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15 10:41:00

导语: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交流材料

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在财税界进行过多次热烈的讨论,并且取得了一些理论共识,但有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讨,下面结合白山市实际情况,对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的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所得税征管体制划分问题,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别实行不同的征管体制问题;二是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限和征管范围划分问题,即,国、地税分别征收不同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问题;三是企业所得税收收入分配划分问题,即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问题。要研究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应从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就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税权(税收征管权)与财权(收入分配权)划分问题。为明确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划分权限,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权限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大部分国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划分权限都是中央大于地方,但为保证地方权力和经济发展,都在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权限。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划分也走过了一个不断改革,循序渐进过程,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解决,国外的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二、国外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借鉴

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是国家税权划分问题,而税权划分与国家政体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在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上不尽相同,但确有一些值得借鉴的规律和基本特点。

(一)根据国情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体制,并且以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联邦制国家,其特点是企业所得税不是共享税,其征管划分以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联邦、州、市县税务局分别征收不同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所得税收入分属联邦、州、县市政府,使三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所得税收入来源,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联邦税制,统一税率和税负,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单一制国家,其特点是,企业所得税为共享税,其征管划分以中央税法统一固定下来,赋予地方一定的权限(如地方政府可自行决定具体的税率等),以保证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地方企业所得税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拥有一定规模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把地方企业所得税作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体税种,如美国地方企业所得税全部由州和县市征收,收入分属各自的州、县市政府的收入,地方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日本也把地方企业所得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以保证地方财力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重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再次分配作用。

国外许多国家为鼓励地方经济发展,都重视企业所得税的再次分配作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弥补地方税收收入的不足,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如日本近年来,为鼓励地方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实际支配的收入由过去的60%降为30%左右,而地方实际支配的收入则由30%提高到60%,美国的税收返还率在25%左右,法国在35%左右。

从以上两种不同政体国家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来看,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划分都以国家税法固定下来,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和收入分配体制,同时为鼓励地方经济发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保证中央政府收入稳定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向地方政府倾斜。

三、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体制性问题,体制不明确、不健全,就不可能有一个合理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体制与收入分配模式。

1、国家税法没有明确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模式。在我国,仅有的税收法律仅有三部,即税收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单税种法律《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其他都是国务院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实施,内资企业所得税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所得税征管和收入分享的权威性、固定性。

2、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体制存在弊端。涉外企业适用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外资企业给予相当大的优惠条件,内资企业适应内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适应税税率是33%的名义程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据权威资料统计,近几年来,内资企业实际税负21%,外资企业实际税负11%。在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法的条件下,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较之外资企业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而内资企业大多先天不足,加上人为施加的歧视性的税负,事实上产生了抑制内资企业发展的效应。尤其对地方政府主要收入税源的中小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内外资企业税制不同、税收优惠不同、税负不同,不利于创造一个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不利于我国与国际税制接轨。

3、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限和征管范围划分体制不利企业所得税征管。19*年分税制改革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由一个税务局征收,19*年?20*年,中直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征管,其他企业的所得税归地税征管,从20*年起,新登记的企业的所得税交由国税局征管,这样就出现了所得税由国、地税同时征管的局面,加之〔20*〕8号文件对新登记户的划分范围表述的不全面、不具体、不明确,由此引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所得税管理,把同一税种纳税人分割开来,分征分管,背离了税收中立原则,导致政策执行不一致,造成税负上的不公平。二是国地税之间对〔20*〕8号文件理解程度不一致,管理上信息不畅通,没有衔接机制,一些纳税人利用两个局共同管理所得税的现实,采取“邮箱公司”、“金蝉脱壳”等方式,多次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企业所得税流失。三是导致地税主体税种企业所得税逐渐萎缩,影响了地方收入,削弱了地方税地位,不利于规范和完善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更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20*年,白山市地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管户2581户,到20*年下降到2125户,减少456户;20*年国税系统管户为250户,到20*年增加到593户,增加343户。

4、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划分不完善,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19*年以前,企业所得税全部归中央财政,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向地方划转资金,19*?20*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国税局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地税局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60%,地方40%分成办法;20*?20*年,地方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60%,省20%,地方20%的分成比例,20*年至现在,实行中央60%,省16%,地方24%的分成比例,这种极不固定的所得税收入分成办法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财力,导致近几年来地方各级财政一级比一级困难,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四、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的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建议如下:

1、要把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问题上升为法律,将企业所得税税权划分问题法制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固定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法律,以体现其权威性、长期性、固定性。

2、改革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体制,实行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体制。企业所得税征管划分改革重点可放在统一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实行全国统一的法人所得税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导致了内外所得税的负担不公平,据权威人士测算,内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为外资企业的两倍,由于内资企业负担过重阻碍了内资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严重影响了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利于我国民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是加入WTO的必然要求,是公平竞争、公平税负的税收收入原则的要求。借鉴美国经验(美国内外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制,坚持国民待遇原则),利用稳定的政治局面,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而廉价的劳动资源,来吸引外资,而不是以损失国家税收来拉外资。

3、统一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和权限划分。建议将企业所得税征管纳入国家税务局征收或地税部门征收,单独管理,避免税款流失。

4、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国地税联合协作,增强服务意识。国、地税应建立统一的税收业务信息平台,使企业所得税业务通过“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协调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业务信息不畅通的问题。这是国、地税企业所得税征管强化协作的基础,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共同的呼声。

5、建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比例,适当增加地方财力,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国税局征收的适当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向地方倾斜,地税局征收的实行中央40%,地方40%,省20%比例。

6、建议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的税务机构职能。为了有效地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从根本上堵塞税款的跑、冒、滴、漏,兼顾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国、地税机关合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近期合并不了,税务机关的设定应以属地管理为好,最大限度地削减同一属地的同级税务机关数量,优化整合现有税务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另外,中央税、地方税的相关联税收委托国地税相互代征,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