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建设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21 05:12:00

导语:推进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社区建设经验交流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和谐社区建设涉及政府、社会、社区、居民多方面力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资源的整合,社区成员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因此,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区的主体及其途径,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命题。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建设和谐社区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题

未来5至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是社会风险高发期,是发展机遇和社会风险并存的时期。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社会管理出现了“盲点”。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出现,导致了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的不适应,有些居民没有固定的单位归属,或者单位管理松散,在有些社会组织和机构中,党员比例较低,党组织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党的活动不正常,迫切需要社区发挥整合作用。同时改革的深入使“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向城市转移。社会流动日趋频繁,就业形式、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休闲时间增多,使城市居民在就业、救助、慈善以及社交、文化、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广。这就使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任务比过去加重,难度比过去更大。

二是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改制要求社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直接包揽社会事务,企业办社会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政府、企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已逐步回归社会,这些转移、分离出来的职能,需要社区来承接。

三是利益关系多样化导致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层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协调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利益关系调节面临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城市贫困人口救助、贫富差距拉大、社区治安等六大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面广,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社区组织是严峻的考验。因此,构建与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四是体制不顺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前,社区服务仍然大多由政府直属、直管、直办,体制制约、机制不活问题日趋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公众参与。而当前国家扶持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源进入社区服务领域。加上相应的民间组织又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设施、资金和人力都很有限,这也制约了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进程。随着改革的深入,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们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尤其是社区的民主和法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社区服务则能使这种利益诉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五是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阻碍了居民自治的发育。面对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种问题,社区居委会在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确、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基层社会管理比较薄弱。社区建设者要适应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必须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者成为各种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党建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政治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社区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实现社区的和谐。同样要看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至关重大。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社区的党建工作在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能力上要有新的提高,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的深索,在工作上要有新的作为。

一是树立构建和谐社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观念。社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良的服务惠及社区群众。要把社区的困难群众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要以优美的环境促进社区居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要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心,占领社区;要以良好的参与机制推动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而要实现上述目的,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

二是社区党组织要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发展要靠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去落实,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基层党组织队伍素质的好坏,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最终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其一,抓好街道班子的能力建设,发挥街道党工委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街道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和谐社区构建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承担者,街道领导班子及机关党员干部的队伍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区构建任务能否落实。其二,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班子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骨干作用。要认真选配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坚持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中,为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完善社区党组织制度建设,将有关制度和规定上墙。抓好社区软硬件建设,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新机制和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其三,抓好社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发挥广大社区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员的、思想汇报、群众评议、党员谈心等各种制度,推进党员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育社区党员要在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扶贫济困、参与社区管理、争做现化文明公民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社区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新兴行业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并积极探索党组织的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活动方式等,努力做到有党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活力。

三是社区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提高综合能力。基层社区党建工作者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建设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政策上熟,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把社区建设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做得更好。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家民政部《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以共同利益,共同要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加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共同构建和谐社区的合力。

三、拓宽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力所在

一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要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入手,体现人性化的关怀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需求。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建立健全群众呼声的社情民意畅通机制,经常、及时地了解群众在物质、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要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重点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以及社区保洁、保安、保绿等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创新社区服务方式。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步伐,要坚持把传统与现代的服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点,力争形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项目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宗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社区服务组织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行,以壮大自身的实力,逐步实现在管理中体现自治、在自治中实施服务、在服务中获取效益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

三是发展社区服务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是联结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的桥梁。调动社区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努力培育新的社区中介组织,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有着重要意义。要积极培育和鼓励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公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求。同时,要加强管理、指导和帮助,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保证其健康发展。大力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还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协作活动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四、推进自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区是居民自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居民自治的推进又要以和谐社区为基础,二者是辨证的统一体。只有让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充分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才能调动他们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进一步落实社区自治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行政,保证和谐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要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用民主、法制、引导的方式方法取代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自觉接受基层政府的指导,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通过努力,实现政府由注重微观、直接、行政手段、权力性管理,转变为宏观、间接、政策引导、自治型管理,使政府管理社区的模式达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组织合理、运转高效的理想目标。

(二)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依法自治。社区居委会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懂自治,敢自治,会自治,依法行使自治的权利,对社区自身的事务,敢于管理,敢于负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启发、引导居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同时,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社区论坛、民主听证、社区服务承诺等各项自治制度,强化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保障居民的权利和权益。

(三)社区居民要增强自治意识,广泛参与。要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增加透明度,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对社区内的重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凡是社区的大事尤其是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愿,真正做到由民做主。要完善居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及时丰富、拓展居务公开内容,从推进居务事项公开向办理结果公开的延伸。要设立居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居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要及时总结、推广民主评议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社区民主评议工作,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改进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市民学校作为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参与意识和现代公民意识的阵地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居民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居民与社区的联络,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构建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