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三关打造生态型干部队伍
时间:2022-06-26 06:21:00
导语:严把三关打造生态型干部队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如何有效预防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和“岗上生病”,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力营造“官”正风清、宜于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严把关口,打造出一支风正气顺、干事创业、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生态型”干部队伍,是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一、严把“入口关”,选拔“健康型”干部
把干部选准是建设“生态型”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通过营造官正风清、无“污染”的选人用人大环境,使整个系统形成适宜干部队伍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一是清源头。严把入口关,是选拔“健康型”干部的起点,是干部选任工作的“源头”。如能在“源头”做到公道正派,则“源头”清澈,相反,如果“源头”被搞浑,则吏治难清,难明,任前监督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领导干部在向党委推荐提名干部时,除应认真填写《干部推荐表》外,可通过实行“双亮”,强化荐人责任。一方面,举荐人要“亮相”,党组织负责人及组织人事部门提名举荐、民主推荐得票多少,要在党组织会议上“亮相”,并记录在案。另一方面,提名要“亮底”,所谓“亮底”,就是推荐提名人要签名负责,存档备考。发现被推荐对象失准,要对推荐者给予批评教育;被推荐对象任用后一年内,党组织发现有违纪行为或任后不称职,除免去本人职务外,还要视情追究推荐者责任。
二是重导向。要坚决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老实”干部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绝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夸夸其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当“太平官”,热衷于“拉关系、走门子”,甚至跑官要官的人如愿以偿,不能让那些勤勤恳恳、踏实苦干的人吃亏,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勤奋工作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同志,要多加留意,着力营造有利于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优秀干部大量涌现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是扩范围。适当延伸考察内容,结合考察开展延伸监督。尽可能扩大干部考察谈话的范围,选择一些代表性人物作为访谈对象,并讲究谈话方式,注意从谈话中捕捉有关信息,同时既要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又要重视少数人提供的具有突出性、敏感性的问题,在考察中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二、把好“会诊关”,确保干部“带病不提拔”
针对当前干部活动范围宽、识别难度大的情况,坚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审查制度,立体“透视”,综合分析,确保选出的干部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
一是重公开。干部选任要赢得人民群众的公认,必须强化公开意识,以“公开”促“公正”赢“公认”。强化干部任前监督,必须从“公开”入手,凡是能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干部工作的内容和程序要让群众知道,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制度和作用、具体条件和要求以及干部基本情况要让群众了解,通过全方位公开,尽可能多地让群众参与干部推荐、考察和监督工作,切实改变群众监督难和监督质量低的现象。在考察的内容上,不但要考察工作圈,还要考察社交圈和生活圈;在考察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详细了解被考察者的德、能、勤、绩、廉,也可对考察对象提出命题论文,看其工作思路和创新意识,通过干部发展的全过程透视其本质;在考察结果的运用上,一定要以群众公认为依据,取信于民,坚决扼制“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
二是抓评价。着力探索领导干部届中、届满及任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任中审计,并把审计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行任前公示。把推行干部任前公示作为任前监督的突破口,将拟提拔干部的基本情况、任职方向等,通过一定途径向社会公开,让群众更好地行使对干部任用工作的评判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两年多来,房县先后公示拟提拔乡局级干部123人,其中取消了4名干部的任职资格,对因群众举报影响任用的3名干部作出了不予提拔或暂缓提拔的决定。坚持民主评议,结合评议扩大民主监督。为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民主程度,采取平时推荐与集中推荐、群众推荐和领导推荐、党外推荐与党内推荐、自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措施,适时组织群众开展民主评议和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活动,扩大参评范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填写监督卡,在更大范围内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两圈”的评价和意见。凡建议提拔超过70%或得票名列前3名的,一般可列为培养考察对象或提拔使用,使群众公认真正成为一把可以操作的尺子。
三是促联动。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商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审计机关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要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定期与公安、检察、计生、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调查了解信息,获取相关当事人的生活社交背景,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对领导干部“两圈”的监督。
三、做好“保健关”,力求上岗不“生病”
为了让干部“能干事、不出事”,县委坚持教育、制度、审计并举,进行全程监管。
一是明职责。把建立选人失察失职追溯制度作为干部任前监督的重点。干部选任涉及方方面面,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使选拔任用工作出现偏差。当然,因工作上的疏忽和闪失,有时出现用人上的失察、失职是难免的,人们也能客观地看待这类问题。但是,人们痛恨的是某些选拔任用干部的掌权者和被选拔者之间的私下交易,走一下干部任用程序和考察的过场,就将某些德才素质差甚至有种种劣迹的人委以重任。因此,必须依据《条例》规定,明确干部选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内容,坚持对达不到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的不予提拔,民主推荐票数不集中的不作为考察对象,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上会研究,群众反映有问题的暂缓讨论,并突出对任职标准和条件、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监督,以不断规范和约束有关组织和决策者的用人行为,真正做到较真而不敷衍,严肃而不通融,坚持而不让步。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选人失察失职追溯制度,认真分析和找准失察失职现象的原因、责任,把责任追究作为干部任前监督的一把“利剑”,对推荐不当或不负责任的错荐者要严肃批评教育;对直接考察者,错报、谎报、瞒报“军情”的,要追究失察和弄虚作假的责任,采取组织措施,调换岗位或降职降级使用;对那些封官许愿、权钱交易、营私舞弊的决策者,要追究领导责任,毫不含糊地摘“乌纱”搬“交椅”,直到追究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是严纪律。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毛毛雨”常下,预防针常打,警钟长鸣,教育筑牢思想道德和拒腐防变两道防线,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体系,加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构建群众、舆论、法律、纪律监督网络,坚持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制约,激励广大干部始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不断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来。
三是抓重点。同志指出:“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因此,应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和社交圈的监督。首先是要培养“慎独”意识。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品德修养,培养人格力量,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过好业余生活,始终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规范之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敏锐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做到“功名利禄心不动,酒红灯绿眼不迷,不义之财不伸手,邪风浊浪冲不垮”,把不健康的思想遏制在萌芽状态,打好思想监督的主动仗。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在运用现有监督方式、监督制度、监督网络进行日常监督的同时,必须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务变动、婚丧嫁娶、乔迁新居、逢年过节或负责重大建设项目等非常时期和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监督,促使监督取得实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不按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的,要视情给予必要的处理。要坚持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地汇报个人生活社交情况,让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通过他们提前介入领导干部的生活社交圈,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便于组织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教育帮助。要在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廉内助”教育,提高家属的思想品德修养,引导他们管好家庭,主动承担监督领导的责任,该提醒的提醒,该制止的制止,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当好勤政廉政的“守门员”。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调动全社会参与“两圈”监督的热情,形成协调联动的监督格局。
四是强管理。建立新上岗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组织部门定期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制度。对全县所有新上岗乡局级干部,会同纪委进行岗前廉政谈话,加强廉政教育。制定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意见》,规定县直机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不经审计,不予提拔使用,组织部门不予办理职务任免手续,人大不予表决通过。为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针对性,还建立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预告制包括审前调查和审计预告两个方面,不仅充分征求纪委、检察院、监督、信访等部门的意见,而且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同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纪检、监察、公检法、信访、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会,邀请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定期分析干部队伍的现状,相互通报有关干部存在问题的信息,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等,对全县干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通过设立干部工作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保证监督渠道的畅通。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确保干部上岗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