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党委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30 05:16:00
导语:大学党委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过参加党委统战部组织的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理论上获得到一次重大的进步。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由于水平有限,认识上尚存粗浅。
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已有二十余年,深深体会到哲学中所涉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最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对自然科学来讲,“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最高成果和终极成就,任何一门学科,最终研究归结为对自然规律研究的方法论上,在自然科学领域,由著名著作“自然辩证法”,在工程领域,最近中国工程院组织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工程哲学”的书,均说明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对社会发展来讲,“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指南针,他将引导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他的未来。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并在*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更重要是在社会实践上,是一次新的继承和发展。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论十大关系”。当然从领导的视角来看,还不够全面,并且由于历史认识原因,实践上存在种种不足。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率领中国人民把发展放到了首位,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潮、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广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坚持的以人为本,在哲学意义上是主体论与目的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这种统一。一方面,它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另一方面,它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分、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首先,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这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集中体现。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是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在一致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因此,以人为本又是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和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科学发展观从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方面解答了: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是真正地发展?是否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从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方面解答了:能否维持环境与发燕尾服之一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展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从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方面解答了,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着眼于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在教学科研的实践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根基和指南,做本职工作。
- 上一篇:区委书记科学发展观交流发言材料
- 下一篇:县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