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03 09:36:16

导语: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通过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以下简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处置,努力做到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着力提高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力争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

二、工作要求

(一)风险信息收集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一要明确各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收集风险信息工作的要求和职责;二要建立相关业务部门风险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三要积极探索与现有监管制度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区域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等现有监管措施收集风险信息;四要及时处理风险信息,需要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和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2、结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实际,风险信息来源主要有:各级质监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抽查过程及结果信息;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产品检验和证后监管工作信息;各级检验机构日常检验工作信息;各级质监部门开展的年审、巡查、回访和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信息;有关部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反映的信息;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投诉举报信息;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信息;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调查结论等相关信息;各类媒体网络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报导信息。

(二)风险信息分级规范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一级风险信息

已经造成人员伤亡的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但影响地域广泛,波及范围超出省级行政区域,受到境内外广泛关注的;

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或社会安定的;

社会敏感,引发政治关注或外交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者省级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处置的。

2、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二级风险信息

发现有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地域性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呈扩大态势的;

可能对产业安全和发展造成影响的;

社会关注,有可能引发政治关注或政治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省级政府关注的。

3、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三级风险信息

有可能引发二级风险信息所列情形的;

尚不构成一、二级风险信息的;

属于局部、区域性,需要进一步研判的风险信息;

需要引起质监部门关注的信息。

(三)风险信息筛查和报送

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要做好核准信息、分析原因、确定等级、及时报送等工作。

属于一般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按照工作职能依法处理;属于重要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应开展研判分析并上报;属于食品(包括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特种设备、计量器具等情况的风险信息,要及时转相关科室处理。

1、核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主要内容、危害对象、产生原因、风险危害程度、社会影响等相关信息。

2、分析风险原因。结合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原材料质量问题、企业偷工减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缺陷等。

3、确定风险信息等级。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及时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做出分析筛查结论,提出风险信息分级等初步处理意见。

4、及时报送风险信息。各级监督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内发现并核准、筛查的风险信息和相关处理情况及时上报(附件1)市局监督科。

一、二级风险信息,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对三级风险信息,要在24小时内通过书面、电话等方式报送。需要保密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遵守保密规定。

(四)风险监测

结合监督抽查、证后监管等日常监管工作和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根据风险隐患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年度或季度需要重点监测的产品、区域、行业,针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展主动监测,尽可能提前发现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重大变化或重要情况导致风险信息等级上升时,各级监督部门和技术机构要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

(五)风险信息研判

各级监督部门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应及时研判,分析风险的类型、程度、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危害等,形成书面研判结论并提出处置意见,及时上报市局监督科。

市局监督科对二级及以上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省局。

(六)风险信息处置

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对风险信息进行处置。原则上,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风险处置工作中,需要请示地方政府的,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共同处置的,要及时协调,沟通一致后再作处置。

依据风险信息研判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对明确的风险对象,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封存、召回有风险隐患的产品,并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确认有风险的涉及面较广的重点产品和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七)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与公布

1、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向市局监督科报送《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附件2),主要包括: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情况。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工作情况;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2、需要对外公布风险信息研判、处置情况的,应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公布,不得擅自对外风险信息及处置情况。

3、对涉及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范围或一时不能明确监管范围的风险信息,应当主动和相关部门通报协调,特别是要及时报告地方政府或牵头管理部门。

4、要建立风险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对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等工作要完整记录,经领导审核后归档,有效期至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