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三化建设工作方案2篇

时间:2022-07-26 09:59:03

导语:安监局三化建设工作方案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安监局三化建设工作方案2篇

第一篇: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由县、镇(中心)、行业领域部门对实体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含学校等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服务性单位)进行普查,建立属地分类分级监管台账,把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覆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严格安全评估,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生产行为,建立“精、细、严、实”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着力加强行业监管力量、专家队伍、救援力量和科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水平。

二、时间安排

“三化”建设工作为期一年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底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三化”建设工作方案,及时动员部署,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推进“三化”建设深入人心,为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二)基础摸底阶段(6月底前)。按照“属地、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县、镇(中心)两级政府,相关行业主管(直管、专管)部门逐企业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建立3个基础台账,全县安全监管网格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全面夯实。逐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情况摸底,全面了解企业精细化管理现状,建立企业安全评估、标准化创建情况台账。对行业部门监管队伍、专家队伍等相关直管专业化情况进行摸底,为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打好基础。

(三)重点工作推进阶段(6月1日至10月31日)。逐级开展监管网格对接,重点在高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率先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体系、机制;在中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2015年底,全县工贸行业企业基本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开展企业危险等级分级,制定监管办法和措施,逐企业开展安全评估和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规模以上企业要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化,规模以下企业标准化工作普遍启动实施,自评完成率达到60%以上,为2015年底全面达标夯实基础;各行业要针对摸底情况,开展行业直管专业素质教育和能力保障建设,初步形成行业直管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基本框架。

(四)完善巩固阶段(11月1日至年底)。全县各级各部门对“三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在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任务完成、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全面回头望,查漏补缺,力争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网格化、监管责任网格化、横网纵网立体化、责任人员实名化;县、镇(中心)两级政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直管专业化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行业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

1.建立健全“两级”安全监管网格。全县安全生产监管实行“两级”网格化管理:一级网格为县级,县安委会办公室为一级网格的具体工作部门,针对镇(中心)、县级行业领域主管(监管)部门、纳入县级的县属企业以及中央、省属、市属企业子公司、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站(点、场),以及县域内其他企业,建立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重点突出的区域性监管网格;二级网格为部门和镇(中心),镇(中心)辖区内的社区也应建立本社区的监管网格,属镇(中心)监管纳入二级网格,针对区域内所有企业,建立定岗、定位、定责的安全监管网格;各级网格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动态掌握本网格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级网格:政府及其安委会为安全生产监管的“一级网格”。县长是全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各副县长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县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可以代表县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各行业领域部门和镇(中心)履行“二级网格”管理职责,确定县级重点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并督促行业领域部门、镇(中心)制定安全监管年度计划,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监管监控和整治。

二级网格:由“部门网格”和“镇(中心)网格”组成的立体式网格化监管体系。行业由部门负责,区域由镇(中心)负责,形成纵横交叉,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各部门和镇(中心)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行业或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部门网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工作方案》,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区,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台账,全面掌握本网格内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落实执法检查、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措施,确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整治到位。

镇(中心)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区,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台账,制定本辖区《“三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掌握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抓好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隐患排查和非法生产经营举报。

2.建立企业基础台账,按照危险等级分类监管。各镇(中心)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属地、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监管企业基础台账。台账要统计到本级监管的所有企业,对企业名称、性质、注册地址、经营地址、从业人数、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工艺、产品、原材料、危险等级和重大危险源等要素进行全面登记,重点是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分别建立各自重点监管企业名录、重点企业基本数据台账,并根据企业变更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并将汇总资料报县安委会办公室备案,遇有情况变化应及时上报调整。

各镇(中心)和各部门对采集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仔细研判,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类别、危险源危害程度等划分监管等级。对网格内企业实行危险等级分类管理,划分为A(高危)、B(中危)、C(低危)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制定监管办法和措施,明确监管重点和目标,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对危险等级高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要切实增加检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

3.建立事故隐患台账,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网格化监管的重要任务,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各镇(中心)根据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近几年安全生产运行、隐患排查整治、所属等级确定检查周期。各镇(中心)和各行业部门要动态掌握本辖区、本行业内的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对能够及时处置的安全隐患要果断予以处置,如需多部门联合处置的安全隐患及时报送县安委会,由县安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处理,镇(中心)做好协助查处工作。并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严格落实“分级负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加强对治理情况的检查验收,确保隐患治理到位。

4.建立监管责任台账,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各镇(中心)和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网格化监管责任台账,即建立网格监管责任人台账和监管责任履职台账。明确网格化的监管责任主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和“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县、镇(中心)主要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要根据网格内高危行业、油气管网和消防等安全监管重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明确行业监管牵头部门和监管主体,充实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并详细登记、实时记录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在行业直管专业化方面的履职情况。

(二)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1.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责任。各镇(中心)、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坚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的重大举措来抓。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意见》(陕政办发〔2014〕7号),中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要认真组织企业开展安全评估,定期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用评估报告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安全例会制度,形成完整、科学、严谨和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力度,无标抓创建、三级抓提升、二级抓规范、一级抓巩固,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加强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作业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强化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的分析研判,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将“精细化”渗透到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确保“人、机、物、环、法”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力争实现管理“零缺陷”、隐患“零容忍”、生产经营“零伤亡”。

3.加强工艺流程精细化管理。始终抓住企业生产和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严格执行定岗、定位、定物、定责等管理措施,做到精于事前、细于过程,达到管理上的无缝隙、无缺陷、无遗漏。严格落实对生产流程适应性和有效性的评估确认,及时审核修订生产和业务流程,定期开展生产、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培训考核,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和运用。

4.加强岗位操作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制定科学、严谨、细致、精准的岗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应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设置工作岗位,避免安全职能交叉重叠或无人负责,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标准,推广“手指口述”、“岗位双述”等岗位操作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对岗位操作进行量化细化;落实企业领导和管理干部带班、巡检以及走动式管理制度,加大对关键岗位技能操作尤其是习惯性违章的监管力度。

5.加强装备运行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设施建立管理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加强特种设备装备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运行。及时编制设备设施操作和维护规程,按规定进行审核修订。要以落实设备设施“零缺陷”和“零故障”为目标,加强维护保养和险情实时监测预警等全过程的精细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水平。要主动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备运行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

1.落实专业化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理清综合监管与行业直管的职责和关系,不断夯实行业专业化监管责任。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2.建立专业化工作机制。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熟悉和掌握企业分布底数、安全特点规律、监管薄弱环节、法律法规的优势,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实施专业化的安全决策、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专业和技术指导,积极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协调约束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供安全生产社会服务。

3.加强专业化安全监管。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专业力量和专家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业规程和标准,落实专业监管和专业执法;不断提高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严把安全生产关;借助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与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定向联系和沟通机制,积极研究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管和检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4.开展专业化应急救援。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修订完善行业应急方案,督促所属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县政府、所在镇或(中心)和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相互衔接、形成联动。同时,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建立行业应急救援专家库、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推进“三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是全面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各镇(中心)和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下大力推动“三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落实建设责任、目标、任务和措施。实施方案要于2014年5月底前报县安委办。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全市“三化”建设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永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李森同志担任,成员由工业、住建、质监、安监、商务、工商、水利、国土、教育、工业园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由张俊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县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各镇(中心)和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三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各镇(中心)和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将“三化”建设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社区监管网格的建立,由各镇(中心)落实,并纳入管理;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好专业化监管,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四)落实制度,“四严双查”。各镇(中心)和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四严双查”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和制度,严格排查隐患,严格治理隐患,严格检查验收,对工作不力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要严肃事故调查,从严追究生产经营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有力推动“三化”建设深入开展。

(五)抓点带面,统筹推进。要把“三化”建设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推进的重大举措,作为继去年“三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采取县政府督办、县安委会综合督查和行业部门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强力推动,狠抓落实。要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带动“三化”建设全面深入开展,为全县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由全省各级政府对实体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含学校等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服务性单位)进行普查,建立属地分类分级监管台账,把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覆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严格安全评估,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生产行为,建立“精、细、严、实”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着力加强行业监管力量、专家队伍、救援力量和科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水平。

二、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

(一)建立健全“四级”安全监管网格。将全省安全监管工作按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市、县和乡镇“四级”监管网格。省级为一级网格,主要针对中央在陕企业和省属企业建立监管网格;市(区)为二级网格,主要针对市属企业以及中央在陕和省属企业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纵向和横向监管网格;县(市、区、开发区)为三级网格,主要针对中央在陕、省属和市属企业子公司、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站(点、场),以及县域内其他企业,建立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重点突出的区域性监管网格;乡镇(街办)为四级网格,针对区域内所有企业,建立定岗、定位、定责的安全监管网格。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多、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市(区)、县(市、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四级网格体系基础上增加社区、村组为区域的监管网格,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体系。乡镇(街办)重点抓辖区内隐患排查和非法生产经营举报,省、市、县三级重点抓安全执法。

(二)建立企业基础台账,按照危险等级分类监管。根据“属地、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四级”监管企业基础台账。台账要统计到本级监管的所有企业,对企业名称、地址、性质、工艺、产品、原材料、危险等级和重大危险源等要素进行全面登记,并根据企业变更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对网格内企业实行危险等级分类管理,划分为A(高危)、B(中危)、C(低危)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制定监管办法和措施,明确监管重点和目标,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对危险等级高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要切实增加检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

(三)建立事故隐患台账,严格执行“四查”制度。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网格化监管的重要任务,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照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分级、分类建立台账。认真落实省级季督查、市(区)级月检查、县(市、区)级旬排查、乡镇(街办)周巡查的“四查”制度,把“四不两直”的暗查暗访作为重要手段,推进隐患排查的制度化、经常化。严格落实“分级负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加强对治理情况的检查验收,确保隐患治理到位。

(四)建立监管责任台账,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各级政府要建立网格化监管责任台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和“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要根据网格内高危行业、油气管网和消防等安全监管重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明确行业监管牵头部门和监管主体,充实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

三、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一)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责任。坚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的重大举措来抓。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意见》(陕政办发〔2014〕7号),明确任务要求,狠抓工作落实。

(二)加强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作业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强化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的分析研判,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将“精细化”渗透到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确保“人、机、物、环、法”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力争实现管理“零缺陷”、隐患“零容忍”、生产“零伤亡”。

(三)加强工艺流程精细化管理。始终抓住企业生产和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严格执行定岗、定位、定物、定责等管理措施,做到精于事前、细于过程,达到管理上的无缝隙、无缺陷、无遗漏。严格落实对生产流程适应性和有效性的评估确认,及时审核修订生产和业务流程,定期开展生产、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培训考核,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和运用。

(四)加强岗位操作精细化管理。制定科学、严谨、细致、精准的岗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大力推广“手指口述”、“岗位双述”等操作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落实企业领导和管理干部带班、巡检以及走动式管理制度,加大对关键岗位技能操作尤其是习惯性违章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备运行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

(一)落实专业化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理清综合监管与行业直管的职责和关系,不断夯实行业专业化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建立专业化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熟悉和掌握企业分布底数、安全特点规律、监管薄弱环节、法律法规的优势,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实施专业化的安全决策、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专业和技术指导,积极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协调约束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供安全生产社会服务。

(三)加强专业化安全监管。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专业力量和专家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业规程和标准,落实专业监管和专业执法;不断提高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严把安全生产关;借助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安全服务中介机构,积极研究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管和检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四)开展专业化应急救援。修订完善行业应急方案,督促本行业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当地政府、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相互衔接、形成联动。依托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建立行业应急救援专家库、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精心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时间、任务和责任要求,把“三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市实施方案于2014年3月底前报省安委办。

(二)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将“三化”建设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要在落实各级监管责任的过程中,重点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要进一步明确有关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做好专业化监管,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三)落实制度,“四严双查”。各地和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省委常委会提出的“四严双查”要求,严格执行规定和制度、严格排查隐患、严格整改问题、严格进行验收,对工作不力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要严肃查究生产经营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推动“三化”建设深入开展。

(四)抓点带面,统筹推进。坚持把“三化”建设作为实施“131久安工程”的具体举措,作为“三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采取政府督办和综合督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强力推动,狠抓落实。要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带动“三化”建设全面深入开展,为全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