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时间:2022-09-01 08:45:08
导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充分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职能作用,按照〈中共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省、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统一完整、科学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为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提供财税制度保障。
(二)基本思路。一是坚持依法理财。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完善财税法规制度体系,将财政运行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明确各级事权。在国家调整并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基础上,合理划分并明确事权范围,促进各级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促进资本要素合理流动,夯实县财力基础。四是优化税收负担,改进税收征管体制,调整县税收分享比例。五是强化预算约束。逐步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依法接受县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民主理财,建设阳光财政、法治政府。六是提高资金绩效。推进科学理财和绩效预算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加大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保障县委、县政府实施重大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协调区域发展能力,切实保护县合法利益,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四是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着眼长远,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推进构建有利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协同推进财税与其他改革。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使财税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二、主要内容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四本预算”,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范围,做到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统筹力度,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超当年收入30%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到2020年,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清理规范重点支出,认真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农业等重点领域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按照上级费改税的规定,稳步推进水资源税、环境资源税等的起征工作。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2.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扩大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要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尤其是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要全部公开。积极推进财政惠民政策和政府债务公开。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算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部门预决算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3.改进预算编制方式。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预算管理理念。突出管控重点,一般公共预算审核的重点由收入安排、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绩效管理拓展。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支出预决算的同时,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科学预测收入预算,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强化依法征税。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一般公共预算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消减支出实现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出现超收,结转下年安排;如出现短收,通过消减支出实现平衡。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强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各部门规划中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要与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相衔接。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4.深化绩效预算改革。全面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加强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设定绩效目标,完善以绩效目标为依据的预算决策机制,强化结果导向,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过程监控,加大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力度,动态优化预算支出,通过支出过程控制提升绩效。重点推进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5.推进专项资金改革。全面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对执行到期、功能模糊、绩效不高予以取消,对用途趋同、投向重复、规模较小的予以归并,对政策对象交叉、区域范围重叠的予以调整,形成“投向集中、重点突出、控制有力、结构优化、分配科学、管理有序”的专项资金管理格局。加大统筹整合使用力度,按照“规划引领、渠道不变、重点突破、注重绩效”的原则,制定全县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指导意见,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做好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分配决策机制,全面实施绩效分配。加强重点领域重大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民生政策资金的管理监督,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分配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6.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管所、财政供养人员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结构。推进建立“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预算安排的审核控制机制,构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强化部门一般性支出管理控制主体责任,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预算追加,规范项目经费使用范围,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7.改革财政支持方式。构建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按照以事定费原则,坚持“分类分层、创新机制、动态调整、绩效挂钩”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经费供给模式改革。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按照州委、州政府“保运转、保民生、转变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和“直接变间接、分散变集中、资金变基金”的原则,制定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精准性、实效性;落实
“六大战略”财政奖补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激励作用;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产业发展,促进财政资金与其他资本的有效融合;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基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设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转贷资金;加大金融机构奖补,激励增加定向贷款,促进扩大信贷增量,改善基础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健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扩面增项,推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建立完善公共领域社会投入机制。制定全县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
(ppp)模式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按照“政府统筹、财政牵头、部门协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打基础、建机制、强宣传、推项目,稳步有序开展全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8.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未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得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必须出台的政策,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加快预算下达,按照预算法等规定时限及时分配下达预算资金。规范预算调整,以预算执行中期评估为基础,在财力允许范围内按轻重缓急原则,每个年度进行不超过二次集中预算调整。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项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加强财政存量资金、上级安排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和项目净结余,一律不再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现有财政专户除按规定经批准予以保留的外,其余专户全部撤销;规范和清理财政借垫款,继续全面开展清理处置财政借垫款工作,对所有财政借垫款进行全面清理甄别,按照“依法合规、分类处置”的原则,制定借款处置方案;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资产配置标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二)建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完善政府财政收支划分。在国家调整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州上统一安排,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严格落实按企业行政隶属关系分享企业所得税政策,实行按比例分享企业所得税。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2.完善县税收分享机制。坚持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变,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合理统一原则,规范县税收分享制度。根据《藏族自治州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建立跨区域项目的财税利益分配机制。
责任单位: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3.严格落实转移支付制度。在保证县基本财力保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按照“奖勤”的原则,对税收收入增长快的部门给予激励性补助;按照“协调发展”的原则,对财力较弱的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三)完善税收制度
1.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制度改革,加大调节力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规范税收秩序,公平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2.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深入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事项外,安排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四)规范乡村财务管理
1.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制定《县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方案》,在2020年前完成全县12各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12乡镇。
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定《县互联网+精准扶贫记账方案》,在2018年启动全县127个行政村财务互联网+精准扶贫记账,同时健全村级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处理程序,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事务管理民主化,为全县“乡村振兴”行动提供重要保障。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12乡镇。
(五)严肃财经纪律
1.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格遵守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完善财税法规制度体系,健全规范理财行为的制度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规范理财行为的制度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依法行使行政决策权和财政管理权。加强财政收入管理,依法依规及时足额组织收入,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执行国家津贴补贴政策,严禁违规乱发钱物。实行财政资金风险综合防控,严禁虚列支出、挤占挪用和骗取套取财政资金,严格违纪违规问责惩戒,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2.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推进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依法实施债务计划和审批管理,实行债务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债务资金必须严格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建立控债化债机制,将新增债务情况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建立完善债务管理绩效考核问责机制。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级相关各部门。
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重点领域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监督检查成果运用,严肃追究违纪违规责任。规范财政决策程序,推进财政民主决策。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
- 上一篇:“吃空饷”专项治理方案
- 下一篇:农村厕所污水治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