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30 05:23:00

导语:新型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型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发展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党的*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市科技大会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首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在首钢搬迁调整中,要更加注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建设21世纪的新首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首钢近年来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市科技大会精神,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学习全国科技大会、*科技大会精神,深刻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从首钢的情况看,近年来实施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首钢要进行钢铁业的搬迁调整,要实现从长材生产为主,向高档次板材和精品长材生产为主转变,国内一些大钢铁企业在这方面已有多年的生产历史,而首钢刚刚起步,要在几年时间内,走完这些企业十几年走过的路。在新钢厂建设中,有许多我们原来不熟悉的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在高档汽车板、冷轧硅钢方面,真正的核心技术仍被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垄断。首钢今后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要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质的飞跃。对首钢而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摆在首钢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首钢把技术创新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规划,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技术创新规划的核心。通过首钢内外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产销研结合、产学研结合、多层次联合协作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集团内部建立了以首钢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子公司研究分院、厂矿技术研究所三个层次,生产、销售、科研联合协作的技术创新体系。首钢技术研究院在全国332家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由2001年的184位上升到20*年的第3位,冶金行业第2位。目前,首钢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首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意见》包括:确定近期和长远目标;确定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为首钢新钢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明确集团各层次技术开发的功能定位;加强人才建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抓好科研资金的筹措和科研条件建设,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等。

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首钢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为了给新钢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0*年首钢分别与钢铁研究总院、*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联合成立了电工钢研发中心、汽车用钢研发中心、宽厚板研发中心;还成立了国内专家委员会和国外专家咨询小组。首钢还准备与唐钢、钢铁研究总院、*科技大学联合组建“北方钢铁科学研究院”。同时正在探讨与国内一流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国外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合作。通过多方面工作,为提高我国钢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新的贡献。

三、抓好技术和产品开发,打好技术基础

近年来,首钢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做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3%,开展课题研究485项,取得科技成果106项,有2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国家专利106项,获专利授权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市和冶金科学技术奖53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获国家冶金产品金杯奖累计达15项。

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开发力度,20*年双高产品达到585万吨,占钢材的比重从2002年的26.55%提高到63%,其中拳头产品比重51.8%。现在卖1吨钢材的销售收入相当于2002年的1.6吨,为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非钢产业推进技术进步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机电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钻机,与德国公司合作生产的3台盾构机,已成功应用于*地铁建设。建筑业已创出20余项省、部级优质工程,20*年又获得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全国冶金优质工程奖等5项荣誉。

抓好前沿技术开发。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企业共同投资的熔融还原项目取得新进展,工业性试验已经产铁5000多吨。与墨西哥企业合作的首钢50万吨直接还原铁实验厂项目已经开始实施。与美国企业合作的薄带工艺技术研究、开发氢冶金技术等,都取得积极进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结合首钢实际,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建设的新制度、新办法。加大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交流、末位淘汰工作力度,加强干部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设立了2000万元的人才开发培训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三年来评选首钢专家48人、专业技术带头人117人、优秀青年人才447人;引进博士22人、硕士190人,本科生1777人,成立了专家引进办公室,加强对领军人才的引进。20*年引进技术人才数量是2002年的5倍。大力实施高级技工工程,20*年首钢*地区高级工从2001年的1300人增加到8250人,占技工人数的比例达到17%。首钢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五、制定首钢“*”技术创新规划,通过新钢厂建设,努力为我国钢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示范

首钢制定了钢铁业技术创新“*”规划,作为首钢发展的核心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按照国家要求,结合首钢实际,确定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始创新。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首钢搬迁调整和新钢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0月出席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成立大会讲话中指出: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要实现“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贾庆林主席在去年10月到首钢调研时指出,要把首钢京唐钢铁厂建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今年5月1日,总理到首钢视察时指出:“新世纪新首钢,就是要通过搬迁调整,建设一个自主创新的首钢,一个技术先进的首钢,一个产品一流的首钢,一个有竞争力的首钢”。为首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贯彻国家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建厂方案。去年陆昊副市长亲自带队到宝钢、武钢调研,首钢领导又到鞍钢、一重、二重、大重、太重等企业和天津、宁波、青岛、北仑等港口调研,学习设备国产化、港口物流、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经验。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国内各方面的院士、专家,多次召开高层次的咨询论证会,使建厂方案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确定了“先进可靠、节省高效、系统优化、集成创新”的原则。采用近20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和设备制造优势,同时开展国际间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炼钢连铸以前的冶炼工序技术和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对生产高档汽车板、家电板、冷轧硅钢的1780mm热轧、2230mm冷轧、1700mm冷轧、冷轧硅钢生产线的主轧机和控制系统,采取国外技术总负责、联合设计方式,同时加大国内设备分交;对2250mm热轧、1550mm冷轧,实行国内总负责,“点菜”式引进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采用目前我国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一系列大型设备,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做到单体技术装备水平高,整体工艺流程技术最优化,体现21世纪钢铁科技发展水平。

六、有关建议

去年10月,贾庆林主席率全国政协考察团到首钢调研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为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近期急需的人才问题,建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成立钢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曹妃甸钢铁项目为载体,进行国内外钢铁先进工艺技术集成创新;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曹妃甸钢铁项目从全国钢铁企业中协调引进技术、管理方面的关键人才。”

对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一是要尽快成立由首钢、唐钢、钢铁研究总院、*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北方钢铁科学研究院”,在*市申请事业法人注册。按照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建议由市科委对组建方案进行指导,完成注册工作。希望得到*市的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河北省和国家科技部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

二是引进急需的高级人才。我们已向*市首钢搬迁协调领导小组上报了《首钢急需引进高级人才计划》,共需要引进8个方面82名高级人才,请*市继续与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

首钢有信心,在国家和*市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好搬迁调整的各项任务,为国家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