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问题及应对对策

时间:2022-05-27 04:50:00

导语: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问题及应对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问题及应对对策

[摘要]针对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生活福利遭落空,老有所养难如意;医保机制缺陷多,老有所医难满足;搭建平台未到位,老有所为难收效;安置管理有空档,老有所教难覆盖;基础设施欠完善,老有所学难保证和各种载体不健全,老有所乐难普及等各种问题,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力从以强化领导责任为根本点,确保老有所靠;以共享发展成果为渗透点,确保老有所养;以完善医保机制为突破点,确保老有所医;以构筑展示平台为支撑点,确保老有所为;以妥善安置管理为切入点,确保老有所教;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侧重点,确保老有所学;以健全活动载体为着力点,确保老有所乐和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本点,确保老有所管等八个方面采取应对对策,积极为广大老干部构建养、医、为、教、学、乐的和谐环境,促进老干部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干部工作既遇到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加之老干部进入“三高”期(高年龄期、高发病期、重病高发期),各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老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全力构建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环境,使老干部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现根据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问题,结合*市的实际,就如何采取应对对策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市离休干部基本情况的总体概述

*市现有离休干部211人(不含“一条编”单位),按管理权限分,镇办区50人、市直单位161人;按单位性质分,党政群机关60人、事业单位71人、企业80人;按政治面貌分,党员147人、非党员64人;按享受待遇分,副县级以上74人、科级以下137人。

二、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问题的成因及类型

在新的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综合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类型:

(一)生活福利遭落空,老有所养难如意。从总体情况看,老干部的离休费有的实行社保统筹,有的由地方财政负担,拖欠问题基本得到根除。但离休费的落实只是衡量老干部生活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数,全方位地落实生活待遇还包括医疗、住房、用车等方面,并要与在职人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我国现阶段的保障项目按照现行工资制度确定,而在职干部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后,老干部的交通费、电话费等福利待遇该相应增加的未增加,有的增加了却与书报费、降温费、取暖费等政策性补贴一并由单位自筹解决,往往因经济条件限制带来少发、不发等现象。有的无论是过去福利分房,还是以后集资建房,在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住房面积、房型、档次不断提高,而对老干部住房问题考虑不足,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老干部反响很大。尽管老干部与在职人员同享改革发展成果早有政策,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导致在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不仅取消了老干部的各种福利待遇,而且根据效益增发的补贴性养老金老干部也难以享受。因政策原因,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老干部去世后的丧葬费、抚恤金标准不同,导致心理失衡。

(二)医保机制缺陷多,老有所医难满足。实行基本医保统筹,“看病用药可挑选,吃药报销不再难”的就医模式,给老干部带来了实惠。但因离休干部医保机制运行时间不长,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部的基本医疗需求。一是统筹基数低,资金缺口大。离休干部医保统筹基数一般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单位对政策的理解和领导对老干部的关心重视程度来决定,很难满足处于“三高”期老干部的基本医疗需求。如*市离休干部医保统筹实行一次性交费的每人4万元,实行逐年交费的每人每年5000元,通过实际运行,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征缴手段软,资金到位难。地方政府出台的离休干部医保机制尽管明确了筹资渠道、收缴办法和惩处措施,但因征缴手段不硬,造成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困难。如*市有的镇办区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认为离休干部实行医保不合算,不肯参保;也有个别市直部门离休干部认为实行医保条条框框多,患病就医购药受限制,不愿参保,导致少数人就医没按规定应保尽保。三是财政压力大,支持能力弱。当前有的地方财政是“吃饭”财政,甚至连干部职工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兑现,而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变数较大,实行地方财政对困难单位帮助和超支兜底,往往力不从心。四是管理不合理,就医制约多。有的定点就医购药限制过死,老干部没有选择的余地;特别是社区卫生医疗网点没有纳入定点范围,使得老干部不能就地就医。有的门诊就医手续繁琐,先后要经过挂号到最后拿药等七八道程序,并且不论是否行动不便,门诊处方一律按规定限量。有的易地安置就医不论居住乡村还是城镇,只允许选择一家县级以上医院作为定点。五是自付比例高,个人负担重。有的个人账户年经费指标偏低,用于支付门诊和住院“起付线”根本不足;有的实行大病开支封顶,住院个人要承担一定比例;有的药品目录过于陈旧,许多新药不在规定范围内,甚至擅自缩小基本检查项目及用药范围,这都导致个人负担过重。

(三)搭建平台未到位,老有所为难收效。老干部是一支门类齐全、人才济济的队伍,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的领导干部对老干部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估,认为老干部离职退岗后就是吃喝玩乐,对构建展示平台,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重视不够,或没出台明确的政策,从土地、场所、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制约了老有所为;或缺乏统一领导,没建立有效的组织,抑制了老有所为;或虽建有组织,但常年不开展活动而徒有虚名,影响了老有所为;或担心冲击本部门利益,处处设置障碍,阻碍了老有所为。凡此种种,导致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活、领域不宽、效果不佳。

(四)安置管理有空档,老有所教难覆盖。有的“两费”实行社保统筹后,老干部的安置管理出现了“空档”。从改制和破产企业来说,地方政府尽管对老干部安置管理制定有明确的归属政策,但有的企业改制为私有、民营或国有资本不控股的企业,主管部门把老干部的相关经费提交给有关部门后,不是按规定把老干部上收管理,却是借机“卸担子、甩包袱”,将老干部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出现“转费又转人”的现象;而老干部与单位“脱钩”后,因社区功能不健全得不到妥善安置,普遍存在理论上有人管、实际上无人问的问题,导致日常教育管理服务“断档”,甚至出现老干部去世后单位也不出面协调处理丧事的状况。有的即使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老干部仍由企业自身管理,或改制为私有、民营、国有资本不控股的企业,老干部收归主管部门安置,但因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未提取到位,仍不注重组织老干部参加重要会议、通报重大情况、就近参观考察、参与专题活动,一年上头对老干部不走访慰问,老干部有了思想疙瘩不解释疏导,遇到实际问题也不帮助解决,导致有的老干部尽管生活待遇落实好,却思想情绪波动大,不仅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党费不按规定交纳,还时常发生“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就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有的因重养轻教,使应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也不建立,即使建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因组织设置、管理制度和活动方式不适应居住分散、年老体弱老干部的需要,也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导致对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失控。

(五)基础设施欠完善,老有所学难保证。老干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大都注重学习,但有的对老有所学不开“绿灯”,有关报刊不征订、学习资料不发放,甚至连党的各个时期重大政治活动也不组织老干部参与;特别是作为老有所学重要形式的老年大学(学校),有的校舍缺乏,依靠借用、租赁其它房屋开展教学活动;有的经费投入不足,数量有限的财政拨款与教师酬金、教学设备、办公费用等开支增加幅度不成正比,造成办学经费入不敷出;有的序列编制不明,或未配备专职管理服务人员,或因编制受限而人少事多,特别是专职教师几乎为零;有的教学设施简陋,甚至连最起码的电教设备也没有,远程教学设施更不必提了。如*市因种种缘故,各镇办区老年学校早已销声匿迹,唯一的市老年大学也因落后的基础设施,常把许多急于求学的老干部拒之门外,使一些深受老干部喜爱的课程无法开办。

(六)各种载体不健全,老有所乐难普及。开展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老有所乐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场所等载体。但有的老干部活动场所该兴建的至今仍处于“空白”,过去因陋就简兴建的老干部活动室、健身点或场地窄小、设施陈旧,或功能单一、项目单调,而稍有一些雏型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受金钱支配又挪作它用,导致老干部健身无去处、娱乐缺阵地,“路边上、树荫旁、屋檐下”成为部分老干部休闲活动的真实写照。如*市有的镇办区老干部活动室只是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副棋牌,这与老干部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形成很大反差。有的应成立体协、门协、书协等老年群团组织的没成立,导致难以有组织地引导老干部在健身操、交谊舞、门球等各种文体团队里各得其乐;有的即使成立有各种文体团队,但一年上头很少开展活动而名存实亡;有的虽有活动但长期保持“老三篇”,也使老干部感到缺乏新鲜感。

三、应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问题的主要对策

新的形势赋予老干部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应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问题。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八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以强化领导责任为根本点,确保老有所靠。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按照胡总书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指示精神,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老干部的历史功绩、现实奉献和社会影响,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评先表模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领导责任,使各级领导逐步树立“为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的理念,自觉抛弃那种“工作忙顾不上”的错误思想,转变“经费紧投入难”的消极态度,消除“有多大能耐出多大力”的满足意识,切实做到思想、感情、工作、措施“四到位”。

(二)以共享发展成果为渗透点,确保老有所养。随着社会的整体升级,人们会分享越来越丰厚的改革发展成果。要在进一步完善离休费保障机制,将中央、省政策规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都纳入社保统筹的基础上,坚持让老干部与在职干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实行在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时,要明确规定老干部按同级的一定比例享受;在安排住房、用车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干部的利益;凡由单位自行规定发给老干部的补贴性养老金等部分,不能因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而取消;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主发展,有权自行对在职职工提高工资待遇时,应保证老干部与在职职工同步增加应有补贴。条件允许的,可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老干部福利补贴机制,用于发放困难单位老干部应享受的尚未纳入统筹的待遇,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制度化。要统一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丧葬费、抚恤金标准,确保老干部心平气顺。

(三)以完善医保机制为突破点,确保老有所医。建立切合实际的医保统筹机制,是实现老干部老有所医的必由之路。一是合理确定统筹标准。根据上年度老干部医疗费人均支出数额,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和老干部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统筹标准。二是硬化基金征缴手段。对全拨单位每年由同级财政足额划拨,差拨单位按差拨比例每年分别由财政和单位足额缴纳,自收自支单位每年足额缴纳,改制和破产企业按照一次性投保的办法从资产变现中如数缴纳;凡有能力而拒不缴纳的,单位不得建房、购车和发放任何形式的福利,领导干部不得出国考察,并由同级财政从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经费中直接扣缴,尽量化解医保金征收“弹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三是把握财政支持重点。凡特困单位没有能力足额交纳医保统筹费的由同级财政解决,对统筹费合理超支的由同级财政兜底,同级财政确有困难的由上级财政帮助解决。四是灵活管理就医行为。要本着减少环节、堵塞漏洞、节约开支、治病方便的原则,对老干部就医购药原则上按属地就近设立多家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条件允许的,老干部可根据个人意愿,凭“一证一卡”自主选择任何一家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就诊购药;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网点,开辟就近看病的“绿色通道”,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成为主要的就医模式。定点医院要设立老干部门诊和病房,对到门诊就医的酌情放宽处方限额,对行走不便的开设家庭病床,对居住农村的定期上门送医送药,对因病住院、转诊的做到方便灵活又不失原则。五是规定个人自费限度。凡老干部就医使用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要专门增设药品品种、诊疗项目;必要时制定全国统一的离休干部基本医疗目录,使老干部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均可享受一样的药品待遇;并本着临床必需、保证供给的原则,适时变更药品报销目录,随时调整基本诊疗报销范围。对特检特治特殊用药等目录外需按一定比例自费的,要采取年自负额封顶的办法,让老干部能够承受。六是实行补充医疗保险。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缴纳基本医保费和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基金后,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弥补老干部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需求。

(四)以构筑展示平台为支撑点,确保老有所为。老干部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四大优势,他们尽管年事已高,但许多人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戚,只有“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激情。要把开发老干部人才的课题纳入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通过建立老年人才开发中心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分类建立老干部人才库,便于加强老年人才的社会交流。要根据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情况,将老干部分类组成调研咨询、科技攻关、著书立说、关工委等团队,并将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肯奉献的老干部推荐为各个团队的领导,有的放矢地引导和组织他们以“春蚕精神”和“蜡烛风格”,尽己所能地在促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再立新功。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老干部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并在政策范围内允许取得合理报酬,特别是对自主经营的老干部要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在税费等方面适当减免;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五)以妥善安置管理为切入点,确保老有所教。无论是对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对企业老干部,都要一视同仁地做到妥善安置、规范管理,保证他们安度晚年;特别是要根据中办厅字[2005]12号文件“无论国有企业改革怎么深化,都必须按照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的原则,确保离休干部各项待遇得到落实、管理服务到位”的精神,切实把改制和破产企业老干部妥善安置管理好。其中国有和国有资本控股的改制企业,原则上维持现有的离休干部管理模式不变;改制为非公有制的企业和无单位管理的离休干部,或上收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或建立专职机构集中管理。要立足当前老干部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现状,构建出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的管理服务机制,其中所在单位党组织要通过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制度,确定每名老干部都有在职领导联系,随时与他们沟通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凡单位有3名以上老干部正式党员的,都要单独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选好配强党支书,建立健全政治学习、、联系群众、报告工作、民主评议等适合老干部特点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并做到与在职干部党支部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根据老干部进入“三高”期的特点,要按照“四个就近”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单位、社区、家庭和老干部部门“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要创新老干部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在每名党员入党纪念日为他们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把英模人物“请进来”,运用正面典型开展激励教育;组织观看反腐电教片,运用反面人物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身体较好的老干部“走出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寓教于为;举行主题鲜明的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等形式,帮助老干部消除权力上的失落感、心理上的失衡感、生活上的孤独感、能力上的自卑感,进一步增强顾大局、识大体的责任感。

(六)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侧重点,确保老有所学。要紧紧围绕党的各个时期重大政治活动,采取征订报刊、发放资料、办班辅导等形式,建立以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常规学习体系,并做到对体弱多病、行动困难的老干部实行送学到家,对远涉外地、不能参学的老干部实行函学到人,对文化偏低、视力不行的老干部实行帮学到位。在此基础上,要通过逐步完善过硬的领导班子、专门的工作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场所、必要的经费来源、基本的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逐级办好老年大学(学校),形成以省、市、县老年大学为构架,乡镇、社区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老年学校为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居)委会教学点为补充的老年教育网络。特别是在教学设备上,条件允许的地方不仅要注意运用影视音像、互联网站等先进技术手段,还要依托各地发展基础教育而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积极推进老年现代远程教育方式,逐步实现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老年学校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和县(市、区)以及大中型厂矿企业的老年大学有卫星教学收视点,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和地(市、州)以上的老年大学有计算机教室。通过广泛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老年教育网络,使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而遍布家庭、单位乃至社会,以突破当前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限制,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方便更多的老干部就近入学。

(七)以健全活动载体为着力点,确保老有所乐。运用各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是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和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按照项目设置多门类、活动功能多样化的原则,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不断完善活动场所建设。其中普及的重点应放在老干部聚居的乡镇、社区和所在单位,做到娱乐有设备、运动有器械;提高的重点要放在县级以上的城镇,配备具有高中低档次的文化、健身、娱乐等活动设施,形成省、市、县都有颇具规模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乡镇、社区都有设施完备的多功能老干部活动站,村(居)委会和所在单位都有各具特色的老干部活动室等横到边、纵到底的活动网络,确保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活动需要,从机关到基层、从城镇社区到农村乡村,都要建立体协、门协、书协等老年文体组织;并根据老干部的不同兴趣爱好,分类建立书画、文艺、门球、钓鱼等各种文体活动辅导骨干队伍,采取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方法,经常对他们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指导他们以各个文体团队为依托,带动其他老干部各展其长。要以各类文体组织为龙头,以各种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各个文体骨干为依托,采取分散练习、集中竞赛的办法,引导和组织老干部适时开展体育健身、琴棋书画、载歌载舞等五彩缤纷的文体活动,让老干部想有所得、情有所寄、能有所用。

(八)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本点,确保老有所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进取精神足的老干部工作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保证。凡老干部较多的地方,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专职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切实把懂业务、善管理、会服务、能吃苦、敢拼搏、肯奉献的同志选拔到老干部工作岗位上,确保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要通过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具有“工作很辛苦”的思想准备、“工作很重要”的思想认识、“工作很光荣”的思想境界,自觉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以“任怨”的恒心、“任劳”的耐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通过鼓励业余深造、举办专班培训和开展岗位练兵等形式,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系统学习老干部工作有关政策,选择学习老年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保障、文艺体育、现代科技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治鉴别、政策运用、具体业务、调查研究、管理服务、开拓创新、拒腐防变等能力。要教育和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以务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做到多参谋、善协调、会沟通、敢创新、勤调研,坚持每年从老干部工作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一两个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调研,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力求把握工作主动权。要逐步拓宽工作范围,不断细化管理内容,变单一生活服务为全方位综合服务,根据老干部的需求差异,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真正做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要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关心成长,切实做到在住房、晋级、评先等待遇上优先考虑,在交流、提拔等使用上适当倾斜;特别是对那些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0年以上,且工作政绩突出,因受领导职数限制而未提拔的,要按照省、市、县相应级别提高享受待遇,以改变老干部部门“进不来、出不去、长不大”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