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8-29 04:56:00

导语:国有企业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企业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

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是象中石油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党员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从领导到关键岗位,绝大多数都是党员。生产经营一线的党员数量也占有很大比例。在国有企业建立保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意义重大。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意识为重点,建立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的机制

增强党员意识,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基础,又是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国有企业的共产党员作为执政党的成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真正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群众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才能真正承担起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并完善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的机制,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员意识,是国有企业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始终保持旺盛发展活力的动力来源。

一是要建立起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拥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增强党员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在理论学习上,要规定每一名党员每年学习要达到的学时数,建立学习笔记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在业务学习上,要规定党员在本岗位上必须达到的管理、技术技能的水平或等级,经常组织和督促党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以此促进和保证强化党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

二是要不断充实完善教育培训内容。不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同时,更要坚持与时倶进的精神,坚持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围绕国有企业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有企业的反战与构建和谐、国有企业如何自主创新等专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国企业党员的理论水平。要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促使广大党员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党员,注意维护党员的形象,牢固树立爱企如家的意识,自觉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职工群众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是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教育、引导,使党员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党员始终保持纯洁高昂的精神状态。要采取互动式教育,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进行平等交流,充分调动被教育者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达到入心、入脑的教育目的。

二、以适应市场化要求为重点,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

企业领导人员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兴衰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能否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致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他们的素质、能力、甚至一言一行为都带有很强的示范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正所谓,上行下效,一个企业里,如果领导人员的思想素质不过关,这个企业的政治环境肯定是糟糕的。在一个领导人员本身不过硬,政治环境糟糕的企业里,如何去要求其他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带领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为企业谋发展了,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又从何说起。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国企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机制,不仅对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有企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保持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同样意义深远。但不可回避的是事实是,国企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任用确确实实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选拔方式仍以上级主管部门或组织部门任命为主。就是已经实行了股份制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

2、选拔范围还比较窄。大多数的厂长和经理是从本系统、本企业、本地区选拔上来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很少。选拔中重身份、重资历、重学历,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不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上来。

3、能上不能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就易地交流,换厂不换官,除非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或政治问题,否则很难从岗位上下来。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重视程度不够。国企经营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大部分文件都是参照党政机关的执行,所以,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国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独立性很强的选拔任用机制。

2、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

3、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但这一特征在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的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些问题及原因的存在,既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要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关系着每一个持股者的切身利益,他们都非常期望有一个经营能力很强的领导把企业搞好,以求得到高回报,这样,他们必然要求参与企业领导的选拔和任用。因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政府和党委等有关部门要给企业下放人事自主权,建立健全新的选用程序。对企业执行层正职的选用上,建立起由董事会、政府主管部门、国有资产运营部门提名,持股者表决,人才评价机构对候选人任职资格进行考评,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考察,群众评价一体化的程序机制。对企业执行层副职的任用应按《公司法》的规定完全由董事会根据其经营业绩、能力、素质及群众意见来决定。

二是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选用国企经营管理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新观念,发现和大胆启用优秀的年轻人才。要打破干部与工人、全民所有制身份、单位、部门、级别、户口、地域、学历等方面的限制,拓宽选人渠道,扩大选人视野。要采取诸如“一推双考”或“三推双考”等形式,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择优上岗,变单一的委任制为公开考任或聘任制,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把那些有事业心、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廉洁自律、能创造最大利润的能人选拔到企业领导的重要岗位上来。

三是要转变观念,调整价值取向。转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抓住机遇,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淡化“官念”,把从事职业化的企业家做为追求和奋斗目标,强化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和市场的检验。各级政府和党委要痛下决心,敢于斩断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后路”,不能干好了就调到党政机关任职(竞争上岗除外),干不好就易地做官。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制度,运用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理论的等调控手段,调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成立专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中心”机构,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培养大批的企业人才队伍,为国有企业输送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成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测试和评价中心,客观准确地评价其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企业选准人、用准人,提供良好服务。让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在市场竞争中流动,由市场检验其实绩,评判其优劣,决定其去留,做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

三、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重点,建立有效的领导干部约束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党员进行严格监督,规范和约束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错误行为的发生。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首先要对掌管人、财、物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实行重点监督,规范“四权”的运用,坚持“三重一大”科学民主决策,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建立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约束机制,包括同级组织之间、党员个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其次是强化领导管理责任。要借助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的职责和权力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党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再次是强化党的纪律监督。要严格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等,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及时查处违纪案件和腐败行为,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是严格落实述廉评廉等制度,强化群众监督。职工群众是一面“镜子”,将权力运作过程透明化,最重要的是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要积极在领导干部中扎实开展述廉、评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就自己一年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人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深挖思想根源,提出努力方向或整改措施,并写出述廉报告,在述廉会上进行述廉,并由职工代表进行评议。同时,还应通过聘请廉政监督员、设立行风监督热线电话、设立投诉电话及意见箱、开展网上投诉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层次的职工群众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将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都置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下,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提供监督保证。

三是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监督职能。首先,必须提升国企纪检监察组织的地位。强化双重领导体制。即从党内和行政法规上明确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受企业党委和上一级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共同领导、且以上一级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为主,尤其在人事任免、查办案件工作方面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纪委主要负责人进入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内设机构负责人的职级应不低于、甚至略高于企业其它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级;其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应与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干部相同或略高。其次,改变国企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将国企内部职能相近、手段互补的纪委、监察室与审计室、法律顾问室等部门并为一体,成为新的纪检监察组织。其机构下辖纪检监察组、审计组、法律顾问组等,围绕共同的纪检监察工作目标,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在各基层单位及其党支部成员中选派、指定兼职纪检监察员。在工作上接受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指导,让他们在小范围内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这样做可使上下之间疏通信息反馈渠道,形成监督检查网络。其三,赋予国企纪检监察组织必要的权限。从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党章和参照《行政监察法》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权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除具备起码应有的监督权限外,还必须明确具备一定的检查权、调查权和建议权,一定的、直接的党纪政纪处分权。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具备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权,可以独立地管理控告和举报,独立地进行调查和审理,有效地维护法律和党纪政纪的严肃性,遏止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处罚权,即对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取得非法所得的企业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有权按照有关规定直接给予一定限度内的罚款、没收处罚,罚没的财物移交企业财务部门,并且同样也只需向本级主管部门备案而不需报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具备一定的经济处罚权,可以加强其权力和监督检查的手段,形成更为直接有效的威慑,使检查监督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以把好经营发展关,有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为重点,建立经营管理中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保障机制

同志曾指出,党在企业的政治领导权决不能丧失。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第32条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于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企业制度创新所形成的新观念与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发生强烈撞击与磨擦,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新矛盾、新问题,部分企业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了削弱。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适应企业的新形势、新变化,立足企业特点,积极改进党建工作,牢牢占领企业阵地,建立起国有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保障机制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参与意识。必须切实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认真解决企业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上认识不到位、思想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明确参与内容,规范参与方式。党组织参与决策,不是去包揽具体的行政事务,而是对涉及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方向、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职工较大的切身利益方面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的参与。参与决策的方式,必须改过去体制下的直接决策为依法将党组织的意志转化为决策,即通过党组织把握市场、驾驭市场能力,通过董事会中党员作用,通过董事会对党组织信赖等手段,实现党组织的意志转化。

第三,强化参与主体,拓宽参与途径。要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促进党组织参与决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拓宽参与渠道上要做到四点:一是集体参与。就是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对重大问题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例会参与。如党群部门通过参加有关生产会议,党政相互通报情况,对工作做出统筹安排;三是列席参与。就是通过参加企业行政领导办公会议和各种专业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思想引导作用。四是情感参与。党政之间要密切合作,经常沟通思想,融洽感情,通过日常的交往自然而然地传递彼此之间的意见和主张,融入决策的思维之中。

第四、建立参与制度,加强监督考核。为了保证企业党组织有效地参与决策,必须建立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厂长(经理)定期向董事会、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负责人重大问题决策碰头磋商制度、党委成员参加经理办公会制度等等。与此同时,要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监督考核办法,明确党委、纪委等有关部门在监督考核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使监督考核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以增强模范意识为重点,建立健全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非在岗党员虽然不在岗,但也是党的有生力量,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与党的形象密切相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非在岗党员,尽管他们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还是较大的影响,教育管理得当,可以发挥模范作用,对社会稳定,对企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反之,如管理教育不到位,其不当言行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国有企业非在岗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对企业的生存、稳定、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意义更大一些。为此,建立健全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十分必要。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应以充分发挥非在岗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先进性为原则,以关心和爱护非在岗党员为出发点,教育管理手段,使非在岗党员在社会生活中永保党的本色,发挥余热。

首先,要高度重视,规范管理。一是要将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企业党委工作的年度计划,纳入党务工作的日程;二是各级党群部门,要落实专、兼顾管理人员和专业活动经费;三是健全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档案,包括相关的个人资料,组织生活记录,流动情况和社会活动情况等等。使非在岗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关心与爱护之中。

其次,对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除了按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建立二项制度。一是建立通信联系制度。是建立通信联系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传达党内有关文件精神,使非在岗党员的思想不至于游离在党的宗旨和各项重大精神之外。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向非在岗党员寄送有关文件摘要、报纸和要求反馈的非在岗党员社会生活与思想状况调查表。二是建立上门走访制度。对于年老体弱和有特殊情况的非在岗党员,要定期上门走访,一方面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体现党组织的关怀。此外,要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要将非在岗党员的有关情介绍给非在岗党员所在地的社区党组织,以达到协同管理的目的。

第三,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开展学习强化活动。对于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和涉及非在岗党员的政策规定,要组织非在岗党员集中学习和座谈,使非在岗党员能够把握有关重大决定和政策规定的精神实质。二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非在岗党员,特别是离休、退休党员的文化娱乐活动一般都比较单调,而这一部分党员多半有老同志在一起聚一聚,乐一乐的愿望,因此,利用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寓教于乐。三是开展评先奖优活动。为了使非在岗党员宗旨意识不退、思想观念不退,鼓励离休、退休及退养党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激励退职、内退党员就业,发挥非在岗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非在岗党员中开展评先奖优活动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举措。具体办法是在基层党组织推荐评议、党群部门考核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表彰一批优秀离退休党员和优秀退职、内退党员。

总之,非在岗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可削弱,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加强非在岗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非在岗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