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荣辱观为镜,提高党员干部质量
时间:2022-09-23 03:41:00
导语:以荣辱观为镜,提高党员干部质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当仁不让。各级党组织要以“八荣八耻”为镜,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一、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知荣弃耻的教育机制。“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格,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党员培训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认识到“八荣八耻”涵盖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活动,把树立和践行荣辱观作为延伸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巩固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营造出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积极实践的良好氛围。荣辱观要求我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树立和落实荣辱观中率先成为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促进社会知荣辱、明对错、尚美德良好风尚的迅速形成。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要使荣辱观成为震憾心灵的道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宣传十分关键。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旗帜鲜明地宣传践行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大力褒扬他们在明辨是非、扬善弃恶、厘清美丑方面的模范言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褒荣贬耻的监督机制。党员干部要在树立荣辱观中率先垂范,不但要知荣辱,还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选择荣、唾弃辱,不做有辱祖国的事。这既需要社会舆论监督,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建立明析评价标准机制,形成“参照系”。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道德底线。荣辱观就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评价标准,甄别人才、评议党员,让大家做到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表率。建立疏通队伍“出口”机制,激活“能力源”。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导致出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把这些人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既能增强群众对党的“从严治党”方针的信心,还能激活党员领导干部率先树立荣辱观的潜能。建立促进群众参与机制,增加“监测仪”。党员领导干部荣辱观的形成水平,人民群众最有评议权。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广大群众的一双双眼睛变成监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监测仪”。只有党组织的“制度监督”与群众的“实时监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内外实施全程管理,才能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不忘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三、建立健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扬荣抑耻的激励机制。让荣者更荣、辱者更辱,这是促进荣辱观变成社会风尚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组织优势,促进党员干部积极扬荣抑耻,努力在率先树立和践行荣辱观中保持党员先进性。要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党组织看重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人,往往会成为社会上衡量人才优劣、评价做人得失的参照标准,甚至于影响着某种社会风尚的形成。各级党组织要在干部使用、人才培养、党员发展等方面,把在树立和落实荣辱观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使用对象,只有这样,荣辱观才能变成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激励人们自觉按照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认真践行荣辱观。要建立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机制。树立和落实荣辱观,不仅需要党员的自律,同样需要党组织的“他律”。党组织的严格教育、规范管理,更能让党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学习、遵守、维护党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宗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时时刻刻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以良好的先进性形象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要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始终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感受到扬荣抑耻的荣誉感、责任感。针对党员干部率先树立和落实荣辱观的情况,应当建立法制化的个人权益保障机制和人性化的感情激励机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扬荣抑耻的环境氛围,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扬荣抑耻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平安和谐德宏的构建,为边疆各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神支撑。
- 上一篇:师德主题材料--无悔的选择 难忘的历程
- 下一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