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 攻坚破难 粮企改革结硕果

时间:2022-03-27 12:47:00

导语:锐意改革 攻坚破难 粮企改革结硕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锐意改革 攻坚破难 粮企改革结硕果

——沐川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事迹

沐川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于2001年3月开始至2003年12月结束,历时2年零9个月,改制前,全县有4户国有粮食收储企业,4户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在职干部职工573人。由于粮食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经营不善,企业负债累累。2001年,县粮食局按照省、市、县有关粮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深入扎实地进行了粮食体制改革工作。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全县4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全部注销,4户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全部退出国有序列,新成立了1个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全系统573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实现了粮食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转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连续四年创收50多万元,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让全县粮食系统全体职工支持、参与改革。我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8个宣传工作组深入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以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和职工会、职代会、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的形式,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粮食体制改革的政策,帮助分析当前粮食企业发展形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行粮食企业改革重大意义,从而增强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深入调查、弄清家底。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前,粮企转制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对全县8户国有粮食转制企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摸底,通过查阅档案、听企业汇报和与职工座谈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资产、债务、实物、人员构成,安置费用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登记造册,准确翔实地掌握了企业的基本情况。针对原企业存在的各种经营负债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各种应付而未付费用的实际问题,专门成立了清算小组,对帐务进行了彻底清理和认定,解决积压多年的遗留问题。维护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粮食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3、反复论证、优化方案。一是积极与兄弟区县联系,吸取他们改革中好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县县情的改革可行之路。二是加强与体改办、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工商管理局、财政局、地税局、房管局和金融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妥善解决企业的负债、资产变现等难点问题。并征求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为细化改革方案提供了充实的依据。三是改革方案从起草到上报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进行反复推敲、反复论证,保证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原则、稳步推进。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补偿过程中统一标准,无论是原企业法人代表还是一般职工,一律按补偿标准和程序进行补偿,不搞特殊化,有效的促进了粮企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一是人企分离。从2001年3月至9月,历时半年,实行了在职职工全员身份了断,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保,符合内退条件的职工实行了内退。部分职工返聘上岗,未能竞争上岗的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二是企业重组经营。2003年12月,粮食企业实行转制,成立了粮油购销公司,原4个国有粮食企业转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返聘上岗职工全部解聘,领取安置补偿费和医疗补助费,返还上岗保证金。5年内内退职工全部移交社保,10年内内退职工一次性交纳至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费到社保局,并领取一次性至退休年龄的生活费,与原企业脱离关系。

二、取得的成果

1、创新方法、狠抓落实,维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粮企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创新工作方法,狠抓落实,维护企业改革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无上访的事件发生,有效的维护了系统稳定。一是摸底调查、把握关键。粮企转制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转制粮企的下岗职工登门到户的进行了摸底调查,对职工所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查,并登记造册,做到了“不遗一户、不缺一项”。二是加强沟通、寻求共识。对要上访的企业下岗职工,我们坚持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引导他们依法、依规、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对有特殊困难的下岗职工,采取其它方式和途径,尽量给予解决。凡是政策规定的,严格按照政策办,政策规定以外的,坚持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寻求理解、谋求共识。三是真情关怀、赢得理解。始终坚持把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控制在逐步化解而不是激化的状态,用够用活政策。在退休、养老、医疗保险等切身利益方面,坚持标准,不折不扣地执行。在个人生活方面,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了粮食职工情绪,促进了粮企改革的顺利完成。

2、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改革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入手,狠抓企业制度建设和粮食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增长。一是制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准则》,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行为。二是开展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了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主渠道作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完成购、销、储任务。四是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策略,科学谋划经营突破口,大力培育现有和潜在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多元化并进的发展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做好粮食市场占有率和现有仓储资源两篇文章,实现了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连续四年创收50多万元。

三、经验与体会

1、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敢于攻坚破难的精神是前提

我县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体制不顺管理粗放,人员臃肿,“大锅饭”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和经营,与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凸现,经济要发展、要腾飞,粮食企业就必须进行改革。但改革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无一不是重重障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在市粮食局的统一部署下,凭着我们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敢于攻坚破难的精神,打赢了粮食企业改革这一场硬战。

2、深入细致的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是基础

粮食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干部职工的思想是否统一是基础,只有耐心细致深入的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粮食企业体制改革才能有序进行。一是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对粮食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答疑解难,赢得干部职工对改革工作的支持。二是对有抵触情绪的职工,通过交心谈心等形式给他们讲政策,讲法律,做到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矛盾化解到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改革的阻力。三是不断加强了对各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让他们在政策理解和掌握运用方面更全面、更准确。在改革的实际行动上先行一步,在主动参与改革的同时,带动和引导企业内部职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和配合改革工作。

3、全力筹措粮改资金是条件

全力筹措粮改资金是粮食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大、最难的实际问题,全县粮食企业改革所需资金736万元,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筹措,解决资金缺口。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请示,争取到财政在粮食风险基金中拨款80万元用于转制。二是抓好资产变现。按照审计事务所评估价,以市场价格为参照,依照法律程序对国有粮食企业未作抵压的资产进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拍卖,资产拍卖变现587万元。三是企业全面清理职工欠账,用于职工一次性安置补偿。四是企业拆借资金弥补转制经费不足。

4、认真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是关键

结合省、市粮改政策和县域经济现状的实际,确定了经济补偿标准,兑现办法和资金补偿程序,在工作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无论原企业法人代表还是一般职工,都严格按照补偿标准和程序进行补偿,不搞特殊化。全员了断职工身份,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偿金和医疗补助金。对符合5年内内退人员按政策规定移交社保、10年内内退人员一次性发给生活费,交社保至本人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原企业脱离关系。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和转制期的内退退休人员移交社保,按社保相关规定支付社保金,从企业分离。由社保部门负责养老保险金、医疗费、抚恤费、丧葬费的管理发放。对供养人员根据有关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一次性发给包干供养费,了断供养关系,对接近供养时限的遗属子女,按实计算供养费到规定年龄。

5、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是保证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工作。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县政府专题召开了4次常务会议讨论制定粮食企业改制方案。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粮食局的指导下,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成立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粮食企业改革办公室,统一协调改革工作,对方案整体思路,相关政策的运用,具体可操作性及措施进行了明确,为整体改革科学规范、合理可行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政府分管领导和局导班子还亲临改革一线指挥、协调。同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纵观粮食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加强领导,搞好资源优化重组,才能激活企业机制,使企业转亏为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OO六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