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质监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20 08:31:00
导语:政府质监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国土总面积为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52万口人。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658个,主要产品85种。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8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2元。20*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荣誉称号。
总结“质量兴县”工作,我们的作法主要是:
一、立足县情,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我县对质量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县工业企业在原有“五小”工业的基础上异军突起,形成了以煤炭、冶炼、铸造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当时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质量问题并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转变,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初加工、低质量、“黑、大、粗”的产品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产品质量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县政府提出了“质量兴企”、“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占市场”。但随着92年--95年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对能源、原材料的大量需求,煤、铁市场繁荣,“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问题又被搁置一旁。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内需不足、市场疲软,质量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大家一致认为:*企业竞争力不足,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规模小,形不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规模企业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1%;二是产品质量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企业技术基础薄弱。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群体优势为规模优势,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走“质量兴县”的路子。为此,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县、质量兴县”的战略思想。20*年,又进一步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努力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抓住关键,打好“质量兴县”战役
在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主要打好了五大战役。
(一)抓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奠定“质量兴县”的组织和思想基础。
“质量兴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为使“质量兴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县领导组。全县各级、各单位、各企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质量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奠定了“质量兴县”的组织基础。同时,为改变广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我们紧紧围绕“质量兴县”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及时宣传国家关于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商品质量知识以及质量典型案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质量兴县”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全民的质量认识,使“质量兴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讲质量,人人重质量”的氛围,奠定了“质量兴县”的思想基础。
(二)抓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创造“质量兴县”的良好
环境。
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因此,在深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过程中,县政府充分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加强领导,改善服务,创优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按照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从源头上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县质量兴县工作规划》、《*县实施名牌战略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的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8万元;获得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获得山西名牌产品的奖励3万元;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环境认证和绿色认证的奖励5千元;对在质量兴县和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技院所,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合作,努力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努力改善服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见》、《关于开展“一对一”帮扶企业活动的实施方案》;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精简各类申批和收费项目182项;推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
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联系负责制,全程服务,帮助54家企业制定了142个产品标准,为企业收集各类标准和技术文本3万余册,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万余人(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三是深入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近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货值达7.8亿元,立案查处万元以上案件107起,捣毁各类制假窝点46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严厉地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打造“质量兴县”的坚实基础。
我们把“质量兴县”与产业结构调整紧紧结合起来,以产业的升级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首先,制定和实施了《*县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议程》、《*县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以及煤炭行业、冶铸行业、旅游业、小城镇、长河流域生态经济一体化等十多个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使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工作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其次,狠抓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对煤炭业坚持“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先后关闭小煤矿106座,建成30万吨以上骨干矿井7座,在建150万吨矿井1座,新建洗煤、型煤企业12个。对
冶铸业坚持“冶炼上规模,铸造上档次,整体上效益”的指导思想,取缔小冶炼、小铸造企业554个,建成179立方米高炉3座,在建318立方米高炉3座,建成球墨铸造生产线56条,在建12万吨球墨铸管项目1个。使全县传统产业在调整中巩固提高,在调整中做大做强。第三,对晋园集团、钙粉厂、安华锁业等地面新型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活力、开拓市场的同时,新上了思科高岭土、泽源烧烤炭、天九制药、坤达化工四氧化三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为“质量兴县”打造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抓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提供“质量兴县”的不竭动力。
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宏观指导,监督管理。质量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能仅靠外力的推动,关键是激发内在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我县国有、二轻企业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活力和动力不足,从1997年开始,在全县普遍推行了以产权确认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到2002年底,全县国有、二轻、乡镇企业的改制面分别达到81%、90%和92%。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部分企业获得了新生,企业规模上了台阶,产品质量上了档次。今年以来,我们对前一轮企业改革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
认为我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虽然达到90%以上,但真正触动产权的仅占到69%,实行公司制的占到9%,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了彻底盘活乡村集体企业存量资产,增强发展活力,制定了《进一步引深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推进“二次改制”,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向公司制转化,使乡村企业中的集体股逐步退出,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内部制约机制发挥作用,逐步建立产权流动机制,通过产权流动重组,形成合理产权结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
(五)抓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构建“质量兴县”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50余项,积极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靠,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是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改善。金工铸业有限公司以中国科技大学铸造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先后配备了化学分析、金相、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检验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60余种高档铸造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和中东等地。县老年铸管厂等5家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了晨晖管业有限公司,淘汰原来的衬砂型离心铸造,采用水
冷金属球墨铸造工艺,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2万吨球墨铸管的能力,跻身全国铸管行业前六强。思科高岭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其产品煅烧高岭土粒度由建厂初期的325目,提高到6250目,白度达95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王坡煤矿通过联合组建成为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煤炭回采率可达95%以上。二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县政府投资80万元组建了山西*铸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120万元组建了*县农实物种子检测中心,投资50万元组建了*县煤矿安全计量检定中心,完善了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提高了产品质量检测水平。
三、抢抓机遇,扩大“质量兴县”战果
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进一步强化了全民的质量意识,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近两年来,“质量”两字在平民百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同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质量管理成为自觉行动。企业的质量意识逐步唤醒,多数企业自发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并建立了一套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目前,晨辉管业、东凤水泥厂、利达铸造厂等14
家企业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金工铸业、思科高岭土、安华锁业等1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69的企业建立了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钢岭地稀土金属有限公司、水利塑料厂等9家企业通过省级二级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评定;东方实业有限公司、东凤水泥厂、钢岭地稀土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管理先进民营企业”、“优秀中小企业”等称号。
三是全县产品质量上了新台阶。继1998年我县被授予“山西省消灭无标生产示范县”的基础上,20*年又通过了复查验收。目前,全县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产品出厂自检率达90%;国家、省级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2%以上;安华锁业系列门锁被授予“山西省优质产品”;另一面食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诚信企业、放心食品”称号。
四是质量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20*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8.4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96%。全县经济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虽然,我县在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它兄弟市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紧抓新世纪头二十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西部大
开发的历史机遇,抓住东部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质量兴县战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现名牌效应,把“质量兴市”工作在*县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力争到2010年,全县50%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争创1--2个国家名牌产品、2--3个国家免检产品、10--20个山西名牌产品。大力推动我县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县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 下一篇:质监局行政执法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