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时间:2022-10-20 10:27:05
导语: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贯彻落实《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33469-2016),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我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为耕地质量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对我市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全面掌握全市耕地质量现状,查清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策与建议,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各乡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样采集等基础调查工作,农业总站负责全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并形成耕地质量评价报告。
二、资金分配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土样采集、化验等费用。具体如下:
1、土样采集1.9万元。用于采集、处理、报送土样时产生的雇用向导费、雇工费、雇车费、午餐补助、包装费、小型器械购置等费用。共计236个土样,每个土样费用平均80元。
2、委托化验8.1万元。必检项目包括:容重、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8项常规项目。并在样品中选择50%的数量,进行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8项中微量元素和铬、镉、铅、砷、汞5项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布设调查采样点。以国土部门的最新耕地面积数为准,按照每1万亩耕地不少于1个调查点的密度设置耕地质量调查点,调查点位应尽量与上一年调查点位一致,确保延续性和可比性。调查点位要覆盖本区域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属、大的土种),分布均匀,代表性强;调查点应与测土配方施肥取土样点、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域监测点、轮作试点区域监测点等相结合,避免重复设点、重复采样。
(二)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按照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耕地质量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在平台使用的工作空间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有工作空间数据可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参数进行转换。
(三)做好耕地质量等级信息。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的要求,在每年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基础上,建立每5年一次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制度,为耕地质量保护和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四)落实耕地质量保护责任。各地要充分应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考核、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和耕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四、具体工作内容
(一)认真开展土壤样品检测。土壤样品检测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目前我市不具备检测能力,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检。根据省站对承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能力考核结果,在通过考核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商定检测需求,签订检测委托合同。并采取加已知数值样或加重复样等措施对承检机构质量控制。数据出具后应进行审核,结合当地耕地历史数据进行判断分析,异常值要进行复测确认,确保准确性。
(二)应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应采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里东北区的指标权重、指标隶属函数和等级划分指数进行评价和划分耕地质量等级。
(三)完成与同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与对接。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9号)和《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吉国土调查办法〔2019〕19号)要求,在完成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数据库和工作空间的基础上,及时将最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结果标注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图上,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四)开展耕地清洁程度调查评价。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计算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并进行土壤清洁度评价(清洁程度评价不做插值,只做点位超标率评价)。对判定为轻度污染、重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耕地,应明确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类型,提出耕地限制性使用意见和种植作物调整建议。(“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见附件1)。
(五)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在调查评价工作中,要加强与统计、发展改革、财政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更新自然资产负债表、占用补充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项目任务里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
(六)按时报送信息。要按照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各项数据要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2021年6月底前将耕地质量等级信息报送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五、进度安排
(一)2020年7-8月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二)2020年9-11月完成耕地质量调查点位确定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
(三)2020年12月-2021年5月,完成土壤样品检测分析;
(四)2021年6月底前,将耕地质量调查数据录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点位图和评价单元图等评价前期相关工作。依据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工作,将评价成果生成工作空间文件(.cws文件)后上报市(州)土肥技术推广单位(采用光盘方式上报,注意保密,不得网络传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是农业部门履行耕地质量监测保护职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按期完成。
(二)设置专职人员。各单位要确定1-2名土壤专业并且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统计工作,要保障人员稳定性和工作延续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统一评价系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统一使用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下载网址)。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数据库,并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工程,生成工作空间文件(.cws格式)。
(四)加强技术培训。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土肥站有关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以及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调查评价人员技术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评价成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重要性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上一篇:商务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