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岗位成才途径初探
时间:2022-02-12 02:25:00
导语:女工岗位成才途径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女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我们xxxx工厂而言,女工占职工总数的47.34%一线生产岗位女工占83%以上。如何充分发挥好女工的作用,使更多的女工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为了保障女工的政治地位和合法权益,在《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条文中都规定了女工享有的权益和特殊利益。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维护女工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女职工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她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2001年,我们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用手册》100本,发至各班组的女工手中,组织全厂职工参加了河南省总工会开展的婚姻法答题;并以宣传《婚姻法》、《劳动法》等内容为专题,出黑板报2期共32块;厂工会还聘请法律事务所律师进行婚姻法现场咨询解答;我厂在局女工部开展的学习《婚姻法》活动中,获得二等奖。通过对《婚姻法》等法律的学习,广大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2、解放思想,大胆培养使用女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的口号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上。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对下属的培养不应以性别论英雄,这一点对女工岗位成才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心胸坦荡,从工作大局出发,唯贤任用,在入党、提干、奖励等方面,不但不能歧视女工,在同等条件下,还应优先考虑女工。在2001年天然气化工厂组建后的干部队伍配备中,我们从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的观点出发,聘任了一名女科级领导干部,两名女党支部书记。目前,我厂担任班长的女工有41人,占班组长总数的57%;有女党员34名,占党员总数的10.4%;女干部76名,占干部总数的20.8%。实践证明,重视对女工的培养和重用,更便于对女工的管理,利于调动女工生产积极性,进而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
3、为女工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女工在生产岗位上做出成绩并不难,关键是要注重发挥好她们的特长,针对女工特点多开展一些有益的劳动竞赛活动,如目前油田大力开展的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当“岗位明星”活动,“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岗位能手比赛以及“学技术、练硬功、创效益、比贡献”等活动,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男女对手技术比武擂台赛、“女杰杯”(或“巾帼杯”等)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女工展示技能、提高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
4、注重帮助女工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女工要想在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由于企业的公平竞争机制还不完善,加之传统观念和女工生理特点的影响,女工相对于男职工而言在企业中仍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女工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管理技能、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的学习,通过读书自学活动或报考各种函大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通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技术素质。只有成为工作中的强者,才能成为竞争中的胜者。在这方面,我们一是鼓励女工自学成才,二是通过女工组织统筹安排。2001年,我们开办了周末女工家庭学校,邀请有关专家授课,从心理学、女性自我修饰、家庭烹饪等方面培养女工广泛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女工自信心。
5、教育引导女工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枷锁。虽然女性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封建思想和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往往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要针对女职工的特点,经常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摆脱旧的观念的束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6、妥善处理好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女工岗位成才的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已成家的女性,往往在家庭与事业中处于两难的选择。要教育女工正确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搞好角色的迅速转换。进入工作岗位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决不把家庭的问题带到岗位上去想,更不能把岗位当成忙完家务后的休整点。要深化思想道德教育,不但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使夫妻双方事业上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家务事共同承担,使夫妻双方都能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对家庭有困难的女工,组织上应伸出援助之手予以解决。2001年,我们厂女工组织牵线搭桥,成立了3个姐妹帮扶组,每组帮扶一名特困女工,平时常探望,节日必慰问,为困难女工送去了关怀和温暖,激发了她们热爱生活、扎实工作、岗位成才的热情。
- 上一篇: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对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