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转型与社区建设

时间:2022-04-24 04:20:00

导语:社区转型与社区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转型与社区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或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机制对社会生活作用和影响程度的提高,社区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正在由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所谓自然产业型社区,是指同一行业乃至同一单位的人集中居住的社区,而社会分层型社区是指同一收入或生活水平的人集中居

住的社区。总的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为社会分层型,与此相反,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是自然产业型。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社区结构状况密切相关。从静态角度看,一定的社区结构状况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从动态角度看,社会发展或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区变化或社区转型。那么,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结构类型究竟是自然产业型,还是社会分层型呢?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正在从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其具体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住宅的商品化而出现了楼房区、别墅区等不同等次的居民住宅区,这些新生的社会分层型社区虽然在我国城市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它反映了社区结构演变和发展的趋势。这种社区转型给社区建设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从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看,这种影响至少表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主体发生变化。在自然产业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工作单位三部分构成。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物业开发或管理者三部分构成。这两种模式,从外延到内涵,从现象到本质,都存在许多不同从外在表现看,两种模式中的第三构成不同,即前一种模式中是居民工作单位,后一种模式中则是物业开发或管理者。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同,因为前一种模式中的居民工作单位一般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居民福利房的提供者,而后一种模式中的物业开发或管理者则一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商品房的提供者;从内在涵义看,两种模式中第一构成虽然都是社区居民,但前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只是福利房的享用者,后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则是商品房的享用者。相对来说,前者的主体意识要弱于后者;从内在联系看,两种模式虽然都是由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相对来说,后一种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其具体表现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物业管理者和物业享用者(居民)存在一种投入与回报的交换关系:一方是通过经济投入而获得非经济回报,另一方则是通过非经济投入而获得经济回报。这种经济联系的持续和有效又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

其次,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社区转型必然导致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的变化,这是因为在自然产业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主要是行政化管理机制,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模式中,除了行政化管理机制外,还出现了市场化经营机制。在社区转型过程中,如何在行政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运作好市场化经营机制,还在探索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譬如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就为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和体制创新。从管理机构看,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由来自于物业开发者(物业开发公司)、物业管理者(物业管理公司)和物业享用者(居民或业主委员会)三方构成的新型管理机构。从运行机制看,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导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行政化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从而出现了社区建设主体各方多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的局面。笔者认为,“百步亭模式”既体现了社区发展的方向,又是当前中国社会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理性选择。

再次,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理念发生变化。在自然产业型社区,社区建设的理念大体上可表述为“守望相助”,这里蕴涵着二层意思:即安全和道德的社区建设理念,这是在几千年前就形成的并簇拥着中华民族在福寿康宁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现实中国社会社区建设的凝聚力量。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除了安全和道德的社区建设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并必然产生如下新的社区建设理念:一是平等的社区建设理念。在社会分层型社区,由于人们在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是隐性的,即尽管这种社区内的居民可能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并不因其职业和阶层的区别而居住在一起,而是因其相同的住房消费水平而居住在一起,因此平等观念较为突出。二是民主的社区建设理念。在社会分层型社区,由于居民既是物业的享用者,又是物业的所有者,因此,他们进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更强。三是公益的社区建设理念。在社区建设中,如果只是一方获益而他方受损,或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那么社区建设中的各方将不可能从中受益,更不可能持续获益,因此如何使各方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就是分层型社区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