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2-25 11:02:00

导语: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党员队伍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党员管理教育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行改革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人才流动中的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这些党员有的自谋职业,有的应聘到私营企业、合资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工作,成为流动党员。这给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现状、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广泛,流动的范围和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大,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以我市为例,1999年全市外出流动党员达979人,从外出党员流向行业分布来看,向城镇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流动的80人,乡镇企业123人,私营企业38人,个体工商户120人,其他行业或不掌握流向的618人。2000年全市外出流动党员达908人,从流向上来看,城镇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的77人,乡镇企业108人,私营企业44人,个体工商户130人,其他行业或不掌握流向的549人。从两年统计数字来看,党员流动的范围较广,不知去向的所占比例较大,情况比较复杂,这就给党员管理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市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从有利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需要,积极研究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就整体而言,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地方、单位的问题,而是带有共性的问题。

一是少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表现为工作一般号召多,习惯于老办法,缺乏创新;有的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二是管理失控,相当部分流动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一些零散外出、流动地点不固定的流动党员管理不力,造成零散外出党员中“三不党员”数量增多,有的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相当部分党员“两不管”,即流出地党组织不能管,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使一些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

三是《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坚持不够好。主要表现为存在“三个不够”、“三个没抓好”,即流出地党组织发证和行前教育不够,流入地党组织接受管理不够,党员本人参加活动、交验证件的自觉性不够;发证、用证、验证三个环节没有抓好。

四是流动党员思想状况复杂,发挥作用不够。一些党员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教育,宗旨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甚至见利忘义,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现象,“三不党员”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一些流动党员自身素质偏低,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之所以成为流动党员,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加之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些党员党性不强,想摆脱党组织管理,寻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使自己逐步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另一方面,一些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碍大局;流动党员四处分散,情况复杂,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抓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那有精力去管流动党员。从客观上讲,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现行的党组织设置相对滞后,不少新经济组织未设立党组织,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教育管理方法单一。传统的党员管理教育模式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所有制、多样化的经营方式以及流动分散的特点,许多地方和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缺乏系统研究,管理口径不一,操作困难,客观上弱化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三是现行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有漏洞,《流动党员活动证》坚持的不好。从党员个人方面讲,少数党员对《活动证》的意义认识不高,使用不积极、不主动。从党组织角度讲,现行的《活动证》使用对党组织缺乏约束力,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发证和接证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活动证》的使用。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关心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不知道流动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对他们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有的流动党员生活困难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了离心力。

三、对策、建议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紧迫性。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流动党员的客观性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目标责任制。要按照有利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以简便、易行、实效的原则,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健全党组织,理顺关系,使流动党员都能在党组织内开展活动。一是要健全社区党建网络,拓展社区党建网络。可采取属地、条管与块管、服务与管理三个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管理;及时调整居民区党组织设置,完善党在居民区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二是要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通过成立行业党组织,对各类市场中的流动党员采取“就地管理、动态管理、双重管理”,成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协会,加强对无主管企业中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住宅区、商业区等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本社区内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或因其他原因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以解决党组织覆盖面不广而带来的党员管理盲区。

第三,严格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卡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原因、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登记,随时掌握其动态。二是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联系流动党员,联系人定期流动党员传达党组织活动安排以及听取他们的要求,要送学习材料,了解流动后的情况,帮助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三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从政治思想、执行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流动党员提出要求,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四是严格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增设活动记载项目,对流动党员严格颁发验证,将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记载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五是积极创造条件,疏通管理渠道,实现管理网络化。使上级党委与基层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能及时沟通流动党员的情况和信息,消除工作中的“空白点”。

第四,实施“温暖”工程,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各级党组织都要把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寓于服务之中,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备加关心,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五,积极探索新思路,保证流动党员权利的落实。一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增强党员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流动党员增强政治荣誉感。从而自觉服从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实行《党员证》制度,改变传统的介绍信和组织关系接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