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方党史资源 宣传教育党员干部

时间:2022-07-19 06:15:00

导语:重视地方党史资源 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重视地方党史资源 宣传教育党员干部

目前,在基层党建中,存在着对地方党史资源不够重视的问题。尤其在发挥地方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上表现较为突出。在对待党史工作的态度上,往往比较重视对大党史(全党)的学习,而忽视对小党史(地方)的了解运用;在发挥地方党史资源作用上,往往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忽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在农村整个党的建设中,往往比较重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而忽视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早在1989年3月同志就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一全党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党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确实如此,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发挥其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中的作用,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又一重要课题。

一、挖掘地方党史资源,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服务

宿迁是革命老区,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大地。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许多优秀的宿迁儿女就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或在家乡宣传马列主义,或远渡重洋探寻革命真理,或投笔从戎、为革命冲锋陷阵,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大革命时期,宿迁是党组织建立较早、活动影响较大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宿迁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全国19个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粟裕、谭震林、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张震、韦国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宿迁是宿北大战的主战场,以、粟裕、谭震林为首的华东野战军在1946年底,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69师2.1万余人,彻底粉碎集团“三个月结束宿北战事”的神话,扭转了整个华东的战局。淮海战役宿迁又成了拥军支前的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根除水患,响应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宿迁人民立即投入到“治淮导沂整沭”的战斗中去。历时五载,出动民工242万人次,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勇敢、智慧的宿迁人民更是勇立潮头,积极探索改革发展之路。特别是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造就了宿迁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源。挖掘整理这些党史资源,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革命纪念地。如宿迁早期党组织诞生(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大兴集马庄;宿北大战遗址——晓店峰山、来龙庵、侍岭吴圩(人和圩),元帅题词的宿北大战纪念塔(馆),宿北大战(小蔡集)烈士陵园;泗洪县半城镇“雪枫墓园”,泗洪县朱家岗战斗遗址;沭阳县沭宿海抗日中学纪念塔等。二是重大事件。如宿迁建党初期1930年组织发动的马园暴动、汤群墙事件、洋河暴动;1946年的宿北大战;1958年为根除水患、实现“旱改水”而进行的骆马湖5万居民大迁移,1955年12月27日主席亲自批示的《沂涛乡的全面规划》;20世纪70年代享誉大江南北的宿迁“淮北大寨”;20世纪80年代的《人民日报》通讯——《春到上塘》,“双轨(集体、个体)并行、四轮(乡、村、户、联户)齐转”发展乡镇工业的“耿车模式”;现在的“仇和现象”、“宿迁精神”。三是革命英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1930年英勇就义的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苓生,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江上青,中共宿迁党组织的创建人马仑,徐海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苏同仁,“民族英雄、抗日烈士”孙明瑾,革命烈士张启宇等。四是先进模范人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很多。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模范蒋南屏、杜大娘;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董大车”、“王大锹”、赵金科、尤金兰等,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杨培坛,全国小麦高产模范朱方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弄潮儿。宿迁历史上几位敢想敢干、政绩突出的优秀县(市)委书记李柏、郭玉珍、于登和等。五是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一块资源博大精深,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从中汲取教训。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了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党史部门多年来默默无闻征研编纂的一系列党史专集,如《宿迁革命史料》、《宿迁革命简史》(1911.5~1949.10)、《宿迁四十年》(1949~1989年)、《一路高歌》、《中共宿迁地方史大事记》(1949.6~1996.8)、《宿北大战》等,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史料记载了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地方党史的教科书,是具有历史借鉴作用的宝贵财富。

二、重视地方党史资源,疏理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基本路径。

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充分发挥在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中的作用,方法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根本指针,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此,党史工作一定要运用党史资源为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服务。同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开发地方党史资源,促进党史编研工作,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合格的党员干部服务。

其次,争取各级地方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党史工作者,一要做到对地方党史资源了如指掌。情况摸清,问题搞透,征研工作超前做细做好。二要善于运用地方党史资源造势。如利用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内容求实,形式求新,纪念求效,上规模上品位。并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利用纪念活动,广交朋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使党史工作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把党史资源用好用活,用出实效,吸引人们的视线。三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要勤汇报、多请示,力求把地方党史资源用足用好。纳入党建工作整体“盘子”,提上党委的议事日程。

第三,加快地方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变党史资源优势为教材教案优势。要利用地方党史资源,编写适合党员干部阅读的简明小册子。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手段,用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党史的宣传教育面。除进一步发挥书籍报刊、图片展览、专题报告、知识竞赛、教育基地等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作用外,还应当重视政府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在地方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党史网站或专栏。

第四,主动策应其他党委部门的工作。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宣传教育党员干部,要与基层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还要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经常同基层党委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五,充分利用地方党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是一个地方的骄傲和传统,优良传统的传承,是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作用的重要方面。今年9月11日是彭雪枫将军牺牲60周年纪念,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纪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生于1905年,2005年是其诞辰100周年纪念;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以、粟裕、谭震林为首的华东野战军所进行的宿北大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正规军整编师的范例,2006年是宿北大战80周年纪念。1928年3月宿迁党组织诞生,1948年7月宿迁第二次解放,2008年是宿迁建党80周年、解放60周年,也值得庆贺。此外还有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这些都是深入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良好契机。只要把握好、组织好、宣传好,地方党史的作用不可小视。

第六,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革命纪念场馆,使之赋予永恒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配合“生态宿迁、绿色氧吧”的旅游招牌,开发革命纪念地旅游热线。使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在享受大自然美好景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在踏访革命遗址,寻觅烈士足迹,遥想烽火岁月,思考今昔对比中,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净化自己的灵魂。

三、利用地方党史资源,找准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着力点

1、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经验教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去年我们在编纂《中共宿迁地方史大事记》(1949.6~1996.8)一书时,通过对历史大跨度的回顾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否则,发展只能呈一时之强,成为表面现象,不能持续健康下去。在宿迁历史上,有过三个辉煌的发展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旱改水”为标志,以建设“玻璃城、水稻县、苹果黄河、葡萄山”为目标,在县委书记李柏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果不是后来“”大气候的影响,宿迁的发展不可限量,前景广阔。二是20世纪70年代的“淮北大寨”。当时干群的干劲和宿迁发展势头很猛,农田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农业学大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其它方面发展,结果造成“高产穷县”,人民并不满意。三是20世纪80年代的“耿车模式”。一任县委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思路是正确的。后来没能坚持这一工作思路,发展机遇丧失了,现在看来令人惋惜。通过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形成宣传内容,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利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纵观党史历程,有不少生动的案例,用这些教材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很有必要。比如1930年前后,党内“立三路线”大行其道,号召各地党组织不顾一切发动暴动。宿迁当时先后组织了马园暴动、洋河暴动等,结果都失败了。再比如,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由于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高指标,造成“高指标、高征购”、“十斤毛稻吃十天”的后果。革命斗争年代和经济建设时期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党什么时候群众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符合实际,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成效就显著。反则,革命和建设就要遭受损失。20世纪50年代的干部,在县委的带领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工作,一心扑在事业上。所以那时宿迁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通过这些经验教训的宣讲,帮助现在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走群众路线,以谋求人的充分全面发展为己任,做好本职工作。

3、利用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淡泊名利、艰苦奋斗,自觉增强拒腐防变和执政能力。革命斗争年代,革命先烈们不惜为党的事业、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比如,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基人江上青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宿迁早期党组织领导人马仑,出身地主家庭,大学毕业后毅然背叛家庭,投身革命,站在劳苦大众一边。1930年8月,为扩大党的地方武装,遭土匪暗算,壮烈牺牲,年仅27岁。又比如,1946年底发动的宿北大战,战役从发起到结束一周时间,我华东野战军牺牲优秀指战员2100多人,其中团级干部6名;在宿北大战遗址——晓店峰山、曹家集、来龙庵、侍岭吴圩、叶海子等地,都有我们干部战士的墓葬群,有的一个大坑里掩埋了几百名战士的遗体,至今有的牺牲同志还不知道姓名、家住何方?面对这些革命先烈,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他们,忘记过去;有什么理由争名夺利,贪污受贿;有什么理由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面对革命先烈,我们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憾。

4、利用地方党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进一步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地方党史的纪念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串起来,贯彻于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始终。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我们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来之不易,认识我们党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史道路,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英勇斗争精神,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精神,熟悉和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汲取历史上的丰富经验。从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5、利用新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教育党员干部学先进、争先进,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是各级党史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地方党史的重要资源。利用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引路,用他们的事迹教育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见贤思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用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改进政风、端正行风、净化乡风、引导民风。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中,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