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方案

时间:2022-02-26 04:31:56

导语: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方案

2014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守护公众健康为目标,以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免疫规划管理为重点,以民生工程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以提升疾病防控工作质量为核心,创新疾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和队伍建设,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健全和完善对全市疾控机构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和促进各级疾控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力争新进补充专业人才,同时充分利用中央补助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业务培训项目的支持,不断提高疾控机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二、积极推进民生工程项目

2、继续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民生工程工作。组织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等民生工程,开展满意度调查,扩大调查覆盖面,适时开展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扎实推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类民生工程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工作。

三、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4、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贯彻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完成全市国家级艾滋病监测点监测任务,提高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及时性、准确性,继续开展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筛查检测点评审验收工作。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指导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工作。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随访和规范管理;以青少年学生和农民工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进工地”活动,提高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早期发现和管理孕产妇感染者,进一步提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的开展,努力提高维持率,减少脱失率。

5、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加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推广工作,加强对各县区结核病实验室建设的指导和支持。继续扩大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推动“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进一步规范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好接种疑似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

6、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要求落实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及早进行部署,针对农村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力求早期发现病例,对疑似病例及时转诊至上级定点医院,提高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危重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努力降低病死率。

7、依法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处置。强化呼吸道、肠道和自然疫源性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病例报告质量,规范传染病流调与疫情处置。加强丙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贯彻落实《性病管理办法》,加强性病、梅毒的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四、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8、加强免疫规划监测工作,完善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指导全市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开展常规免疫和扩大免疫工作,巩固全市儿童免疫规划接种90%以上的高接种率和95%以上的高建卡率。继续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全市免疫针对性疾病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工作,预防控制暴发和流行,落实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防控措施,继续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做好脊灰、麻疹、乙肝、流脑、乙脑监测工作,为制定免疫策略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全市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提高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维护全市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

9、依据《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实施细则》,继续健全和完善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和补偿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

五、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0、巩固和扩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紧紧围绕《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要求,在县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下,进一步加强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创建成果,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健全综合防治长效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全市慢性病防控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弋江区、县分别做好国家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

11、加强和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和肿瘤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报告管理,重点完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和肿瘤监测项目工作指标。掌握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死因谱和人均期望寿命,为政府决策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开展各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

12、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健康促进医院工作。以工作场所干预、群众健身、平衡膳食、限盐限油和示范创建为重点,以各类慢病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开展与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自觉预防慢性病的意识。按照《市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家试点医院要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典型经验,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服务,提高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13、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的管理,县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市二院做好此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积极探索医防结合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口腔卫生工作,继续实施学龄前儿童窝沟封闭、涂氟等口腔卫生项目。

六、全面加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

14、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管理。认真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继续实施好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人管理项目和中央财政“686”项目,根据《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各县区精神病人信息双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规范重性精神病排查和报告登记工作,将所有在管患者信息录入数据库。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考评机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主动加强部门间合作,共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等工作,逐步消除社会歧视,最大程度地维护精神疾病患者权益,共同维护社会安定。

七、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5、指导基层继续实施7大项22小项的中央和省财政项目,按照项目工作内容和任务量,及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确保各类项目任务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保障项目年初开展,在一年期间顺利均衡实施,年度同类项目之间无缝对接。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推进县区中央、省财政补助艾滋病、结核病等项目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

16、持续推进卫生应急内涵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开展卫生应急大比武、大练兵以及培训演练,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敏感性,规范卫生应急信息员队伍。深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急性传染病等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认真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等应急处置。县做好2014年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