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公信度辩证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27 04:31:00
导语:党建公信度辩证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人民群众对政治诉求的日益增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显得尤为迫切。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强调指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公信度就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结果认可的程度,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在推荐、考察、决策、监督等环节严格把关,处理好四对辩证关系。
一是在推荐环节,要处理好“尊重得票”和“防止以票取人”的关系。民主推荐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具体体现,确定考察对象时必须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推荐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搞关系拉选票现象影响了推荐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为此,不能把民主推荐视同为选举,简单地唯票是从,要把民主推荐结果同干部的历次推荐情况相结合,同近几年的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同平时了解到的干部情况相结合,根据岗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要重点分析出个别干部推荐票异常较高或较低的原因,全面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表现,从多个方面考虑确定考察人选。有效防止其他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影响,着力把优秀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二是在考察环节,要处理好“集中考察”和“日常考核”的关系。《列子·说符》中有言:“治国之难,在于知贤”。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要的是把干部考察准。我们现在一般都采取调整干部前集中考察的方法,虽然可以迅速掌握一些干部的情况,但时间短、任务重,主要是“道听途说”,不可能做到真正了解干部。如何才能准确识人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知人上,我们不仅要注重集中考察,更要加强日常考核。因为,一个品质不是很好、行为不是很端正的干部,可以通过一时的表现或迷惑而获得大多数人的好感或认同,但要长期坚持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对干部的考察方式要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转变,由短期考察向长期考察转变。要采取巡回视查、工作检查、年度考察等多维度方式,把干部平时的思想、工作表现,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表现都掌握清楚,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干部,认清其真实面目,为下一步任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在决策环节,要处理好“用人所长”和“用人所短”的关系。被选用的干部要受到群众肯定和信服,必须才堪所任,人尽其才。要做到才堪所任首先要坚持用人所长的原则,用人所长是古训,是约定俗成的公理。从古到今,善用人所长者比比皆是。但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要发挥各类干部的积极性,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还要巧妙地用人之短。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现代管理有句名言: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美国柯达公司大胆招募盲人到暗房从事冲洗胶卷工作取得成功,就是著名的用人所短的案例。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清代诗人顾嗣协写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缺点和优点是相对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将其在平时看似短处的地方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从而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事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我们不仅要善于容人之长、用人之长,更要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才能做到善用人者无废人,善用物者无弃物。
四是在监督环节,要处理好“用人不疑”和“知人善免”的关系。用人不疑和知人善免是干部任命后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充分信任,不闻不问;另一种是积极监督,不行就免。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从古至今的至理名言,古人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也”。可见在用人上易犯的毛病就是想用而又不敢放手使用。所以用人必须充分信任,放手让其大胆工作。只有充分信任干部,使其有职有权,才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之,如果不信任,事事过问,天天“指示”,任命的干部就会缩手缩脚,萧规曹随,不会有任何建树。但是不是就绝对信任,甩手不管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讲究度。超过了度的限制,则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虽然要做到用人不疑,但更要通过实绩考核、群众反映、新闻报道等多个渠道积极关注干部日常的工作动态。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一些信念坚定的干部受环境影响逐渐随波逐流;一些干部因思想观念陈旧,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干部因工作方式方法不对,激发了民怨民愤,造成了对立面。这时就要求组织部门及时介入,果断的免去干部现职,予以调整,不能让干部带“病”继续工作,给党的事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只有对不合适的做到善免,才能为德才兼备的干部更好的开路,使无能的庸人退避,对懒惰苟且的人形成压力。
- 上一篇: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交流材料
- 下一篇:老干部工作交流材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