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时间:2022-09-06 01:45:00

导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一条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我们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各种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今天,回顾小平同志的科学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所形成的,集中体现在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1979年,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主持工作并提出改革的目标不久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他认识到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一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强调得较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问题。

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的科学发展思想。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是对远景的规划,又是对现实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邓小平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

2、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使邓小平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谈到:“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混乱,促使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地思考民主和法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他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

3、科技和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全新的命题,准确地阐明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①邓小平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赶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迎接2l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4、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全面地指出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向。一方面,改革开放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对内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就是要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改革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政治体制性的因素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经济体制改革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又进一步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5、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指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邓小平认为,我们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因此,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民富国强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民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失去人民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就很难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发展。

三、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特点

1、以人为本。贯穿于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小平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在谈到国内问题时,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的水平;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的利益;要以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来检验改革成不成功。“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了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认为“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

2、突出重点,注重差异,不搞平衡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偏废,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但小平同志多次告诉我们: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重点,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更不等于放慢发展速度。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的。所谓协调发展,主要是针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的贫富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出的。但协调发展决不是“劫富济贫”,搞齐头并进,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相对薄弱环节的各种支持力度,有意识地调控这些差距。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立足长远;既要考虑今天,更要着眼明天;既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强调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

3、创造性。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突出强调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敢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种种禁区,抛弃已经过时的或不正确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同志作为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其发展理论的体系上,集中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思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造性,体现在他一系列思想观点上。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关于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和主题的判断,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阐述,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概括,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设定,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描绘等,都是针对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新的回答,都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特征。

4、用实践经验检验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显著特色。实践性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同志重视实践,重视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所采取的发展措施,重视考虑中国的实际发展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说:“我们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速改革正确不正确,也要看实践。”①“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②邓小平发展思想就是在总结和提炼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出的经验形成的,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思想成果。用实践经验检验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显著特色。

四、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1、抓好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这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新世纪建设者的殷切希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我国现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左右,这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国际国内环境对我们发展经济都非常有利,如何抓住这个战略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经济,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但是,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等突出问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五个统筹”,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的协调、稳步、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不断显现,主要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要遇到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须在邓小平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搞好“五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平衡东西部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主的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充分调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落实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良性、持续发展。

3、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重视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指导,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看到,解决城乡、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推进。

4、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告诉我们,当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的时候,原有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就会突出表现出来,就必须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与建立民主政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历史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又是改革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在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