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局行政效能建设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15 10:20:00

导语:地税局行政效能建设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税局行政效能建设交流材料

“效能”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频词之一。现代行政效能理念就是要树立追求效率、追求效益、追求效果的行政思想,努力使政府组织能保持最大的整合效能,政府工作人员能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政府的决策能对社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灵敏高效的应对机制,政府在发挥市场配置过程中保证各种社会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通俗地说,也就是“政府行政达到目标的程度”。“效能建设”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全面提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管理活动行为、能力、运转状态、效率、效果、效益的工作。地税机关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促进和调节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尽快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辽源市地方税务局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就进一步深化地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以探讨。

一、几年来行政效能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近年来,辽源市地方税务局把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作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机关的内在要求,结合地税部门实际,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围绕增强高效灵敏的应对功能,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辅助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根本前提。在地方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地税机关在地方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应接不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积极适应新形势,及时建立起科学的决策和辅助决策机制,有效增强地税机关对经济社会以及税收工作的应对功能,就势必导致行政效能的低下,甚至根本难以实现自身的组织目标。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化,辽源市地方税务局建立了一整套决策和辅助决策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对于涉及人财物的重大事项,由相关部门提出议题,定期由市局党组成员统一进行研究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表决,集体承担责任和风险,从而避免了重大事项个人说了算或以临时动议方式做出重大决策的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了用人和理财上的不正之风。其次,建立了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和局务扩大会议制度。对于涉及到税收征管、政策落实、税收服务、内部行政管理、干部职工利益等全局性事项,定期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或局务扩大会议,通过反复征求意见,集体表决通过,扩大了决策过程的群众参与度,有力地推进了民主决策。第三、围绕决策目标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决策过程就是决策的优选优化过程,凡遇到重大决策,都至少准备两个以上的预案加以比较、借鉴和选择,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最优化。

(二)围绕发挥最大的税收整合效能,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税收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先进的税收管理手段对提高税收管理的整合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既定人力资源的前提下,税收管理效能的提高,取决于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为此,辽源市地方税务局在大力整合相关税收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税收征管软件、稽查软件和微机核税软件的上线运行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税收管理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运作,以计算机代替了税收管理各环节人工的简单劳动和重复劳动,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机械消耗;以规范化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实现了对税收征管各种法律、政策问题的客观公正评判,减少了税收管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人为因素,使行政效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围绕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立“人、环境、机制”为基本要素的管理基础。人是提高行政效能最基本、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良好而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会进一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人的价值实现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首先,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把学习作为增强干部政治敏锐性、更新知识、熟悉业务、提高本领、加强修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强化培训、以考促学、末位待岗等学习机制,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良好氛围,大力推进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并紧紧围绕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无功便是过、寓管理于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等现代效能理念教育。同时,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分析原因,进行整改,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理念,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其次,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作为组织而言,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选人用人理念,努力在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让有作为者有其位,使有其位者更有为”的奋发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并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把事业需要和个人专长结合起来,做到因事择人,量才任职,为广大干部创造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了他们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上加以保证。按照依法行政、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从严治政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督查督办制、效能监察制和工作(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引导到养成素质,建立起了追求效能的工作运行体系。

上述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行政效能的提高。不仅连年超额完成的税收任务,而且先后获得了国家精神文建设先进单位、省模范单位、全省政府法制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中连续获得优胜名次,实现了征收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20*年税收收入年均递增17.78%,比同期GDP增幅高了1.52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员增量高了16.77个百分点,而同期税收成本每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二、当前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效能建设现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信息化的整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托信息化提高行政效能,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近年来各级地税机关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也确实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其整合功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化应用与信息化建设不同步。相对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滞后,还没有覆盖税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行政管理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二是软件开发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国家税务总局还没有统筹推出一套能够覆盖整个税务系统税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全过程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导致各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浪费了大量资源。

(二)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地税系统的行政效能,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追求税收收入的最大化和税收服务的最优化。但是,目前地税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不符合“两个转移”的基本要求,存在着管理层次多、一线征收人力明显不足等问题。据2003年末统计,辽源市区一线税收业务管理人员仅占干部总数的54.41%,其中税务管理员仅占干部总数的31%,人均管户高达143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征收效率和纳税服务效果。

(三)纳税服务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虽然新征管法把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的一项法定义务,但由于我国纳税服务理念的提出相对滞后,加之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管理意识根深蒂固,因而导致了具体行政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过分强调了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意识,纳税服务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切切实实的强化,制约了纳税服务效能的提高。

(四)税收成本偏高。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税收成本普遍存在着过高的问题。据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统计,当年征收成本率为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为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而在我国,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到1996年约为4.73%,到*年约为5%?8%,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达到10%左右。由于地税部门是新组建单位,前期投入大,客观上税收成本更高。

三、深化行政效能建设的对策选择

地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其领域十分广阔,内容极其丰富,工作意义十分深远。当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打好基础。

(一)确立效率优先的发展理念。效率和效能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但又有区别。效率是指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的比值;而效能则是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反映工作效率,而且反映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行政机关的特点决定了在效率、质量和成果三者之中,效率处于优先位置。特别是税务机关,其办事效率是当前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纳税人关注的焦点。因此,税收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确立效率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规范执法行为、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事项等,不断提高税务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并以全面落实首问责任、首办责任、限时服务、过错追究等制度体系予以保证,使效能建设尽快见到实效。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整合功能。必须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效能建设的技术支撑,在统筹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重建设、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征管、轻政务的问题,实现税收管理和行政管理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运作和监控,推进效能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三)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现代管理学强调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管理手段兴起后的必然要求。应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适当压缩或合并职能机构,使管理直接、程序简单、决策层贴近管理层,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中梗阻”现象。同时,按照“两个转移”的要求,向基层和征管一线倾注力量,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征收效率和服务效率。

(四)千方百计降低税收成本。税收成本过高一直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难点。近几年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征管改革理应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刚刚起步,投入大于产出,导致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效能建设必须十分关注这一问题。要树立强烈的成本观念,税收管理各项工作都要讲究成本和效益。特别是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需要和可能、兼顾长远和眼前,搞好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社会成本,努力使税收管理在多赢中得到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盲目投资,无序建设。

(五)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依法服务理念。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纳税人权利的理念,将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作为法定职责。因此,地税机关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使纳税服务真正从职业道德范畴转变为应尽的法律义务,进一步强化依法服务的理念。二是拓展服务的内涵。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变被动适应为制度化服务,变粗放运作为统筹的规范化管理。比如新的重大税收政策的出台,应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且有缓冲公示期,以便纳税人做好相应的心理预期及行动预案,尽量减少新政策出台对纳税人的负面影响。三是推进纳税服务手段的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新型纳税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和多元化、多功能的网络体系,为纳税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客户式服务。同时,建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对纳税服务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六)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着力点。税收管理效能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人的能力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效能建设的本质就是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因此,效能建设必须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着力点,搞好现有人员的优化、整合,发挥整体效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倍增效应。同时,要加强培训,用先进的知识、技术武装干部,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能力增值。

(七)建立科学的效能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效能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以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在强化监督检查的同时,建立起科学的机关效能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在具体运作上,要把机关效能建设同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政行风建设等工作要素结合起来。建立效能建设监督检查制度、能级管理制度、效能建设举报投诉制度、效能建设考评奖惩制度和效能建设告诫制度。要充分发挥依法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实施例行的检查和明查暗访;大力推广能级管理制度,使各方面业绩突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成就感;实施全面到位的效能监察,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应针对不同岗位研究出一套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办法,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要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对先进予以奖励,对于效能低下、影响较差的工作人员给予惩处和告诫,使他们承担风险,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同时要把考评和奖罚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推进地税机关行政效能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