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2-12 11:41:00
导语:基层水利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水利是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入发育,观念不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基层水利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改革作为水利发展的动力,不断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千方百计落实改革政策,积极探索基层水利持续健康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不断创新治水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水利发展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始终把改革思路、创新理念作为水利改革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省厅为主导、市局为纽带、县局为基础、水管单位为延伸,以部党组一系列治水新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采取会议传达、专题讲座、培训提高等措施,不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思路。坚持将新的治水理念与湖北水利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完善,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治水新思路。我们提出的坚持“五个同时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汛与抗旱、建设与管理、依法治水与科学治水、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构筑“三大保障体系”(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总体思路,较好地融汇了新的治水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采纳。二是搞好规划。坚持用新的治水理念指导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在动员组织全省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对编制人员进行了以科学发展观、新的治水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培训,并组织到沿海省份考察学习,开展规划思路专题咨询论证,最近,又召开十一五规划技术研讨会,以会代训,统一编制理念,明确编制思路。三是科学布局。研究确定了湖北水利发展“一点两线三区”的总体布局。“一点”就是大武汉,做大做好以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为核心的大都市水文章,以此为龙头,辐射带动全省水利发展;“两线”就是长江、汉江,继续强化长江综合治理,突出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试点建设,以提高“两线”的综合防洪能力为重点,搞好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三区”就是将全省分为平原湖区、丘岗地区和山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解决水问题。目前,我省正积极实施新的治水思路和布局,以推动湖北水利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新路子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新体制,逐步形成“两轮驱动”的新格局。一方面,坚持水利的公益性,继续走公共财政供养的路子,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在水利国债项目建设需要大额配套资金的情况下,我省最近几年水利公共投入不仅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去年省政府将安排定补堤防建设的3000万元改为常补,增加基建投入,今年正在研究增加省水利基建投资问题;为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省政府决定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筹集5亿元资金,大力加强粮食主产区灌排体系和高产农田建设,并明确规定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不少于40%。另一方面,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出现的主体缺位、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倡导走“三民水利”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民主谋水利。坚持“利益共同、干所急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改变依靠行政手段定项目、定指标、定任务的传统做法,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办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组织方式与投入问题。二是民营兴水利。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谁建、谁有、谁用、谁管”的原则,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利益驱动为纽带,吸纳民间资金为资本,转化民间土地、物资、人力、技术等资源为资本,共同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资源市场。目前,全省民营水利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中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十分火爆。全省在建和协议开发民资水电项目总投资达148亿元,装机达206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以来建设装机的总和。三是民众干水利。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民主、行政、市场手段一起上,通过深入发动、周密组织、严格督办,取得了良好成效,不少地方再现了多年少有的万人干水利的大场面。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粮食主产县暂时保留“两工”,并主要用于水利建设。前不久,我们又报请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大力促进“三民水利”发展的通知》,对“三民水利”的规划布局、质量监控、管理机制、投入政策、用工管理、组织领导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对引导、规范和促进全省“三民水利”健康发展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狠抓水利三项改革,努力完善基层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水管单位体制、水价和乡镇水利(水保)站“三项改革”,是事关基层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及水管单位良性运行的长远大计。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像抓防汛抗旱和工程建设一样狠抓水利“三项改革”,确定了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办好试点、积累经验,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改革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
第一,知难而进地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湖北水管单位众多,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繁重。为此,我们采取专班负责、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办好试点、稳步推进等步骤和方法,精心组织实施,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较好。目前,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的16个市(州)已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实施;全省589个水管单位已有42个完成定性定编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省管9个单位已完成5个,1个定性为公益性、4个定性为准公益性,省市4个共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已累计定编5474个;剩下4个省管水库管理单位定性定编方案报省政府待批;部试点单位漳河工程管理局和樊口泵站管理处已完成定性定编并落实了有关经费,内部改革已全面展开;16个省级试点单位都制定了工作计划,有5个单位的改革方案报当地政府待批。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四点体会。一是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改革是利益的调整,肯定是难事。尤其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更是难上加难,但又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把统一思想认识放在第一位,克难攻坚抓改革,理直气壮抓改革,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观望。二是必须带头公关,争取支持。为争取政策、编制、经费等,我们反复向省领导、厅局领导甚至厅局部门负责人汇报情况、解释说明,一次不行,下次再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的信念就是“不为个人私利,只为事业发展,个人没有什么失面子的事”。同时,厅领导还利用到地方检查工作之机,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协商有关事宜,推动地方水管体制改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必须办好试点,树立样板。试点办好了,可起到极好的引导推动作用。四是必须讲进度,求质量。进度固然重要,质量更要保证。针对有些地方为求进度,违背实际、不讲质量的现象,我们及时制止,甚至不惜推倒重来。在出台省级改革方案时,为一条保险政策问题,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协调一个多月,为维修养护经费政策问题,与省财政厅协调了近两个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质量。
第二,以点带面地推动农业水价改革。我们坚持既减轻农民不合理水费负担,又有利于供水单位良性运行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水价改革。一是合理确定定价范围。参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出台的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我省出台的办法不仅包括了供水价格,还延伸到排水水价,解决了排涝水费收取问题。二是科学确定末级渠系水价构成。我省测算的末级渠系水价中,除干支渠供水成本水价外,还附加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群管费及渠道维修费,以利于渠道维修养护、长期利用。三是因地制宜办好试点。我们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经过认真筛选,选择了漳河等4个大型水库灌区作为农业水价改革试点,抽调精兵强将进驻现场,重点实施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签订水利工程供用水合同、加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等改革,为全省水价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资鉴。四是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全省农民用水者协会如雨后春笋,仅72个大中型灌区就组建了767个,参与农户达32.9万户,控制灌溉面积208万亩。在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三条,即以水系、渠系为单元组建协会;协会必须海选产生,不能与村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协会代收水费中必须附加群管费和渠道维修费。这样,就保证了协会的独立性、能动性,使其能够在末级渠系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全省水价改革工作初见成效,七大水库灌区“两部制”水价重新核定工作已经结束,各地积极探索以计量收费为主体的多元化水价制度,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的新型用水管水组织和科学的水价机制逐步形成。通过实施水价改革,试点改革单位水费实收率达80-90%,比改革前提高近20个百分点,用水户水费负担减少近20%,实现了双赢。
第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水利站改革。顺应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大势,按照抢抓机遇、理顺体制、转换机制、搭建平台、增强活力、促进发展的要求,我们在组织了三次大的调研活动基础上,根据湖区、丘陵、山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订改革方案,确定乡镇水利站改革模式。在具体操作上,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建立基层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择优选用人才,配好乡镇水利助理员,落实有关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二是把搭建服务平台作为关键,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技术服务实体,承担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任务,以及农业生产和生活供水等经营服务项目。三是积极争取防汛任务重的县市保留水利站或设县市水利局派出机构。省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就此展开专题调研。目前,全省乡镇水利(水保)站改革正稳步推进,不少地方已完成调研和方案制订,有的地方已开始试点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实施改革,将为基层水利发展提供可靠的机构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在狠抓水利建设与管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一是狠抓水利企业改制脱钩工作。通过下放管理、撤并改制、股份合作、整体出售等方式,我厅直属8家企业和4家经济实体已全部改制脱钩,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全省水利企业改制脱钩面达到90%以上。这为实现水利管理主辅分离、剥离行业办社会功能,迈出了坚实步伐。二是狠抓基层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按照“明晰所有权,出让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积极开展基层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基层水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三是狠抓国有水利资产营运管理。对大规模堤防建成形成的巨大资产,我们在确权划界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鼓励管理单位在允许范围内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实施内外平台林权、草权改革,既为分流富余人员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管理单位良性运行;在中小水电建设管理上,搞好清产核资,核定省级资本金2.5亿元,并采取委托省地方电力公司经营管理,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滚动开发的格局。
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省水利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任务还很重。我们决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硬化措施、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基层水利发展,为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一号文件”开启“反哺时代”
- 下一篇: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