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增值税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15 10:25:00

导语:税务局增值税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务局增值税交流材料

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是国家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确保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州国家税务局经*州人民政府同意,下发了《*州国家税务局关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延州国税发〔20*〕125号),自20*年1月1日起调整我州个体经营者增值税起征点:销售货物的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一律调整为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一律调整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提高起征点不仅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一项税收优惠,同时也惠及所有个体经营者,而且不受执行期限的限制。仅以珲春为例,20*年1月1日由纳税户变为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达到1700户。在落实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地税税收工作受到了很大冲击,引发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否达到起征点难以准确核定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的界限,即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其全部数额都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其全部数额都征税。由此可见,起征点规定得越高,则起征点临近点的税赋差距就越大。以市场内两个相邻摊床为例,甲业户月销售额为4950元,乙业户月销售额为5000元,根据现行起征点规定,甲业户不需缴纳增值税及相关的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而乙业户则要缴纳220元的税金(这里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因素),多卖50元却要多交220元,这样显失公平。此外,由于起征点临近点税赋差距的加大,准确核定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合理确定征与不征的范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我们现有的征管手段,对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是否达到起征点并没有科学合理的确定依据,也不可能达到上述的精度,只能根据投资、规模、地段、人员等因素来确定其销售收入。对于相对集中的市场,考虑到平衡,一般情况只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全部放弃征收,这样不仅损失了税收收入,同时也丧失了税收的公平。

(二)国地税信息沟通困难

地税部门征收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是以入库的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增值税未达起征点的户不应征收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这对国地税间的信息沟通提出了要求。当前,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分别采用两套税收征管软件,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同步,无对接条件,要达到信息沟通非常困难。以珲春为例,年初取得国税确定的1700户未达起征点名单,除企业名称外没有可用信息,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地址无法取得,使得信息比对工作成为难点,增值税起征点调高后相应税种的调整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尽管州局明确要求“在办理未达起征点纳税人认定时,应要求纳税人出具国税部门下达的未达起征点通知书后进行认定。”但由于起征点无执行期限的限制,对于那些不是新开业的业户,不可能持国税的未达起征点通知书专门到地税部门办理重新认定,这是国地税分设给纳税人造成的不便。而且起征点政策不是一项依申请行为,因此,不能因为纳税人未主动申请就不予落实。为在税收执法上不出问题,大部分地区只能采取变通的办法,即对于销售货物的纳税人城建税在14元以下的及销售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城建税在12.6元以下的,(纳税人所在地在城镇、农村的依相应税率计算),将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全部调整为零,这种方法又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此外,在地税日常税收征管中,也发现部分被国税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的实际经营收入超过了起征点,但是由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无法单独核定,只能放弃征收。

(三)纳税人有政策空子可钻

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每个纳税人都应当依照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但是作为纳税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总是希望少缴点税。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无疑为某些纳税人提供了偷逃税的机会,他们纷纷采取化整为零、回避起征点的手段,将一个纳税人分解为若干个不需纳税的个体,个体工商户户数激增,父子齐上阵、夫妻分经营、换汤不换药旨在谋求各项税费的减免。仅珲春市购物中心一个市场今年新办税务登记500余户,有的业户更是一分为七,而面对这种合理的“节税”,税务机关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及依据加以制约,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给税收管理造成了极大困难,而且对于那些守法经营及无法分割经营的行业也不公平。

(四)税收成本加大

由于个体工商户户数大量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个体税收征管。此外,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分布在农村、乡镇以及集贸市场的个体工商户绝大部分达不到起征点。按照国税发〔2003〕80号文件规定,对未达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纳税人,除税收政策规定的以外,一律不得免征个人所得税。而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没有明确的起征点规定,对于无法查帐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其必要费用也无法扣除,按照延州地税发〔20*〕90号文件规定,对于小规模经营的纳税人按照应税所得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即使销售收入几百元的个体户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地处偏远的业户,地税部门只能上门征收,有时为了征收几十元的税款要花费上百元的汽油费,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也加大了税收成本,这与税收效率原则相悖。

(五)对地税软环境建设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

软环境建设是当前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纳税人满意不满意又是衡量软环境建设的一个硬指标。对于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来说,如果说原来看到的是收多与收少的问题,那么现在看到的则是收与不收的问题。由于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许多业户从国税部门得到的是“不收”的实惠,而对于地税部门只是“减少”部分定额,于是难免产生这样的想法:同样是国家税收,国税都不收了,地税为什么还要收,从而导致对地税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地税部门的软环境建设。因此许多地区都把增值税起征点提高作为年初分析软环境建设不利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地区甚至为此放弃了对于未达起征点户的正常所得税税收征管。

二、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国地税信息沟通,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核定体系

在现有国地税分设的条件下,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加强对未达起征点户管理工作的协调,及时沟通相关信息。积极推进计算机核定定额,准确确定核定参数及指标,提高定额核定的科学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国地税联合开展定额核定工作,通过地税部门的参与来提高核定的准确度,也确保对同一纳税人的定额核定基数相同,有效避免定额核定过程中的“人情税”、“关系税”的发生。积极开发国地税征管软件的接口,使国地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使地税部门落实起征点优惠政策的工作由原来被动等待纳税人申请转变为主动为纳税人落实相关政策。此外,在征管过程中,地税部门发现已达到起征点的业户,能够利用征管软件共享信息进行约束,促使国税部门合理核定其定额,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二)科学划分未达起征点户的类别,降低税收成本

对于经营收入与起征点相差较大的业户,如4000元以下的未达起征点户,减少日常征管工作量,除对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实行“简并征期”的税收征管办法外,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定期巡查;对于与起征点相近的业户,则应加强和规范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变化情况,一旦经营收入达到起征点,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分类管理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从繁重的日常征管中解放出来,加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税收管理,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既巩固了多年形成的个体税收征管基础,同时也符合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要求。

(三)改变优惠方式,消除临界点影响

对于起征点规定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两种优惠方式加以解决:一是改“起征点”为“免征额”,消除临近点影响。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于免征额部分的课税对象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部分征税。采取免征额的方式,使处于临近点的业户税赋相近,差距缩小,不会出现跳跃,税负更趋合理。二是采取全额征收的办法,不设起征点,做到应收尽收,充分体现税收的财政职能,而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可采取民政福利部门扶助、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扶持。

(四)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改善税收服务环境

不仅要加强对起征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要加强各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纳税人能够及时掌握了解各项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促使其知法、懂法,增强守法观念,提高纳税的遵从度。深化政务公开,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大力推行阳光作业,对于未达起征点户实行定额公开,自觉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是简单地以减税、让税来换取纳税人对于地税部门软环境建设的认可,而是把为纳税人服务的重点放在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公平税负、优化环境上,使纳税服务工作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消除对软环境建设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