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质量年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04:10:00
导语:对教育质量年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问题是人民大众要生存,社会要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时代的脉搏,也是时代的主旋律。景宁畲族自治县设县二十余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十五”期间,教育资源流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生源的流失,造成人民群众对景宁教育质量的信任感下降。
今年在全县工作会议期间,钟昌明县长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县“两会”期间,钟县长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布局,完成教育资源整合,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全面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争创省级教育强县。”并进一步提出以“激发教师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深入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的建议。作为省级示范初中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在建校二十余年的风雨岁月中,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为我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学校门厅的荣誉墙足以证明民中人的奋斗史,特别是近三年来上重高率及优生率在本县名列前茅,但这一优势放到全市大背景中一比较,离人民大众的呼声要求相差较远。那么,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就成了全体民中人最关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刻地解剖自我,逐渐理清了思路。今后,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人的身上,从人的职业品质入手,发挥人的能动性,以德为支点,撑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块巨石。
德育面临的挑战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人们的精神日趋萎缩,国民的道德素质出现了整体的滑坡,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人生信仰的危机。这是一个理想和信仰逐渐缺席的时代,到处奉行的是金钱崇拜、物质崇拜、权力崇拜、偶像崇拜、迷信崇拜……学识、美德、思想不是被放逐,就是被淡化。(二)物质文化的腐蚀。这个世界正慢慢被物质包围,物质主义大行其道,它像沙尘暴一样蒙蔽着无数人们的双眼,又像厚厚的脂肪包裹着人们的心灵。(三)流行文化的毒害。无可否认,以倡导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主流文化,它不仅淡化着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以一种强烈的同质化力量单面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吞噬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四)家庭教育的无措。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正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温室里的花草”和胆怯懦弱的“羔羊”。
而且,师道尊严也在日趋衰落。教师“安贫乐教”之心在动摇,师德这块净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部分教师一旦评上了中高级职称便裹足不前,得到某些荣誉就缺乏了上进心,认为万事大吉;三十五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看到了别人考上了公务员或副科级干部,便渐渐的调转方向盘,使尽浑身解数直往这方面冲;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入错了行”,导致师德的杠杆出现了严重倾斜。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师道不存,德育便成了无根之浮萍。众所周知,一旦师德出现了倾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了无米之炊。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传授下去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同时,也会把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使得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教师的师德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的建立,文明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艺,会成为吸引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磁石”;教师高尚的品德,不倦的教诲,往往能使误入迷途的“学生”重新走上正路,成为有用之才;教师的辛勤劳动,顽强的意志,会给那些心灵上有伤残的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了“以德促教”的战略思想。
以德促教的总体构想
德育是水,教学为舟;积水不深,舟行不远。要让教学之舟扬帆远航,必须让德育积水成渊。
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德促教的三个方面的载体:
(一)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组织。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书籍比作是“学校中的学校”,学校应该崇尚阅读,现代学校理应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学校自2005年起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构想。
1.创建书香办公室和书香班级。让每个办公室和每个班级浸润着盈盈书香,让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时时有书可读,学校给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配置了书柜,让全校师生捐献好书置于书柜,好书共读,资源共享。
2.构建网络读书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资源,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书香校园”专栏,为教师阅读交流提供便利,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设以下三个子栏目:读书活动、读书心得、推荐文章。“读书活动”是在网站上及时报道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信息,“读书心得”是教师读书后的情感流露,“推荐文章”是教科处向全体师生介绍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书籍和文章。
3.推出“必读系列经典”活动。阅读经典,走向崇高,学校给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了“必读书目”,倡导师生阅读经典著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读至少一本经典著作,近三年来,我们要求教师必读的书目是:《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选》、《爱弥尔》、《教育的理想和信仰》、《新教育之梦》、《细节决定成败》、《团队精神》等。接下去准备在学生中开展专题似系列经典阅读活动。
4.举办“读书节”活动。本着“在阅读成长,在成长中阅读”的读书理念,我校于**年4月举办了首届读书节,以后将每年的4月20日作为“读书节”活动日,推出了“师生朗诵会”、“对对子”、“优秀图书展”、“制作书签”、“读书交流会”、“同读一本书”系列读书活动,整个校园里飘荡着浓郁的书香。
5.以弘扬诗词文化为突破口,构建书香校园。学校申报的《“弘扬诗词文化,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已被确立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准备通过二至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民中的诗词文化特色。
二、创设校园软环境,增添以德促教的育人活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除了要有整洁卫生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还要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充实。我们会更加重视文化载体的构建和优化,多方筹资办好广播室、校刊校报、发动教师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兴趣小组。办好“民族运动会”、“读书节”、“校园十佳歌手评比”、“三月三”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师生的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育人功能。
3、制度保障,于常抓不懈中打造品牌形象。
骄人质量来源于以德促教的常抓不懈。为此,我们将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以德促教的人文关怀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体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以身为民中人而倍感自豪。我们相信,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大大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进而产生品牌效应。
提高质量,激扬生命
德育的基础应当是儿童的幸福生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是冠冕堂皇的一句话,当前,中小学校不少学生的生命是沉睡的,是压抑的,是孱弱的,他们没有受到真正的关注和呵护,很少有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多的是挫折感和失败感。
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乐园,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生命的欢悦,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应当成为我们当下的首要工作。为此,学校的管理必须要逐渐走出“控制——就范”式的模式,解放生命,激扬生命,让民主和平等真正入席我们的讲台,让尊重的关注真正成为我们的习惯。就当前来说,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必须下功夫做好:
(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着眼点,实施德育导师制。导师既要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作指导,又要对学生思想发展、人格形成作指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每个主体多要给自己定位。学校着力把教师塑造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家长信任的老师,学校放心的老师。学校将出台详细的方案,明确规定学生的义务和导师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办法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考核,以促进导师制不断臻于完善。
(二)全面铺开“培优辅差”工程,提高优秀率,减少关注面。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对教风和学风建设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是制度保障,将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与评职称、评优、年终考核挂钩;二是重视常规落实与课堂效益,督促教师实施有效教学,;三是推行校委班子和全体教师“联系·帮扶”制度,课堂评估量化制度,过程终端管理双轨制。
总之,我们要通过以德促教,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向广大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部门交出满意答卷的同时,激扬起我们民中人生命中最美的风帆!
精品范文
10对教学方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