对矛盾中,“上”是目的。因为一部分干部的“下”,目的是为了使更优秀的人才能够“上”。只有大批优秀干部源源不断地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才能保持整个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前进,保证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下”是条件。没有“下”,就不可能“上”,位子都满满的,怎么上?只有解决好“下”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上”的问题。所以,“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对整个干部队伍建设都有积极作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有时“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要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而定。

20多年来,我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当前情况看,它仍然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深层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是领导班子建设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有哪些深层次问题呢?这里列举几项。先从“上”的角度看,首先,是干部德才标准的掌握问题,德才标准是干部上和下的依据,德才标准怎么掌握?第二,是干部考察的方法问题。干部考察是决定谁上谁下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存在着失真失实现象。对干部的真实面貌了解不清,常常被表面现象掩盖起来。考察材料公式化,千人一面,看不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廉政情况;第三,是对干部政绩的认识问题。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的体制,有一个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有了成绩人人有份,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的状况,使优秀的干部显现不出来,滥竿充数的干部也能混下去;第四,是干部选拔的渠道问题;第五,干部的任用方式问题,就是由单一的委任制到多种任用方式,什么类型干部用什么方式来任用。

再从“下”的角度看,一是“下”的标准问题;二是“下”的途径问题;。三是“下”的去向问题,“下”的干部怎么安排,如何适得其所;四是干部“下”的保障问题。干部对国家和社会做了贡献,下来以后应该得到工资、福利、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这方面的制度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所以说,“下”的方面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

除上述问题外,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还有若干制约因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随着改革的推进,“官本位”的观念受到了冲击,但并没有完全解决。现在解决能上能下问题一个很大的障碍仍然是来自观念上的。二是工作上的因素。我们有些地方没有把干部制度改革当做组织工作一个重要问题去抓,一些同志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同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对立起来。我们讲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是对的,但这种稳定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稳定。三是不正之风的干扰,即关系网的影响。一些不称职的干部被调整时,说情的人很多,阻力很大,这也是导致干部难下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客观要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才资源合理开发使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必须明确目标、统筹部署、分项操作、逐步推进。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干部工作,包括干部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干部制度改革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延安时期,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说,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民主。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包括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也要走扩大民主的路子,同时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用人机制,这是干部制度改革一个基本的思路。公开,就是要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要打破过去那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干部工作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平等,就是要体现公平,机会均等;竞争,就是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中来,只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动力。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最终达到择优的目的制度。

(二)要推进和完善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体制,是*报告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要按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使干部制度更加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

(三)要走法制化的道路。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干部制度改革也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来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人。解决能上能下问题,需要从机制入手,着眼于制度创新。

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逐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从组织考察、考核、调配到人事任免,都要全方位地建立起严密的法律监督体制,保证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有张可循,有法可依,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真正取得明显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