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2-11-27 09:46:39
导语: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项目任务
2020年,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指导性任务为409人。其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1人,专业生产型及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训288人,参训农民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二、补助对象
经过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可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承担实训任务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三、补助标准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不少于120学时,按人均3500元标准进行补助;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训不少于40学时,按人均1200元左右标准进行补助。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按所属类型即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或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标准进行补助。
四、资金管理
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田间学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过程的支出。主要包括招生、培训、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宣传以及管理人员、教师等参加业务培训的支出。教材购置费用原则上不超过补助资金的3%,纳入中高职学历教育的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10%。跟踪服务留存费用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5%。
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有关问题可参照吉财党群〔2019〕162号文件、吉财党群〔2017〕1059号文件执行。
五、遴选标准
1.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连续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年龄不超过55周岁。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重点面向稳定在本乡本土为农业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提供产业技术或服务支持,或本人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或加工等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3.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重点面向2018年、2019年已培训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再次培训。
同时,特别要加强受肺炎疫情影响的留乡人员培训,帮助其就地就近就业。
六、实施进度
(一)分解落实培训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认定培训机构并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负责编制《市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并填写《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县名额分解表》(附件1),于9月20日之前报省里备案。
(二)认定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由市农业农村局认定。必须是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或教师队伍的公办教育培训或农技推广机构。认定培训机构要遵循自愿申报和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并向社会公示。凡申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和单位要填报《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机构认定审批表》(附件2),由市农业农村局审核盖章后报省阳光办备案。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县级实训基地,也可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工作。开展田间学苑培训模式试点,依托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其他运行规范、设施设备齐全、承担意愿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田间学苑”。主要承担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总培训人数100人,每次培训任务不超过50人,由各培训机构申报,省农业农村厅认定。
(三)遴选培训对象
各培训机构要结合实际,根据我市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的遴选标准遴选学员,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同时要组织培训对象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报名参加培训。
(四)开展培训指导
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型和数量,培训机构要科学论证、精心制定培育计划,并经市农业农村局确认后组织实施。
2.设置培育课程。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市农业实际和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按省里制定的培训大纲执行,培训机构要科学合理设置培育课程,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线上学习时间不能少于总学时的1/10。
3.确定培训师资。要加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省阳光办会根据培训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全省培训师资库。各培训机构应在省级师资库中根据专业课程选择师资,从师资库内选择率应达90%以上,原则上不再聘任师资库以外的教师授课。培训机构要为聘请聘任的专家或教师颁发授课证,授课教师须佩戴授课证授课。省阳光办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师资库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并有计划地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定期开展师资评定考核,鼓励“双师型”教师任用。
4.优选培训教材。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各培训机构以选择省里推荐教材为主,教材选用的原则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权威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避免过多过杂。
5.规范班级管理。各培训机构要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各培训班要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要成立班委会,建立微信群,加强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培训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
6.做好考试考核。对不同类型的高素质农民每期培训结束时,培训机构都要组织参训农民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实训考核,并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云上智农”平台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对考试考核合格者要颁发《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
7.加强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发证、监管、后续指导服务等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照农业部高素质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填写《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台账》(附件3)和《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训台账》(附件4),使培训工作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市农业农村局和培训机构应按照《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建档。
8.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利用“12316”、“12582”专家热线和吉农科教云平台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培训机构要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训对象要求定期指导服务,并能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
七、监管措施
(一)启动申请。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启动前7天要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交申请和培训计划,并填写《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办班申请表》(附件5)和《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办班计划表》(附件6),待确认后组织实施。
(二)日常监管管理。在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派人到现场核查,并邀请审计或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现场核查后填写《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培训现场核查表》(附件7)。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采取不同方式和手段进行随时抽查,做好监管记录。
(三)检查验收。培训机构完成相关任务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根据培育机构的申请组织检查验收工作,填写《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检查验收表》(附件8)。
(四)实施农民满意度在线评价。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云上智农”平台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逐步形成以农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高线上评价覆盖率。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确保培训过程全程可追溯。
八、实施要求
(一)明确工作思路。2020年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省培育一批覆盖所有乡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按照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大类设计课程内容。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例如绿色发展等)、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例如: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航化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技术、鲜食玉米生产技术等)、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休闲农业、厕所维修技术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各门课程学时安排,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见附件9)执行。
(三)灵活确定培训形式。根据疫情防控情况,优化组织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案例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强化实训实践,组织农民学员到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在实战环境中提升能力水平,确保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实训教学达到3天。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管理,运用好培训形成的大数据,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建设,确保线上培训质量。
(四)抓好培训组织。一要按规定程序实施。我省已制定了《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管理规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纲》,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也已制定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各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请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二要加强系统应用。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是开展教育培训和数据统计考核的基础平台,各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时,必须从数据库中提取培训对象进行组班、培训、评价和上报。
(五)做好学历教育融合。一是做好中职教育融合工作。要牢牢抓住农民培训项目实施的有力契机,精心遴选一批优秀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把项目培训内容和课时纳入中职教育体系,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中等职业人才。二是做好高职教育融合工作。各培训机构要大力动员和鼓励培训过的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高职教育,可以积极同涉农高职院校进行联合,把项目培训内容和课时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合力培育具有高职学历的高素质农民。
(六)强化舆论宣传。各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注意挖掘和培树典型案例,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培育模式,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省新型职业农民网、省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网等进行推介宣传。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及时报送先进典型等信息,每年每个培训机构至少4篇信息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遴选一批农民致富带富先进典型,打造一批优质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和田间学苑,推介一批高水平名师和高素质农民典型代表,营造良好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我市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机制创新、师资选派等工作,推动对高素质农民队伍的规范管理和支持政策的落实,并成立了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
- 上一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检查验收方案
- 下一篇:林业局行政执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