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工作方案5篇

时间:2022-07-29 08:40:47

导语:司法鉴定工作方案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司法鉴定工作方案5篇

第一篇:司法鉴定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条例》的贯彻实施,以实现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提高鉴定质量为总目标,以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在全行业广泛、深入地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推动全行业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效解决管理和执业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构建“平安、法治”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努力做到“三个规范”:规范管理工作、规范执业资质、规范执业活动;实现六个目标:一是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三是管理干部和鉴定人队伍职业素质进一步增强,四是管理工作和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整改,五是违规违纪行为和信访投诉案件进一步减少,六是鉴定质量和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一)规范管理工作。各县(区)司法局要着力改进和规范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的监管职责。一是加强管理工作基础建设。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加快建立“两结合”管理机制。有鉴定机构的县(区)司法局,要明确专人负责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确保资质管理、执业监管、业务指导、队伍建设和统计信息、组织协调、工作运转、监督控制、评价激励等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循,并着力抓好制度落实,不断提高执行力,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管理干部和鉴定人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二是规范管理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规程,严格依法依规办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申请登记、变更、延续的受理、审查等资质管理工作,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和年度考核,规范投诉处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惩戒工作。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按照《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司法行政系统执法执业考评办法(试行)》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对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切实提高管理工作公信力。

各鉴定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自律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执业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八个公开”,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二是健全完善受案登记、鉴定实施、检材保管、三级审核、文书出具、出庭作证、回避、保密等运作规程,确保鉴定实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三是健全完善仪器设备管理、技术论证咨询、质量跟踪反馈、自我纠错等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断提高鉴定质量;四是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激励约束、投诉处理、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评价制度,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五是健全完善人员管理、教育培训、收费、分配、财务管理等制度,努力增强事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六是规范和强化法定代表人、机构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以确保对鉴定机构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鉴定机构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二)规范执业资质。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依法保持和不断完善、提高自身资质条件,确保执业资质的合法性。一是规范业务范围。根据省厅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明确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业务范围,对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执业类别和鉴定事项应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予以注销或者调整。二是规范资金、执业场所、仪器设备的配置、管理和使用。鉴定机构应当具有规定数额的资金,依法设立银行账户,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禁止抽逃和挪作他用;执业场所应当满足鉴定业务需要,按照规定设立独立的接待室、检查室、鉴定室、档案室等功能区,未经登记不得在住所地以外设立或者变相设立分支机构和其他执业场所;仪器设备的品种、数量、性能应当符合配置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保持其适用性。三是规范人员资质。鉴定机构应当具有符合法定数量的鉴定人,鉴定人和机构负责人应当符合法定资质条件。四是规范其他资质条件。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所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应当分别按照规定通过认证认可或者能力验证(评价);相关行业有特殊资质要求的,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三)规范执业活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按照《决定》、《条例》、部颁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业,做到“八个统一”、“十个禁止”。“八个统一”:一是统一接受委托。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受理委托,做到有鉴定委托书、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符合受理要求。二是统一指派鉴定人。对同一鉴定事项,应当指派本机构两名以上具有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三是统一鉴定材料管理。依照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和使用鉴定材料,对鉴定材料的提取、接收、传递、检验、保存、处置等进行记录和控制。四是统一鉴定实施。对鉴定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的内容应当客观、准确、完整、清晰,确保鉴定结果的可追溯性,鉴定事项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符合有关要求。五是统一鉴定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鉴定标准,自行采用技术方法的应当统一和规范,具有有效的正式文本,并能够正确适用。六是统一鉴定复核。建立三级审核制度,有专人对鉴定的实施程序、技术操作、结果、文书范等进行复核,发现违规和错误情形,及时予以纠正。七是统一文书格式。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符合司法部《司法鉴定文书规范》的规定。八是统一档案管理。严格落实一案一卷、分类立卷规定,鉴定档案的归档、管理和使用符合规定要求。“十个禁止”:禁止未经登记私自设立或者变相设立分支机构,禁止鉴定人同时在两个以上鉴定机构执业,禁止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或者违反回避规定执业,禁止以诋毁其他鉴定机构、鉴定人或者支付介绍费、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禁止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或者当事人财物,禁止做虚假鉴定或者违反鉴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鉴定,禁止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禁止泄露秘密和个人隐私,禁止拒绝履行鉴定援助义务,禁止拒绝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采取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弄虚作假。

三、实施步骤和措施

“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4月)

各县(区)司法局和各鉴定机构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动员部署,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组织管理干部和鉴定人员认真学习本实施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充分认识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为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确保整个活动不走过场,各县(区)司法局、各鉴定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单位的活动实施意见或者工作计划,切实做到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6月)

各县(区)司法局、各鉴定机构、鉴定人要按照“三个规范”的内容要求,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全面查找本单位和本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各县(区)司法局要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不适应、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在资质管理、执业监管、业务指导、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和组织协调、工作运转、监督控制、评价激励、统计信息等各个工作环节上存在的措施不得力、行为不规范、效率不高等问题;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要重点查找在机构内部管理和鉴定受理、实施、文书出具、出庭作证等执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查摆和整改台帐,逐个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的责任人、时限和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自查自纠阶段结束后,要写出书面自查自纠报告,逐项说明查处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和情况,按下列要求上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报告报主管县(区)司法局;县(区)司法局和市直三家司法鉴定所的报告报市司法局。

各县(区)司法局对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督查。对存在问题自查不认真、自纠不力的县(区)司法局和鉴定机构,我们及时进行督导。

(三)建章立制阶段(7月-9月)

各县(区)司法局、各鉴定机构,要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整改经验,本着“边查边改、改建结合”的原则,努力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章立制要注意从鉴定管理工作和鉴定行业最基础的环节和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入手,对鉴定管理和执业活动中的各项制度机制进行全面的归纳梳理、健全完善,确保鉴定管理和执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每一项行为都有章可循。原有制度规范不明确的,要明确起来;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抓紧修改;执行不好的,要找出原因,改进措施;还没有明确规定的,要尽快研究制定。要坚持边查边改边建,努力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要健全规章制度监督执行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鉴定机构新制定、修改的制度规范,要报主管县(区)司法局备案;各县(区)司法局新制定、修改的制度规范报市司法局备案。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11月)

10月份,市司法局要根据“三个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县(区)司法局、各鉴定机构的管理工作、执业活动和自查自纠、建章立制情况进行检查;11月初,市司法局将对县(区)司法局和鉴定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未自查自纠或者自查自纠未能有效整改的问题,要记录在案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要求组织开展活动、故意隐瞒问题或者经检查督促不认真整改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管理和执业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凡在活动中主动自查自纠的,视问题的性质、情节、后果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经检查发现后有效整改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故意隐瞒或者经检查督促仍不认真整改的,从重处罚。

11月中下旬,各县(区)司法局、各鉴定机构,要对“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既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鉴定机构的书面总结要报县(区)司法局,县(区)司法局的书面总结要报市司法局。

“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结束后,市司法局将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表彰办法另行通知),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县(区)司法局年度工作考评内容,各县(区)司法局应当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鉴定机构、鉴定人的年度考核内容。

四、几点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和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促进我市司法鉴定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司法鉴定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司法鉴定在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司法局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得力措施抓好自身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突出重点。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要把学习教育特别是法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坚持全员教育、全程教育;要注重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管理干部和鉴定人的职业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和规范意识,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从事司法鉴定工作。二是在明确管理工作定位上下功夫。要健全完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鉴定机构内部管理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县(区)司法局与鉴定机构、鉴定人在鉴定管理中的定位和职责,防止管理工作越位、错位和缺位,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三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规范鉴定管理和执业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要在去年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制度建设,着力健全制度体系,形成覆盖行政管理和鉴定机构自律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制度机制。要在抓好建章立制的同时,重点解决好执行责任制问题,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巩固“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成果。

(三)统筹兼顾。要把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作为推动整个司法鉴定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确保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其他工作。一是与贯彻实施《条例》相结合。要把《条例》作为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依据,严格按照《条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要积极配合市人大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努力解决《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与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促进鉴定机构规范执业资质,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技术能力。三是与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相结合。要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上级对下级考核、司法行政机关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考核以及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提供依据,通过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检验和巩固活动成果,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司法鉴定行业规范化建设。

(四)加强督导。各县(区)司法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督导,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县(区)司法局要注意通过资质管理、投诉处理等日常工作,及时发现鉴定机构在管理和执业中存在的问题,即时督导整改,特别是对管理差、投诉多、问题大的鉴定机构,要进行重点检查督导。要坚持开门整改,采取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公开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要注意发现、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积极宣传。各县(区)司法局要注意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意义、内容、进展情况和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司法鉴定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成就和作用,宣传《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关于鉴定委托、受理、实施、采信、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要注意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为扩大司法鉴定行业的社会影响、推动司法鉴定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篇:司法行政程序推进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中心工作,以实施《省行政程序规定》为总抓手,贴近实际,注重实效抓好司法行政系统“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推动依法行政、法治机关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平稳健康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

结合学法计划,制定学习、培训方案,积极营造落实《规定》的浓厚氛围。采取集中听课、座谈讨论、案例评析、以案释法等形式,加大选派执法人员参加法制办举办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的力度。扎实做好专题学习培训工作,利用每周一课、科长上讲台等培训形式促进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等法律问题的学习,使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规定》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司法行政网站、媒体、《法律进机关-单位》系列节目录像等形式宣传《规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

市局与各县(区)局领导和市局业务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有执法职能的科室,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明确了2014年行政执法的任务目标,把任务落实在实处。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执法案件评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执法责任制在系统内有效贯彻。积极执行《省司法厅执法操作指南》,明确市、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流程,为更好地开展执法和管理提供方便。

(三)建立案卷评查长效机制。

进一步充实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标准,对执法卷宗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业务卷宗进行评查,均提出明确的评查意见和整改意见,真正使案卷评查成为促进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质量的抓手。科学有效地使用案卷评查结果,执法案卷的评查结果记入执法人员的执法档案,法律服务案卷的评查结果记入法律服务人员的执业档案,并将这些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评查中发现的错案、瑕疵案等问题案卷要依法予以纠正,严格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科学规范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的同时,努力促进司法行政系统规范执法、依法执业,不断提高法制工作水平。

(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研究、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行政决策行为合法有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五个必经程序,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五)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一是实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凡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必须先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不得上会讨论通过。二是实行“三统一”制度,即各级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全部执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三是实行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按有关规定明确标注有效期,有效期届满,一律自动失效。

(六)规范网上审批、细化并公开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工作。加强对各县区、业务科室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网上行政许可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通过省司法厅行政许可系统实施行政许可,实行网上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咨询、网上监督。积极落实《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实施与监督办法》,促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透明运作。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办理制作办事流程图,通过印发办事指南、上网等方式,将办事程序、政策依据、申请条件、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主动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执法中,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塑造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七)发挥行政复议应诉机制作用

依法、公正、及时解决行政争议。妥善解决行政纠纷,处理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诉求。建立纠错机制,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和应诉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配合法制部门推行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

三、实施步骤

开展“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把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贯穿始终,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四月份)

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系统开展“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各县区及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四月底前报市司法局法规教育科。

第二阶段:广泛开展阶段(五月—十一月份)

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规定》,充分认识行政程序的重要性,强化程序意识,全面掌握依法行政各程序环节的规章规定。要通过撰写学习体会和开展知识测试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对照《规定》认真梳理在程序制度建设、执法程序执行、程序环节设置上到位的情况,查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拿出整改措施和改进计划,认真完善。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十二月份)

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总结上报,并接受市“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活动情况的考核验收。通过总结评估,检验程序年活动成果,促进依法行政的程序工作明确化、制度化、长效化,以此带动促进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四、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作为一项重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靠上、其他领导配合”共同责任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开展“行政程序推进年”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既要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创新措施,出经验、出亮点,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活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第三篇:司法局政务公开考核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科学公平、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检查考核,梳理前一时期的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二、考核内容

(一)政务公开组织领导情况。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责任落实以及检查监督、考核评议所属事业单位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政务公开内容方面。主要是落实政务公开法规、制度及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情况。重点考核以下内容:

1、概况信息:包括领导分工、职责权限、联系方式、投诉反馈等基本信息的公开情况;

2、重大事项:包括重大决策、项目安排、规划、规范性文件等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公开情况;

3、建立健全“十公开”制度:将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缴费办法等事项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4、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包括行政执法行为的项目名称、依据、条件、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救济途径、服务承诺和执法动态的公开情况;

5、财经信息: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以及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公开情况;

6、公共服务:包括面向公民、面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涉外方面的服务信息、办事指南的公开情况;

7、公开目录: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更新和公开的情况等。

(三)政务公开形式方面。根据公开的类别和内容,选择网络、新闻媒介、公开栏、便民资料、政府公报、听证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公开载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开。

(四)政务公开时限方面。规定政务公开的时间,并能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公开,依申请公开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

(五)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及监督保障方面。主要考核落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投诉处置、结果反馈制度,建立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公开评议、分级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履行政务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义务,规范调查处理投诉举报制度,及时上报工作动态。

(六)政务公开载体建设方面。主要考核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政务信息是否及时公开和更新,查询政务信息是否方便情况;政务公开指南制定及发放情况;办事场所(办事窗口)公开栏开展政务公开的情况。

(七)政务公开效果方面。主要考核通过政务公开,是否体现以下效果:机关作风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政务服务明显推进,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等;没有被群众投诉或投诉次数明显下降,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次数明显下降,没有因政务工作透明度不高而引起上访现象;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出现严重的行政过错等。

(八)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方面。主要考核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及作用发挥情况,示范点在工作机制、公开内容、公开形式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九)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规定的其它考核内容。

三、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核方式。在总结自查基础上采取网上社会评议和迎接考核相结合。

考核程序:

1、自查。各科室、各单位每年度按照统一安排对照考评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2、、网上社会评议。市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网上社会评议,对各科室、各单位进行评价打分。

四、考核的组织领导

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

第四篇:执法依法行政规范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中心工作,以落实《市依法行政第五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为主线,以贯彻实施《规定》为总抓手,贴近实际,注重实效抓好司法行政系统“行政程序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为重点,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依法界定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岗位、人员、职责和权限,健全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平稳健康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目标

通过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推行执法责任制,促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干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意识、程序意识,自觉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通过抓好执法依据、执法岗位、执法责任、执法流程、执法评议、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六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行政、违法执业等现象发生。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方法和作风明显改进,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社会公信力不断上升,树立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

1、按照本单位行政职能、法定职责,认真梳理本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形成完整、准确的行政执法依据。

2、按照执法依据梳理结果,结合司法行政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配置,将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

3、在分解执法职权的基础上,按照对等原则、职权与责任挂钩原则确定不同执法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

4、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度,定期对所属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5、健全完善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错案认定、责任确认、承担方式和追究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6、将本单位执法依据的梳理、执法职权的分解以及执法责任确定的情况汇编成册,下发相关执法机构执行,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规范性文件建设

1、制定和完善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制登记号、统一公布制度,要严格遵守法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坚持法制机构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前实行专家联审会议制度。

2、严格执行单位规范性文件向市局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按规定要求一件一报,及时报备,报备率达到100%。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实行调查、审核、决定分离制度,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正确,防止和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2、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执法队伍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许可人员、复议应诉人员、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必须持证上岗,按照规定及时办理证件年检和换发工作。建立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工作,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法制部门的法律培训不少于40学时。

3、认真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对照行政处罚幅度,逐一量化、细化,确定具体处罚标准,建立相关制度,并将细化标准和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做到执法人员人手一册;做好执法人员培训工作,将裁量权工作落实到位。

4、建立行政执法案卷档案管理制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

5、开展司法行政系统执法诚信体系建设,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失信警示教育。建立干警执法诚信档案,坚持诚信记录,规范执法行为。

(四)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1、认真落实滨政法[2014]10号文转发鲁政法[2014]8号文件《关于党委政法委员会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规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活动,建立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制度,每年要组织一次本部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

2、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要在决定作出15日内,报市局备案。

3、严格执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行政案件主要法律文书备案制度。

4、建立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新闻舆论及社会监督的制度,依照规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听取意见和建议。

(五)完善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1、结合《2014年度市司法局工作考评细则》、年初全市执法责任制的执法评议考核内容、全市十佳行政执法单位、十佳行政执法标兵评选活动标准,对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评选十佳活动的重要依据。

2、考核方式:听取被考核机关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的汇报;查阅被考核机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资料;抽查行政执法案卷;通过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被考核机关负责人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素质测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执法责任制,是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程序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行政程序规定》、加强行政程序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靠上、其他领导配合”的共同责任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结合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的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推行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既要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创新措施,出经验、出亮点,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

第五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制定本司法行政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有效遏制各种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高保护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并切实增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树立我市在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职责

1、优化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协调的优势,完善衔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和预警机制,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扶持规模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律师事务所开展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其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

3、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将知识产权知识和法规纳入到“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开展中,使知识产权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三、主要措施及规划

1、积极引进专业律师人才和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升律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育和激发优秀律师人才的创业热情,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市司法局争取引进和培育2-3家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事务所,使律师行业拥有一批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2、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网络,通过每年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培训、专题座谈、网站交流、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提供法律服务及决策参考,帮助解决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能力。

3、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出谋划策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选拔几名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充实到政府法律顾问,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项目、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论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