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潮涌接天来——建设文化强市掠影

时间:2022-10-29 09:35:00

导语:文化潮涌接天来——建设文化强市掠影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潮涌接天来——建设文化强市掠影

XX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之处,全市辖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滑县等5县(市)和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四区,面积7413平方公里,人口520万,其中市区人口102万,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殷墟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三千余年悠久辉煌的历史。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同志曾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

近年来,安阳市文化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文立市,以“传承古都文明,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成为古都安阳改革开放和实现腾飞的新的助推剂,为安阳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抓住历史机遇建设文化强市

新的世纪,给古老的安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安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面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市委八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目标,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安阳的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抉择,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文化局党委及时制定了《安阳市建设文化大市纲要》和全市文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意见,提出了“传承古都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文化工作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的历史任务,形成新世纪我市打造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即:

——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带动全市精神文化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和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提高安阳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实施城市辐射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强化历史文化名城意识,塑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形象;并以城市文化为先导、乡镇小城镇文化为纽带、农村文化为基础,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实施特色文化战略。突出文化发展的个性化和特色,充分发掘和利用殷商文化这一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古都文化,努力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完善机制,培养、凝聚人才,逐步形成安阳文化品牌,把开发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构建人才高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和基础工程,带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当新世纪刚刚步入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市的文化建设迅速启开了帷幕,一个崭新的文化古都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1年4月,市政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殷墟的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加大殷墟文物展示力度,经过全市上下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殷墟申报文本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验收,并被列为最好的文本之一;

2002年8月,为提高我市城市文化形象,改变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不相称的面貌,我市投入资金2000万元,连续启动了天宁寺保护及文峰园建设工程,明清民居历史街区建设工程、袁林保护和神道恢复工程,韩王庙及昼锦堂修复工程,现在,星罗棋布的文物景点已成为古都安阳的文化的象征;

为加快我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02年底,市委、市政府把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列入“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投资资金1.26亿元,启动“两馆”建设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和设计要求,两馆选址在行政东区广场南端中央,与党政综合大楼南北呼应,占地102亩,建筑面积39248平方米,计划2005年5月1日前竣工,建成后“两馆”将成为全省一流、晋冀鲁豫周边一流,乃至全国中等城市一流,体现鲜明殷商文化特色和现代建筑风格,具有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和展示功能的文化精品,目前,“两馆”地下人防工程已经开工,主体工程招标工作已进入资格预审阶段;

而为提升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塑造我市文化强市形象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也在进一步的酝酿和论证之中。各县(市)也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改造和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使我市的文化建设迅速驶入了快车道,进入了投入最多,建设最快的时期……

文化建设步伐地加快,把我市的文化事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我市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当今以知识和文化为代表的经济时代,文化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文化品牌则是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实施精品战略,凸现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安阳市以抓特色、抓活动、抓亮点为抓手,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使文化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殷墟文化的发源地,甲骨文的故乡,有着3300年的建城史,先后有7个王朝在此建都,辉煌灿烂的殷墟文化,昭示着安阳无尽的辉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灿烂辉煌的殷墟文化也成为安阳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改革开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最好的载体。2002年10月,为推动“一申四创”工作开展,安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恢复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2002年、2003年连续两届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全市共组织文化、体育、旅游、经贸活动50余项,吸引客商人,中外游客万人,特别是2003年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组织了隆重热烈的2003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暨“古代名将--岳飞”纪念邮票全国首发式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和规模宏大的闭幕式焰火晚会外,共安排了32项文体活动。为我市经贸、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化旅游节期间,市县(市)区签订经贸合同达11亿元之多。如今,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已成为一项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地方节庆活动,也是安阳市近年来安阳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盛会,为大力宣传安阳,为世界了解安阳,安阳走向世界搭起了一道文化桥梁。

群众文化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自2000年以来,安阳市每年一届的“欢乐今宵”双百场周末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共组织全市五县(市)区演出1000余场,年均超过250场,参演演员人数达万人次,观众达万人次,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尚,广大群众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载体,对于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热情,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安阳市群众文化叫得响的品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如火如荼的广场文化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上街头,加入广场文化活动的行列,一些社会团体和和企业也加入广场演出队伍,展示他们健康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现在的双百场广场文艺演出已悄悄地从城市走向乡村,走向田间地头,形成了城乡连动的壮观景象。受到省文化厅、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评。

安阳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是豫剧四大流派崔派艺术的发源地。“崔派“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是我市的文化品牌之一,为更好地弘扬与发展崔派艺术,使其更具生命力,近年来我市树立精品意识,增强优秀剧目的竞争力和品牌意识。多次举办“崔派”优秀剧目展演,聘请了省内外知名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创作人员,对以上演出剧目进行改编、加工和排练,使“崔派”在原有的艺术基础上有所突破进展,又有所创新,提高了“崔派”传统戏曲的表现力。为加强“崔派”艺术的发掘和研究。完成了“崔派”优秀舞台剧目录制工程,同时,加强“崔派”戏曲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中、青年演员。近年来,先后有20多名青年演员在省、市戏剧大赛中荣获奖项,为继承和发展“崔派”艺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