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厅监督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5-14 05:19:00
导语:财政厅监督发展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几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指导和关心下,我们始终把财政监督与建立公共财政各项重大改革紧密结合进来,把财政监督与财政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财政监督与省委、省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进来,紧紧围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四做”目标,坚持“收支并举、监管并重、内外并行”的财政监督工作思路,着力把省级财政派出监督机构的职能寓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整体中去思索和定位,基本形成了我省财政派出监督机构的良性发展机制。
一、优化职能,确立地方监督的主体功能。
正确的职能定位,是促进财政监督办事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省财政监督办事处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省财政驻厂员组,当时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各地市省属企业省级收入的征缴入库情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财政改革的发展,*年驻厂组被改为财政监督办事处,相应增加了对省级支出的监管职能。多年来,这支监督队伍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开拓新局面,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开展省级收入和支出监管,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几年来,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我省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通知》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监督办事处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调整。
1、配合部门预算改革,调整了监督职能。20*年4月,我们向省编委报送了《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财政厅驻各地财政监督检查办事处职能的意见》,在保留原来的对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检查,省级行政性收费、政府基金、罚没收入和非税收入检查等职能的基础上,对其支出检查职能进行了调整:一是明确办事处负责省属企业、省直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二是明确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2、配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补充了检查职能。一是赋予办事处对省直管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预算合规性审核职能。即在对52个省管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现状进行客观、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上报同级人大的预算编制文本(草案)进行合规性审核,以促进县(市)预算编制的完整、规范和科学,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是赋予办事处监督检查各市(州)、县(市)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质量的职能。这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客观需要,是省厅掌握县(市)财政状况,加强对省管县财政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的需要。三是补充办事处对属地社会中介机构的检查与处罚职能,主要是负责对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行业的行政监管和检查处罚工作。四是补充办事处对罚没收入票据的监管职能。
3、配合《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贯彻、实施,规范和细化了处罚职能。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关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规定,省财政厅及时组织监督办事处人员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就财政违法行为的认定,财政违法处罚处分的类型、决定、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的复议与申诉等内容进行讲解、答疑,以提高监督办事处行使处罚处分职能的质量和效果。
二、制度创新,建立地方财政监督长效机制。监督是手段,制度是根本。为了适应省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厅内各单位及驻市(州)财政监督检查办事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按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转变机关作风,整合人力资源的原则,在总结过去财政收支联系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财政工作联络组,并研究制定了《湖北省财政厅财政工作联络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和理顺了办事处与省财政和市、县财政部门的关系,为建立地方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1、明确了组织形式。省财政厅以建立13个财政工作联络组的形式,联系71个省财政直管市(州)、县(市)联系点的财政工作。71个联系点按省厅驻各市(州)办事处设置情况整合为13个联络组,办事处主任任各联络组组长,厅机关相关处室的一名副处长任副组长,市、县级财政监督局选派人员参加。除厅监督局直接联络武汉市外,其余办事处按属地原则,代表省财政厅加强对联系点财政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
2、明确了主要职责。联络组主要是当好“六员”:一是联络员,代表省财政厅联络联系点的财政工作;二是信息员,负责联系点财政工作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三是调研员,对联系点财政经济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四是督查员,对照《全省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检查督促各地完成财政工作任务;五是指导员,受财政厅职能单位委托,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各地做好工作;六是服务员,从政策、信息等方面积极为各地服务。
3、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根据当前财政工作的特点和财政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联络组负责协助厅内相关职能单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财政收入、财政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资发放、财政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和财政监督,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预算合规性审核,全省财政工作管理量化考核;财政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建立工作配合制度。联络组根据省厅确定的政策和工作原则开展工作,全面掌握联系点的工作动态、财政收支情况,对联系点出现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增幅、收入增幅排名全省后三位及某一方面工作存在较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联系点发生的与财政工作有关的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厅领导。同时,联络组是厅内业务处室工作力量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厅内业务处室应积极主动支持联络组解决联系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及时给联络组提供政策、业务上的指导。
5、建立业务处室与联络组的沟通制度。为了在厅机关形成开放式工作格局,我们规定凡涉及联系点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专项资金分配文件和下达项目的文件以及各联系点财政收支进度、在全省所处的位置名次等信息资料,业务处室要主动及时抄送和告知联络组;涉及到联系点资金安排应及时告知联络组。
6、建立联络组与联系点的沟通制度。联系点每年财政部门的预、决算编制和提交本级人大审议的预、决算报告、每月收支进度分析、调整预算、决算、本级财政向上反映的重要事项等,应抄报联络组。各联系点发生的与财政工作有关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告知所在地联络组。
三、点面结合,创造地方财政监督新型模式。
就财政监督的对象和范围而言,有点、线、面之分。所谓“点”是指对重点企业、重点案件、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所谓“线”是指对重点行业、部门的监督检查;所谓“面”是指对市、县(市)等区域性财政收支及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们集中办事处力量,重点开展对54个省管县(市)20*年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20*年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促进监督办事处工作由“点”向“面”推进。
对省管县(市)20*年预算合规性试行审核,是我们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后加强县市财政管理工作的一种大胆尝试,具体做法:一是明确组织领导,由罗辉厅长总负责,纪检组长徐新生、副厅长赵永旺具体抓,监督局与预算处组织实施。二是明确审核重点,主要内容是54个县(市)预算收入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预算支出的保障范围、重点,支出安排顺序和支出结构,预算平衡及财政赤字状况等。三是明确审核人员,以省厅驻各地财政监督办事处干部为主,在厅内10个相关业务处室各抽调1名副处长;市州财政局监督局、预算科各抽2名科长,共计108人。四是明确试点,每个组选择一个县(市)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现场抽审,形成规范性的审核文本后,再整体推进。五是明确操作步骤和方式,由厅预算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和社保处负责审核前的业务培训、审核中的工作指导和审核后的质量把关;审核结束后,由各审核组向被审核县(市)出据审核意见书,最后由监督局和预算处汇总,向省政府撰写工作报告。实践证明,这次合规性审核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效:
1、增强了县市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意识。以前,县市政府和财政部门普遍认为,只要是通过人大的预算,就是合法的预算,也就是合规、合理的,是科学的预算。这次审核的实践证明,合法的预算,不一定就是科学的、合理的。这是这次审核工作在思想观念上的一次最大突破。
2、确立了预算合规性审核的方式方法。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种县市财政保障能力分析模式,通过对县(市)可用财力与政策(现实)需求和基本需求测算对比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各地财政保障能力的实际,反映支出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预算合规性审核的实践证明,它为规范的预算编制提供了客观依据,减少了预算编制中主观臆断,使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中能够编得清、说得明,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减轻了预算编制的压力,深受县(市)长和财政局长的欢迎。
3、初步掌握了县(市)预算编制和管理现状,提高了各地预算编制的质量。经过审核组边调查摸底、边测算审核、边协商整改工作,基本摸清了县(市)财政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下达合规性审核整改建议,督促各地调整修改预算,并明确规定,把这次预算合规性审核的结果作为预算执行情况检查依据,促进了地方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4、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科学理财。通过这次审核,可以给县市预算编制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思路:以基本保障分析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结合各地实际,从各项影响预算收支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可用财力、政策需求和基本需求,统筹安排预算。这可以看作预算编制的一种创新,可以减少地方预算编制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体现科学性。
5、摸索出了地方财政监督检查新的工作模式。通过这次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初步形成了这样一种地方财政监督工作模式:凡是经研究确定的省对县(市)财政业务的监督检查,由监督局统一组织实施。厅内业务处负责技术方案设计、业务培训、指导和质量把关,监督处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以监督办事处为主体负责具体的检查工作。这一财政监督工作模式,实现了财政监督与处室业务管理相结合,财政监督办事处工作与省管县(市)财政管理相结合,是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
四、着眼长远,完善地方财政监督支撑体系
近两年来,我们厅党组举全厅之力,提升财政监督地位,树立财政监督形象,宣传财政监督成果,争取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监督办事处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强监督办事处与省直部门、地市县、厅内各业务处室的工作联系,初步形成了我省财政监督支撑体系。
1、完善机构,提升派出机构地位。近两年来,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监督机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财政部监督局领导关于机构建设要与加强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模式结合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充实、壮大监督办事处机构,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和支持。20*年,在原来的8个办事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4个办事处,目前12个办事处共100余人,其中副处级干部14人。同时,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为提升办事处地位,充分发挥办事处作用,我们已正式向省编委申请,并向省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拟将驻各地监督办事处升格为正处级机构。
2、调整队伍,构建干部成长平台。为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监督队伍,我们一方面采取由省厅任命、县市选拔等方式调整、优化办事处人员结构,将懂财务、会查账,业务熟、知识面广,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调整和充实到办事处队伍中来,逐步建立起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办事处人才队伍,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另一方面,根据财政监督检查干部处在矛盾前沿,“得罪人”多;财政监督办事处处在直管市(州)、县(市)管理监督的第一线,工作非常辛苦的特点,提出对他们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对他们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努力做到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办事处干部成长平台。
3、上下联动,理顺地方监督关系。在强化办事处职能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他们在省直部门、市县财政、厅机关各处室的作用。
一是规定凡涉及到省财政对直管市(州)、县(市)的日常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经办公室等统一规范后,作为办事处的职责或工作任务,做到办事处职能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与财政监督发展方向相适应。
二是结合我省财政系统正在实施的财政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办事处与各处室按照“挑战性工作”要求实行双向考核,建立办事处工作与厅机关相关业务处室和联系点挂钩制度。即业务处室和直管市(州)、县(市)年终对以办事处为主体的联络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联络组工作人员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办事处对业务处室和联系点履行规定的职责和支持联络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结果相应计入量化考核总分。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理顺关系,为办事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参与省直29个部门20*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办事处与省直部门的沟通联系。
省级财政向各市、州派驻监督检查办事处,是财政改革纵深发展的需要,如何建设好办事处,如何充分发挥办事处作用,特别是如何促进省管县财政体制下的办事处工作与县(市)财政工作的有机结合,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不断总结,特别是需要得到财政部和各兄弟省市的正确指导。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人之长,补已之短,真正把办事处建设成财政服务的窗口、财政管理的平台、财政监督的常规战斗队伍。
- 上一篇:语文作业学分析论文
- 下一篇:语文新课程师生沟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