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性基础思考

时间:2022-10-24 12:02:00

导语:党员先进性基础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先进性基础思考

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关系到党能否存在和发展,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所以,密切党群关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础

一、深刻理解密切党群关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

1、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只有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切实密切党群关系,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所在。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

所谓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这种一致性,决定党必须是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党把群众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群众把党看成是自己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恰恰表现在它时时处处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脚踏实地去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条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生命,是党实施领导的深刻体现。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制定,有效地贯彻并取得最佳效果。首先,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再次,人民群众是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力量。

二、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分析掌握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存在的消极影响及原因

广大农民群众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信赖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淡化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消极影响:一是“过时论”的影响。有人认为群众路线是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的产物,和平时期不联系群众关系不大;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必要依靠普通群众等等。二是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有些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了,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淡薄了。有少数党员干部甚至蜕化变质,违法犯罪。三是庸俗关系的消极影响。有的党员干部,把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搞成了“油水关系”,想方设法为个人捞取实惠,大搞权钱交易0。有的把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只求领导满意,不求群众乐意。四是封建残余思想的消极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特权思想和自满情绪,把职权当特权,贪图各种特殊享受,不再愿意与群众同甘共苦;有的公仆意识淡化、权力欲望膨胀,颠倒“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出现上述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如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对广大乡镇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不少地方经济文化落后,群众的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与日益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这就大大增加了乡镇干部的工作难度。但更重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有的干部抛弃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思想,无法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将他们放在眼里,或把百姓当“刁民”。有的主观愿望是想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完成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尽责尽职,但由于对党的群众路线不能全面地理解把握,单凭一腔热情,不讲究工作方法,不能正确处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完成各项工作的一些关系,以致事与愿违。

(二)努力躬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坚持党的先进性,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和事业上处处为群众作榜样,就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党的先进性来。

1、增强党的观念和意识。

党的观念和意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表现,是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宗旨意识。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共产党员既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既要带头合法致富,又要关心和帮助其他群众共同致富;既要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本地经济,又要时刻注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二是强化党员干部执政意识。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三是增强忧患意识。有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安居现状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思想僵化,贪图享乐。这与他们淡薄党的观念,缺乏群众观念有关。

2、改进工作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个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能否密切和改善。作为乡镇党员干部,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热爱农民群众,时刻把农民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想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要全面、深入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地向上级反映群众的意愿,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工作。乡镇领导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一或一半时间深入村户。乡镇机关干部要坚持包村联户制度,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扰解难。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轻车简从。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必须把发扬优良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监督,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以党纪国法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经常以群众的批评为镜子,坚持自省反思;经常以老一辈革命家和英模人物为镜子,克服消极攀比心理、侥幸心理和自视特殊心理,自觉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中。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群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

4、从严要求自己,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端正党风密切群众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另一方面,对于党员,特别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维护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做到身体力行、为政清廉、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在新形势下,我镇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展“家访恳谈”活动。要求机关干部及村干部入户与农户以聊天、拉家常等形式促膝恳谈,了解农民所想、所思、所盼,掌握当前农村存在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真实全面了解了民意,掌握了民情,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很受群众的好评,现在“家访恳谈”已在全市作为一项制度全面推广。

2、建立党员扶贫帮困联系户制度。镇党委及村支部、站所等都开展了“党员联系户”等一系列党员参与性的活动,切实帮助贫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接受群众监督。各村队党支部设置了村务发展、公共事务、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无职党员岗,将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4、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党员不再混同于群众。要求机关领导干部及村干部上班必须提前,有事必须请假,环境必须整洁,待人必须热情,分工必须明确,责任必须清楚,决议必须落实,工作必须认真,整体必须团结,上下必须一致。

5、扎实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在调查摸底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花名册”、“能培养成党员的致富带头人花名册”、“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贫困党员花名册”等,建立了目标责任网络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三培两带”工作制度》、《帮扶贫困党员制度》、《培养致富能人制度》等制度。同时,不断完善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帮扶对象时时联系制度。坚持和完善督促检查制度。

6、机关干部争做“四个表率”活动。组织和动员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实践“三个代表”,争做“勤于学习的表率、勤奋工作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在全市率先创建了“学习型”乡镇机关,切实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