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2-11 10:51:00
导语:乡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成果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拓思路,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上阿图什乡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4211”工作机制规范运作、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双语”学习以及党员电化教育等工作中,始终做到“重落实”、“求创新”,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力的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将一些微薄之见,浅谈如下:
一、规范运作“4211”工作机制,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按照自治区《关于在南疆四地州边远乡镇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上阿图什乡本着从建立一支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的机关干部队伍出发,积极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运作过程中,按照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大块正常运转。党建党政综合办主要负责纪律检查、组织建设、干部党员培训、群众团体、综合协调、文秘翻译、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农、林、牧、企业以及水利、农机、农技等方面的引导、服务、协调工作。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办主要负责政法、社会治安、宗教事务管理、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各办公室主任均由乡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乡政府副职担任。各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开展工作(农忙、抗洪抢险等特殊情况除外),始终保证有两班人员在岗。轮岗两个组与轮训、轮休的两组人员实行10天一轮换,轮训和轮休组每5天一轮,确保了每名干部经过10天辛勤工作后有5天的休整时间。积极理顺与站(所)的关系,正确调整站(所)管理体制,将站所干部也纳入了“4211”工作机制。全乡各站(所)都能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确保“4211”工作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条件。在推行“4211”工作机制中,乡党委针对干部业余生活枯燥,部分干部不愿在乡里居住的现象,从优化“五小工程”入手,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留身留心。一是建立机关食堂。保证乡机关干部一日三餐或加班工作之后能够吃上经济实惠的家常便饭,乡机关派专人种植菜地,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改善住宿条件。上阿图什乡经过多方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盖起了一幢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宿舍楼,设施齐全。筹资购买了太阳能淋浴器,让乡机关干部工作一天后能洗上热水澡。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建立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21150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为机关干部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二)订制度。乡党委为充分发挥“五小工程”作用,建立了三项制度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乡领导干部值班制度。规定乡领导干部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日期间不得私自回家,必须居住在乡里。双休日、节假日必须有领导干部值班,党政主要领导家属在异地居住的,轮流回家休息。二是实行晚间学习制度,开办干部理论夜校,组织干部学政治、学业务、学技能,不断提高乡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乡干部的业余生活。三是实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终由机关普通干部、农民党员、群众代表对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列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三)抓教育。乡党委针对在推行“4211”工作机制中一些干部认为现在乡镇干部异乡交流频繁,在某一个乡镇安家不现实,“八小时”之外时间属自由支配,晚上回城住,完全是个人的私事等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宗旨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同时将推行“4211”工作机制与机关作风整顿相结合,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干部从思想上端正对“4211”工作机制的认识,为全面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勤检查。乡党委成立了督查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一是电话抽查。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包村在岗在位情况。二是主要领导对包村情况检查。每月至少检查2次,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乡党委。三是督查组进行不定期暗访检查。
二、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经济要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基层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近几年来,上阿图什乡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一项基础工程,狠抓不放。注重体制创新和思路创新,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大力开展“告别空壳村,建设小康村”活动,立足和挖掘资源优势,盘活现有资产,在种、养殖业上下工夫,在农副产品加工和管理上下工夫,努力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
(一)因地制宜选好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0年乡党委提出了“优化种植业,大力发展园艺业,不断壮大畜牧业、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发展。2000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9.5万元,财政收入为106万元;2001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8万元,财政收入为108万元;2002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54万元,财政收入为111.94万元。几年来,乡党委以彻底消灭“空壳村”为重点,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已达到16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积累在8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积累在10万元以上的村已达到5个。2003年,在“自治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和“自治州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乡党委又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赛牛会”的召开,有力地激发了农牧民发展养牛业的积极性。在市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乡党委确定了“强攻畜牧业,规模林果业,调优种植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五期间实现4万亩优质杏树进大田、万头奶牛工程、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现代畜牧业,“引”增收
按照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要求,抓好牲畜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畜群结构调整和疫病防治等工作。以项目为带动,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借鉴成熟的生产管理、市场销路,迅速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上阿图什乡现拥有专业养殖户420户,专业养禽户66户,初步形成养殖小区3个。200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畜牧兽医站引进多种优良畜禽,建立了纯种繁育基地。
2、规模发展林果业,“带”增收
采用粮果间作、果草间作、果菜间作等形式扩大优质特色林果、园艺栽种面积。4万亩杏树进大田的目标已完成3.7万亩,杏树以栽种优质赛买提杏为主。同时,做好老果园的嫁接改良工作。在阿克买拉建成3000亩葡萄基地。目前,全乡示范基地已达20多个。
3、优化种植业,“助”增收
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积极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2003年计划种植小麦3.5万亩,实际完成4.01万亩,其中83—171优质小麦3.8万亩。2004年,“三夏”复播引进承玉6号、SC—704等优良品种。
4、小城镇建设,“活”增收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发挥特色、搞好试点规范”的要求,对全乡各站(所)、学校、住宅、公共设施、商业区等进行全面规划。今年,对乡机关大院经过绿化、打地平、新修大门,达到了绿化、美化、硬化的标准。有线电视已入户1507户,自来水入户2298户,乡村道路铺设柏油53公里。
5、劳务输出,“促”增收
通过成立劳务输出办公室,组织富余劳动力到北疆拾棉花、捡西红柿等,每年输出富余劳力3000多人次,年均实现劳务创收450多万元。
三、选贤任能抓好村级两委班子,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村党支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农民群众的领导者,只有将村级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增强,才能真正作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阿图什乡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
(一)抓住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有利时机,加强引导,使群众正确把握选人的“尺子”
通过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利用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干部应具备的标准和要求,使广大群众明白如何选人,选什么样的人。特别在预选候选人前,除把选举的方法和程序告知选民外,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摸清村情民意,找准切入点,认真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行模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懂汉语、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乡党委按照“八不选”的标准把好资格审查关,八不选即:违法乱纪的人不选;办事不公的人不选;有经济问题的人不选;思想守旧的人不选;没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人不选;受过刑事、民事、党纪、政纪处分的人不选;心术不正、利欲熏心的人不选;身体不能胜任的人不选。群众反应强烈、工作能力不强的村领导班子,上阿图什乡采取选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的做法。2003年,对白依沙克、栏杆、尧勒其拉三个村的支部书记;栏杆、博斯坦、迪汗拉三个村的村长;吾提亚克、塔库提、依克沙克、拉依勒克、卡尔湖、铁提尔、白依沙克、亚孜路的支部副书记;亚孜路、栏杆、卡依拉克三个村的村长助理进行了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2002年,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2003年,我乡结合实际,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三是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四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几年来,为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16个村实行了会计委派制。2003年上阿图什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综合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重点突出,加强教育。
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认真落实“”制度的基础上,以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采取集中辅导、参观考察、电化教育等形式,在党员中重点开展了党的方针政策、党性宗旨、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并根据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差异,突出重点,分层施教。对思想保守、无创新精神的党员采用集中办班、用身边的人和事及新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使他们学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
(二)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双培双带”活动有机结合
1、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把“双培双带”工程纳入了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考核考评办法,把“双培双带”工程与干部党员的政绩考核相挂钩,明确了乡村党组织负责人搞好“双培双带”工程的责任。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承担的职责任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抓好本职工作。全乡形成了由乡党委统一领导,书记牵头总抓,各村、站(所)广泛参与,乡党委和村支部具体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不断提高“双培双带”对象的整体素质。乡党委对农村党员采取科技培训强素质、外出学习开眼界、调整结构理思路、提供项目促发展等措施,使他们尽快成为种、养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对致富带头人采取政治学习培训、党员结对帮、指定支委带等措施,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以来,全乡共举办“双培双带”主题培训班20多场(次),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1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700多人(次)。
3、开展结对帮扶,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农民党员和致富能人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致富能人帮带党员,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党员帮带致富能人,引导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在政治上进步。目前,全乡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子200多对,经结对帮带,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的有10多人,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的有20多人。另一方面组织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开展了二帮一“结对子”活动,以党员为桥梁、纽带,为致富能人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教育致富能人不忘乡亲,共同发展,引导贫困户鼓足信心,脱离贫困,党员和致富能人共同为贫困户确定致富目标,进行精神、物质帮扶。目前,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帮扶贫困户50多户。
4、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推动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确定了8个村党支部作为“双培双带”工程联系点、示范点,确定示范项目12项,确定20多名科级干部包村,乡下派80多名机关干部到示范点重点帮扶。乡、村党组织先后为示范点、示范项目建设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典型投入扶持资金50多万元,建成党群共富示范点12个,培养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党员典型8个,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典型10个,这些典型为“双培双带”工程的深入实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提高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队伍中致富带头人群体的壮大为村级班子建设储备和提供了优秀的后备干部。通过双向培养,党员队伍中致富能手数量迅速扩大,绝大多数农民党员成为实践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闯市场、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农村党员在小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了“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喜人局面。
(三)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上阿图什乡现有养殖、运输、干果加工等协会,依托专业协会建立党群共同致富联营体,通过支部加协会的做法,引导党员在主导产业发展中找准位置,在带领群众奔小康中做表率。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使党员在党群共富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
(四)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
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青年农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五、加强干部的“双语”培训
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除采取集中培训外,还采取进村入户,每人建立10个联系户(每个星期至少到联系户家中去一次,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交流,了解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双语”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到兵团、北疆挂职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异地挂职前必须参加4—6个月的汉语基础强化培训班,学习效果显著。挂职回来后,为防止口语水平下降,让他们与汉族同志结成工作对子,一块开展工作。通过定期测试,全乡干部培训合格率均达到了95%以上,80%干部的能进行“双语”会话。
六、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开拓创新,实现新时期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跨越式发展
上阿图什乡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提高质量,加强管理,面向基层,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构筑了完善的播放网络,建设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化队伍,使基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中心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工作到位
乡党委为抓好党员电化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由9人组成的党员电教领导小组。同时提出了“两个注重”即:注重党员电教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党员电教设备的基础建设,成立了1个乡党员电教播放站,17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
(二)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从人力上,选派硬手。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对党员电教工作熟悉的干部充实到村级电教点。其次从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乡党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资2万元为各电教点购买了VCD、话筒等电教设备。
(三)强化培训,提高电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为了适应党员电教基地化建设的需要,乡党委组织电教员培训班,“逼”着基层电教人员学业务、学理论、学知识,“督”着有关领导抓培训、抓管理,同时安排各村电教人员外出学习,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
(四)倡导电教创新,内容向多样化转化
在开展党员电教工作中,上阿图什乡注重利用电教片为广大党员提供寻找信息的空间,争取做到让广大党员足不出户,就能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先后组织各站(所)、各村、学校党员分批观看了《新疆党员电教(农村版)》、《中国西域》、《党的光辉照新疆》、《农作物栽培》等电教片。充分发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专门开设了《党的知识》、《农牧民课堂》、《四五普法知识》、《科技之冬》等专题讲座。并在每周定时播放两次以科技知识、先进党员事迹为主题的影片。
(五)注重效果,抓好电教片播放和收看工作
为了增强播放收看工作效果,扩大教材资源,乡党委及时购买各种有积极意义的电教片,并向基层电教点供片。同时,建立健全党员电教工作站片库管理制度,建立各类登记表册,做到专柜存放,专人负责,疏通了供片渠道。为丰富电教片的内容,有的站点除了组织部的供片以外,还通过宣传、纪检等部门引进一部分电教片,拓宽了片源渠道,实现片库共享。
(六)抓好典型示范,发挥辐射作用
为了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致富本领,乡党委建立了尧勒其拉村、奥提亚克村、迪汗拉村三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25户电教培训示范户。
(七)贴近“三农”需要,热忱服务农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贴近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一直是上阿图什乡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重点。今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又购买了农、林、牧等方面的科教片,发放给各播放点,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总之,上阿图什乡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通过此次经验交流会,我们真诚地希望兄弟单位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 上一篇:乡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 下一篇: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