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扶贫方案
时间:2022-04-13 08:44:38
导语:乡村扶贫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精神,按照我县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州委、县委要求,我局准确把握全州扶贫开发的难点和重点,采取超常举措解决贫困突出问题。与本县贫困地区实际紧密结合,明确目标,精确瞄准贫困地区,建立“一乡一策,一户一法”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工作,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培育富民惠民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力社会事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二)工作思路:根据县委、县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围绕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的目标,集全县之力,发展旅游主导产业。不断推进旅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切实狠抓资源的升级工作,把藏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更高端的旅游城市,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优势,着力利用旅游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
二、任务目标
(一)立足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禀赋特色,进一步加快资源精准开发和深度开发,大力推进旅游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由产品优势向市场优势过渡。
(二)全县55个贫困村,1107户4959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完善各贫困村电脑,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加大文化宣传与教育,提高乡村信息化程度,继续加快、、、、等景区景点和镇、镇、镇等旅游集散点项目建设。邀请省旅游局协助做好镇村民俗文化村落打造。力争到2020年底协同其他12个子项目使贫困村户得以脱贫,使农牧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
(三)切实加大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一是大力开展文化节庆旅游。该县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培育旅游文化产业,重点打造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了周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着力扶持特色文化节庆活动,这些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蓬勃开展,以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吸引各地游客。二是发展民间传统古会旅游。充分利用民间法会,大力发展非遗传统节日旅游。着力打造以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摄影写生、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为一体的非遗旅游。重点修复自麦经堂、扎郎寺等文保单位,努力挖掘各片区民俗文化,加快建设阿西土陶传习所,让游客参与和体验乡土风俗,感受非遗传统氛围。
(四)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我们将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偏远地区如东义片区以及稻坝片区的邓坡乡等,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是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二是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要进一步形成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各乡镇相匹配的大格局,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切实做到旅游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力度。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倾斜。二是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四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保证效益发挥最大化。一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健全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形成县乡两级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二是要进一步加完善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配好配齐专职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实行社会文化设施共享,对于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定期作好图书充实更新服务,扩充内容和品种,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文化专业优秀人才,配备好专职文化干部,并按相关政策落实好相应的待遇。加强文化队伍专业培训,进一步稳定队伍,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文化队伍。同时,要积极做好民间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大对乡镇艺术团的支持力度,不断繁荣发展群众文化艺术。
(五)强化文化服务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扎实做好送文化下乡工作。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和有利时机,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集文艺演出、赠送科教富农图书、送电影、体育活动为一体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农牧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同时,在认真总结过去“送文化下乡”的经验基础上,创新了“送文化下乡”新思路、新举措,积极鼓励农村牧区基层自行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从而有效的推动农村牧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使整个文化下乡活动有声有色。切实加大与周边县互动促交流送文化下乡活动工作,创新方式,进一步增进与周边县的友谊,促进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成立文艺特色群众宣讲队,始终以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发挥自身文化特长,通过开展送文艺表演、送展览、送编导等活动,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送到基层老百姓中间,发挥党的宣传喉舌作用,巩固了党在农村牧区的宣传文化阵地。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要切实为全县农牧民群众献上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同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突破:一是形式上实现突破。要切实将送文化下乡转变为送文化进村入户,同时也要和当地艺人、基层干部和学生等积极参与演出,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和形式,整合文化资源,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二是规模上要实现突破。送文化下乡不仅要达到14个乡镇全覆盖,同时要积极深入僻远山区,为当地农牧民送上了精神的食粮;三是成效上要实现突破。要积极开展文艺座谈会,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为主题,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普及到乡村社区,让广大基层农牧民群众懂得感恩。
三、下一步工作
今后我局以“建设全国精品旅游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环亚丁机场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按照“突出一个主题、构建一个旅游圈、联结三条环线、体现七大功能”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端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主导产业,使旅游业成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核心引擎。突出生态人文旅游和乡村旅游这个主题,打造“中国之魂——亚丁”这一核心品牌;以亚丁景区为重点和核心,把亚丁景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带动和辐射全县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契机。因地制宜发展适宜自身的产业:如:大力发展适合自身养殖业。鼓励和扶持贫困村养殖藏香猪、藏香鸡等农特产,发展牦牛养殖规模等。
研判周边旅游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县资源丰富,如;、、、、等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加之我县旅游资源的富集和项目争取力度的增加,以及市场前景的一片光明,我县坚信旅游的发展后劲十足,发展前景可观,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产业必将会惠泽广大农牧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领导班子要深刻践行十届六次全会的精神“要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贫困村不、贫困户不脱贫,驻村帮扶工作组不撤出。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大家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过上美好生活。要把扶贫开发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实践课堂,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推动扶贫开发攻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在县扶贫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本局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发展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和难点问题,配齐配强旅游部门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完善旅游建设项目。
(二)做快人才培养。通达条件改善后,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导服人员培训。开展导服人员培训,以此解决好核心景区以及次景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二是乡村酒店培训(民居)。开展乡镇民居、酒店管理人员网络营销技能、标准化管理培训。三是人才支援。积极争取旅游发达地区人才援助藏区,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研究政策、把握机遇,积极申报国家项目投资,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制定鼓励当地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土地、财税、融资等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和州外资金投资旅游开发,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等价格政策;对星级饭店和接待旅游人数居全县前五位的旅行社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投资环境。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办法,坚持规模项目、优势项目整体开发、整体招商原则,引大资、引优资,推动招商项目的落地。探索荒山荒坡、河流滩地等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快推进贫困村相关旅游发展。三是社会环境。把55贫困村,4959贫困人口参与作为全域旅游的一个重点,在旅游发展中把贫困群众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鼓励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创造不同类型的参与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大对群众的培训和教育的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旅游的能力,激发旅游开发热情和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旅游环境创建,加强对群众旅游意识的培养,营造当地群众与外来游客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四是法制环境。实施“旅游畅行”、“旅游法制”工程,深入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行动;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力度,规范收费,重点对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旅游村镇、交通沿线的集中整治,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五是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村镇、景区、通道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天蓝水绿的“美丽”,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林业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