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思想理论基础思考

时间:2022-10-24 11:48:00

导语:党执政思想理论基础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执政思想理论基础思考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经过武装起义建立的巴黎公社,但这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初步尝试,所建立的也仅仅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洲、亚洲以至拉丁美洲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产党人在占世界总人口1/3、世界陆地面积1/4的国度里走上执政舞台。人们不再只是从理论与纲领上去论证和设计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崭新的社会制度,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马克思主义在如此众多的人口中和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历史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执政的共产党丧失了国家政权。但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这些党没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时代,长期僵化或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结果。在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风景这边独好”,生动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从十月革命至今80多年来,在不同国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给了我们许多可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记取。其中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无产阶级政党要牢牢掌握国家政权,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本国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之初,列宁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预言,试图建立“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75页),采取了一些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后来,列宁果断地改变了不切实际的观点和认识,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克服了困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列宁曾经讽刺那种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都要到马克思那里去寻找依据的人,简直同盲人依靠拨杆一样可怜可笑。他还深刻地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162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领导苏联人民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实践,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有限于特殊历史条件和体制及思想的局限而导致的严重偏差和失误。斯大林之后,苏联共产党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内既存在教条主义地、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存在背离和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倾向。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前苏共的一些领导人打着“改革与新思维”等旗号,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结果瓦解了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党,葬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分裂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前苏共的兴衰成败给世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对各国共产党人教益尤深。

同样给人以深刻启示的是曾一度掌握全国政权的柬埔寨共产党。1975年,柬共执政以后,不是结合本国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置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于不顾,完全从本本出发,机械地照搬一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原则条文。他们强制性地推行不要城市、不要商品、不要货币、不要工资等错误政策,实行全民供给制的所谓“特”,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灾难,最终导致党亡政息。可见,无论是从右的方面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是从“左”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教条和僵化的极端,都会动摇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直至导致丧失政权。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同样有经验,也有教训。尽管曾有过脱离中国国情,僵化地、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甚至出现过“”那样严重的失误,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但是,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权威。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之际,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却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根本上讲,这正是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今天,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实践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先进性,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就能够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和增强。

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表明,共产党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始终保持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巩固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思想理论保证。面对新的执政环境、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对世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和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作为一个领导着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光荣而艰巨,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严峻而紧迫。我们党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站稳脚跟,承担起执政党的神圣职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巩固和增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执政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相比,我们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些变化对执政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对环境和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提出正确的主张,制定适当的对策。

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天下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多极化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及之后的事态发展,给国际局势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国际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些国家出现经济困难,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危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并没有改变,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盘根错节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对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实力上占据的明显优势,以它们为主体制定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安全面临新的考验。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我国是唯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正在崛起的大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除一般的经济风险外,还面临着严峻的政治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也展示出新的特点,社会经济成分、利益格局、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就业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构成也相应地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矛盾更加纷繁复杂,有的还比较尖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工作相当繁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我们党能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面对艰险,应付自如,战胜各种挑战,经受住各种考验,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是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和世界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21世纪将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世纪。同志深刻指出:“在新世纪里,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党在现阶段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做大量繁重的工作。在经济上,必须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政治上,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伟大而艰巨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曲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履行好作为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新世纪的艰巨任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10多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应当看到,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相当不少,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相当不少,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研究的新情况、解决的新问题也相当不少。适应新的情况,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能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无论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看,还是从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要求看,都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努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不断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永葆先进性并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党是先进的,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党要使人民不改变自己的选择,关键在于永葆自身的先进性,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执政的50多年中,战胜各种风浪,经受住各种考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反复告诉我们:执政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进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执政地位才会稳固。丧失了先进性,落后于时代,就会失去执政资格,也就会失去这个党存在的前提。因此,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是我们党长期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

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关键是要保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任何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活动的。对一个政党来说,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保证,理论上先进是政治上先进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理论先进,行动才不会落后。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思想理论是指引党不断前进的光辉旗帜,是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的思想基础,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支柱。正因为思想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各个历史时期,经典作家、革命导师对思想理论建设都极为重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为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提供“行动的指南”。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明确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并精辟地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311—312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首先保证思想理论上的先进。

党要始终保持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和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不根据变化了的时代条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也就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相反还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只有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有生命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结晶。我们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不断依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社会演进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勇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旧观点、旧论断,做出新的判断,发展新的理论,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理论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要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果墨守陈规,停滞不前,脱离实际,我们党就会落伍,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同时还必须时刻不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他还要求全党“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桔中解放出来。”只有真正做到这“三个解放出来”,我们的思想才能常新,我们的党才能长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长兴。

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当前就必须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比如,要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掌握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权,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深入探索如何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深化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如何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管理、技术等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特点,等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的精神,进行新的理论创造。这是我们在进行理论创新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思想、新理论,我们才能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只有这样,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才会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基本前提

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增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最终目的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基础的增强,归根到底取决于党能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是党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也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论。它指出的社会发展方向,就是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方向;它确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任何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要代表本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这一理论与本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实践。我们党要正确地把握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实现这一根本利益而奋斗,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脱离中国实际、机械地照搬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和结论,就不仅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而会给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最终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丧失党执政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为人类树立了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它展现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宽广胸怀,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格上升为理论形态,体现了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作为科学、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也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靠具有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共产党员来付诸实践。而要确立这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离不开运用这一理论武器坚持不懈地进行世界观改造。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这一科学的理论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真心实意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我们党才有了稳固的执政基础。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先进的理论武装,我们党就会失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根基,党的根本宗旨就会在实践中落空,党就会失去执政的资格。

马克思主义凝聚着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一个科学正确的理论就是一面树立起来的旗帜,具有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面光辉的旗帜。正是在这面旗帜下,80多年来,我们党不仅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的政权,而且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通过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起这样的理想信念,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确立与我们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阐发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确立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掌握了这个真理,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够以社会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出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鲜明地指出了群众、阶级、政党的关系和共产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告诉人们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